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在《史记》里创立了经济专篇《平准书》和《货殖列传》,这在中国史学上具有开创必一。它不仅体现了司马迁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经济思想,也体现了与汉武帝经济措施的矛盾和分歧。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司马迁是伟大的编辑家,他用广角镜从多元角度透视了三千年历史。“略改字面”的编辑加工使《史记》的文字达到了“峻洁”;五体配合使《史记》的内容构成了立体网络;“太史公曰”和《太史公自序》最巧妙地运用了编辑体例上的“文外文”,是深邃的思想力量与艺术创造凝聚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比较三题游翔关键词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比较《史记·平准书》是中国古代史著中第一篇经济史篇,《汉书·食货志》承袭《史记·平准书》而来。本文拟就两者的范畴界定、撰述旨趣以及各自所蕴含的经济史识作一比较,故名曰:《〈...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巨著《史记》中,专门写了《平准书》和《货殖列传》两篇(以下引文凡未注明出处者,均见此二篇),阐发他的自由的经济管理思想。梁启超曾评价说,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与西士所论,有若合符”。胡适也曾说过:“司马迁独唱一种替资本主义辩护的论调”。尽管这种评价有失偏颇,但是,司马  相似文献   

5.
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师说》一文,有两处注释值得商榷。一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课本注释为:“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之,指童子。其,指书。”这个注释欠准确,理由如次:要准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弄清“书”“其”两词的意思是关键。先说“书”。查《古代汉语》(王力主编)、《辞源》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书”在三书中的相同义项是:①书信;②书籍;③书写、写字;④《尚书》的简称。依据语境分析,“书信”和《尚书》两义项明显不合文意。如果取“书籍”义,合不合适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虽承《说文》,却有很多方面的创新.《玉篇》收字较《说文》增加颇多,且收录了大量的异体字;“以义类聚”为主,“据形系联”为辅的原则统摄542部;全面、系统地利用反切注音,并将注音与训义放在同等位置;在训释方面,广泛引用典籍诂训、用例和前人注疏.《玉篇》在编纂体例上,已经很接近现代字典,其开创之举对后世字典的编纂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朝顾野王所撰《玉篇》经唐代孙强、北宋陈彭年等人的重新修订,题为《大广益会玉篇》流传于世。未经修改的《原本玉篇》失传已久,直至清末民初由黎庶昌、罗振玉等人从日本传回国内。二书皆保留有众多《诗经》材料,在引《诗》体例上互有异同。《大广益会玉篇》虽然大量删减《原本玉篇》中的《诗经》经文,但保留了不少注解训释,且二书所据皆以《毛诗》为主以《韩诗》为辅;《原本玉篇》引《诗》皆标明是毛家还是韩家,《大广益会玉篇》则只称为《诗》而不言何家,但可以推断为毛。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疏于辨别二书的引《诗》体例,并将二书混为一谈,通过“非毛即韩”的排除法认定《玉篇》所引之《诗》为韩,出现了一系列辑佚失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管子》、管仲对司马迁的思想影响:第一,司马迁与管仲都是行大义不羞小节之人;第二,司马迁继承了管仲及《管子》以富为荣、以利为重的经济思想,并认为“平准”在经济学上的意义源自《管子》;第三,在重民、爱民思想上,司马迁吸收借鉴了管仲及《管子》思想。试图于儒、道之外追溯司马迁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字学著作,是书从文字学理论到字书体例,从保存汉字系统到古音古训,都有巨大的创造和意义。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是世所公认的关于《说文解字》的权威著作,文章对该书发明、诠释《说文》的训义体例和术语;疏讧《说文》训义,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证明;对该书旁征博引古籍,深入全面地说明《说文》训义;以及对词义系统先有整体把握,而后得出正确的训义等方面特点及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作出了纳绎、例证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0.
在《史记》“八书”中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的宇宙思想,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原始的宇宙发生因素,“八书”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同时还在《律书》和《历书》中通过阴阳五行八正之气,探究了宇宙由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在《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中阐释了“天地人”的作用和关系,在《礼书》和《乐书》中阐述宇宙的和谐之道。  相似文献   

11.
《文场秀句》是唐五代民间流传的启蒙教材,可惜是书在传世典籍中已散逸,幸赖敦煌文献得以部分保存。从敦煌本《文场秀句》的情况来看,是书虽采用了类书的编撰体例,然尚有其独特之处。《文场秀句》“事文兼采”的体例与《编珠》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通过考察敦煌本《文场秀句》的“事文兼采”体例,探讨“事文兼采”体例的来源与发展,从而更好地认识其在类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与相关书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说文》一书重在说文解字,笔意推求体例是《说文》最重要的体例。前人对《说文》笔意推求体例的研究仅局限于对“同意”的研究,这是很不够的。《说文》的构字分析是笔意推求大例。前人多以为构形分析的作用是区别六书的类型,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运用六书分析汉字的构形只是手段,其目的是推阐笔意。《说文》笔意推求体例还包括“同意”、“某与某同”以及在《说文》每个条目构形分析中出现的“某,某也”的说解语。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在(《贷殖列传》和(《平准书》中,对市场的建立、市场的扩大和市场的经营等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其超前的市场经济思想至今仍闪烁着理论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字少卿)的一封信,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之外的一篇不可多得的“雄伟奇谲”的名文,历代评论家对它推崇备至,称之为“天下奇文”、“百代伟作”,认为它可与《离骚》“抗衡千古”。一篇书信,赢得如此高的赞誉,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司马迁的那种激扬喷薄的思想感情,是“为情而造文”的典范。通观全篇,作者把满腔复杂的思想感情宣泄得淋漓尽致,其高超的抒情艺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5.
“书”、“尚书”、“书经”这三个称谓反映了不同的时代对于《尚书》不同的理解以及人们对其不同的认可程度。《尚书》的性质是“上古政史资料的汇编”,《尚书》的成书最后是由秦王朝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大唐新语》是唐朝人刘肃编撰的一部史书 ,有很珍贵的史料价值。《新唐书》将其著录在《艺文志》杂史类 ,《四库全书》却以该书“谐谑一门”“繁芜猥琐”“有乖史家之体例”为由 ,将该书编入子部小说家类 ,否定其史学价值和史学地位。本文从分析“谐谑”篇的“鉴戒”意义、史料价值及与两《唐书》所载史料相比较 ,指出“谐谑”篇并非“繁芜猥琐” ,《大唐新语》一书完全符合史书“语”体体例 ,不应当轻率地贬低该书的价值和地位。同时提出研究古文献、研究古代史 ,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 ,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说文解字》是一部以形求义为体例的书,其实它的声训探源功能也较强,足以和《释名》中的声训相媲美。《说文解字》早于《释名》,这说明《释名》释文体例是对《说文解字》及早期声训的借鉴和发展。正确解读这些声训,比较两书的异同,能够更好地理解声训对语言的探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释“楬”     
本文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说文》“”篆所释之本义;(2)、《说文》“”篆所引之本义例证;(3)、当代一些汉语字典辞书关于“”篆研究成果的引证训释方法。(一)、二徐本《说文·木部》均训释曰:“,桀也。从木,曷声。《春秋传》曰:‘而书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改正为:“,也”,并注曰:“赵钞本及近刻《五音韵谱》作‘’。宋本、叶本《类篇》、《集韵》、宋刊《五音韵谱》皆作‘’。……今按:作‘桀’不可通。……‘’见《周礼注》:‘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广韵》曰:‘,有所表识也。’,汉人语,许…  相似文献   

19.
<正> 司马迁穷毕生精力研究社会历史,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作出不朽的贡献,与他注重考察社会经济,立足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总结历史不无关系。保存在《史记》中的《平准书》和《货殖列传》是司马迁经济研究的两卷主要著作。这两卷著作集中地反映了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经济理论水平,在我国经济思想史上闪烁着璀璨的光辉。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内容,就是他提出了重视工商经济的主张,总结了一整套关于发展工商经济的理论。这套理论和他的史学一样,“成一家之言”,形成了司马迁独具特色的工商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20.
对司马迁的天人思想研究,一直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毫不怀疑地把《天官书》正文当作司马迁思想;一是认为他接受了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思想,宣扬了“天人感应”神学.本文认为,《天官书》正文乃司马迁之前的史官所作的天象记录,《天官书》的论赞才代表司马迁对天人关系的认识。作为一代文化巨人,司马迁是站在时代的巅峰上雄视千古的。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位思想家像他那样对“天人”问题给予如此强烈的关注和进行过如此深刻的思考。说他宣扬了“天人感应”的神学,或说他受时代与阶级的局限,都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