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多 《今传媒》2023,(2):121-123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成功举办,在这场盛会中,冰墩墩数次进入世界观众的视线,这与它自身所携带的符号价值密不可分,既是社交媒体流量推动与粉丝消费助力相互交融的结果,也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途径。“冰墩墩热”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传播学原理,并且这种现象对我国冰雪事业的发展以及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冰墩墩热”这一现象分析了吉祥物冰墩墩走红背后的传播学原理,旨在提出奥运会结束后继续维持“冰墩墩热”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瑞 《新闻世界》2022,(11):47-50
本文全面总结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报道的成功经验,从拓宽广度、挖掘深度、感知温度、保持热度四个维度,深入探讨全媒体时代,媒体该如何主动作为,打造深入人心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梁友慧 《新闻传播》2023,(16):39-41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在开幕式上亮相后吸引了不少目光,随后国民开始疯狂抢购冰墩墩,出现了一“墩”难求现象。本文将以“冰墩墩”为研究对象,首先描述冰墩墩的兴起以及流行,再结合“萌”文化、营销模式、消费者心理等方面详细分析冰墩墩流行的原因。进而从冰墩墩的成功中总结出对带动我国萌经济发展的启示,层层深入,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萌文化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尹依环 《今传媒》2023,(5):104-106
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也在不断增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增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顺利开展,作为奥运吉祥物的冰墩墩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了国际友人对中国的认识。因此,本文基于冰墩墩爆火现象探索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策略,旨在为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周滋浦 《视听》2022,(5):7-10
央视新闻微信新媒体平台于2021年10月28日至2022年2月22日发布了2022北京冬奥会预热阶段、发展阶段及落幕阶段42篇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相关报道.纵观这些报道,"冰墩墩"具有四大媒介形象,即拥抱世界的"形象大使"、憨态可掬的"国宝熊猫"、中华文化的"助推者"以及共享欢乐的"童心使者"."冰墩墩"蕴含着...  相似文献   

6.
姚昕彤 《视听》2022,(5):11-14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吉祥物"冰墩墩"成为新晋"顶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其火爆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实例,也折射出我国民众日益提升的文化自信."一墩难求"媒介景观的出现是社会环境、媒介和个体三个层面的因素互动共建的结果,意见气候、媒体传播效果和个体心理需求都在景观的生成过程中发挥了助推作用.传播者在借力"冰墩墩...  相似文献   

7.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2022年2月4日-20日之间最为热点的话题。为研究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微博上高热度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本论文基于扩音器效应理论,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微博上传播的用户内容数据为基础,通过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2月4日-20日期间以冰墩墩和谷爱凌在微博上传播度与扩音器效应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探究信号信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扩音器效应规律,即研究信息信号源与扩音器对于信息信号传播度的影响。经过两者对应分析,总结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整体上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微博传播度符合扩音器效应理论;其次扩音器效应高峰是微博词条热度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最后词条传播度高峰期节点通常晚于信息信号扩音器效应出现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8.
杜婕 《新闻知识》2006,(4):26-29
奥运会吉祥物是“此”届奥运会区别于“彼”届奥运会的重要标识之一,具有浓厚的奥运会主办国文化色彩。作为奥林匹克视觉形象中重要的部分,吉祥物的发布令全球瞩目,成为奥运会主办国对外传播其文化的一次良机。但是,就2005年11月11日“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发布”这一新闻事件,对比国内媒体与美联社、路透社的报道,我们会发现:国外通讯社的报道内容远不如国内媒体全面和丰富,而且对吉祥物的解读仅停留在数量、颜色、名称等最表层的信息,而未涉及北京奥组委赋予吉祥物的多重中国文化寓意——与奥组委的传播本意出现偏差。本文从传播者即北京奥组…  相似文献   

9.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全球性的媒介事件,对于展现我国国家形象、争夺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CGTN作为我国外宣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保持新闻专业度的同时积极转变话语方式,重视“Z世代”群体的媒介使用习惯,借助视觉符号、微观视角,利用社交媒体增进互动交流,立体生动地向世界讲述北京冬奥故事。本文以CGTN北京冬奥会的相关报道为例,探究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0.
曹彧  刘戈  轧学超 《传媒》2023,(S1):36-39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让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并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人文遗产。在本届冬奥会上,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联手为世界人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体育盛宴”。5G云转播、VR体验、8K直播等数字技术的运用,成为此次冬奥会的亮点。面对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传播形态的不断迭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果敢作答信息时代命题,前瞻擘画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蓝图。北京2022年冬奥会数字媒体平台的加入,让赛事转播的媒体矩阵更丰富,传播覆盖面更广泛,同时受到更多用户,特别是年轻受众群体的欢迎,赛事媒体受众人群已开始向数字媒体转移。  相似文献   

11.
日本熊本县吉祥物熊本熊(Kumamon)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吉祥物兼卡通形象,其走红可以参照文化产业的框架进行解构。本文从快乐符码角度分析熊本熊的形象、受众、传播手段、版权策略等,找到其打动受众得以走红的原因,并聚焦熊本熊这一形象的文本生产过程,为吉祥物动漫形象的设计寻找最优解。  相似文献   

12.
无处不在的高新科技,成为北京冬奥会显著特点之一。“冬奥科技”彰显了科技创新的魅力,点燃了全社会对科技和冰雪运动的关注。人民网人民体育推出大型科普融媒体节目《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在人民网全媒体矩阵播出的同时,以科普访谈视频、音乐MV、杂志、展览、书籍等融媒体形式记录“科技冬奥”的精彩,讲述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故事,留下“科技冬奥”全景式融媒体历史档案。其系统性、专业性、观赏性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助推北京冬奥会科技热潮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内媒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5G时代到来,融媒体深入发展,移动端成为主要媒介形态。为报道好北京冬奥会,广州日报做足赛事策划、寻找新颖角度,深耕特色内容与版面,冬奥版面突出“双奥北京”、冬奥中国年主题,报社内部多部门达成了有效的全员大联动,在提高一线记者视频采集能力、解决视频版权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新探索。  相似文献   

14.
彭瀚翔  刘英杰 《视听》2022,(4):170-172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作为大型事件之一,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从体育建筑、中国夺冠历史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体育强国的访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的融合等角度,对北京冬奥会进行重点宣传.短视频建构了冬奥会中的国家形象,并促成了国家形象的媒介奇观化,唤醒了观众的集体记忆,增强了观众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王康锋  王玉 《新闻爱好者》2022,(10):105-108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践行男女平等上作出巨大努力,首先基于文化符号学的标出性理论,提出“中项边界”概念,从理论角度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强调扩大中项空间、凝聚两性共识。接着通过分析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内媒体对冬奥会性别平等议题的宣传报道,归纳出宣传报道中存在的新闻敏感度不高、新闻操作不规范和报道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并从奥委会、主办国、媒体和受众等角度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写作》2022,(8):94-96
<正>《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中文会刊》(以下简称“冬奥会刊”)由北京冬奥组委官方授权,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承办。冬奥会刊共出版了46期报纸,同时融媒体传播也尽锐出战、全面发力,成功实现了“纸上经典,指端精彩“”两个会刊,同样精彩”,交出了一份“安全、精彩、融合”的合格答卷。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组织运行、内容建设、发行品推等方面,对冬奥会刊工作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约有5亿观众,其观众数量居于历届冬奥会的首位。由此可见,本届冬奥会传播范围很广、传播效果极佳。2022年是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第二次承办奥运会。与2008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由一个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国家,转变呈现出一个自信、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随之而来,传播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本届冬奥会媒体报道更加主动、生动,采用了一系列提升传播效果的策略。本文以河北新闻网为例,总结分析其在北京冬奥会期间的传播路径,以期为增进河北广电融媒体对冬奥会乃至重大媒介事件的报道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新利  李理 《青年记者》2016,(31):82-83
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期间,杭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处推出“熊猫护护”和“熊猫杭杭”吉祥物.①熊猫警察吉祥物在G20峰会的安检、宣传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给中国警察吉祥物的发展带来想象空间.而日本是一个善用吉祥物的国家,不仅商业传播、区域传播活动对吉祥物有广泛运用,其警察系统也设有许多形象鲜明的吉祥物.这些警察吉祥物服务于警察正面形象塑造、润滑警民关系和安全知识传播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中国、英国、美国主流媒体在北京冬奥会新闻报道中所构建的中国国家身份和形象,探究其话语策略及语用动因。【方法】自建小型北京冬奥会语料库,语料来源主要为中国主流媒体China Daily,美国主流媒体The New York Times和英国主流媒体The Times中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新闻报道。运用AntConc对语料进行检索和对比,并以语用身份论为理论框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对中国国家身份的构建存在较大差异,其话语方式分为显性手段和隐性手段,显性手段包括特定称呼语等,隐性手段包括预设手段等。总体上均构建了中国日益强大的世界大国身份,但英美媒体还存在负面建构。【结论】我国在对外宣传报道中应注意语用效果,丰富话语策略,适当运用语用策略提升我国国家身份建构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幕。国内主流媒体采用了多种形式报道本届冬奥会,并采用全媒体传播方式实现了主流媒体的创新与突围,为受众多方位展现了这场举世瞩目的冰雪运动盛会。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北京冬奥会的相关报道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1+1》《面对面》以其权威性、时效性和现场感为受众播报北京冬奥会相关新闻,助力了新一轮全民冰雪体育热潮的掀起,为世界展现了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