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IC^2演绎大学图书馆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图书馆之美,不仅在于建筑、环境,更在于理念的创新以及得到师生高度认同的服务。正如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卢国邦先生曾说的那样:“图书馆业,是梦的事业。”  相似文献   

2.
一、“211程”与图书馆1993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达到世界较高水平.”这是我国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当前,“211工程”建设已进入遴选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都在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以期初选为100个重点建设对象之一.“211工程”的建设,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211工程”中提及的重点建设内容不仅包括师资力量、专业结构、办学水平,还包括图书馆和实验基地等等.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办馆水平如何,将是该校能否进入的重要条件之一.李鹏在视察大学图书馆时曾指出,“如果把图书馆办好了,大学校长就等于办好了半个大学”.由此可见图书馆地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蒋明 《今日中学生》2007,(10):18-19
图书馆,世界各国都公认它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是人生的好老师。图书馆的图书与书店的图书有所不同,它是图书馆的“藏书”。那么,藏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有几点必须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审美地掌握世界,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法,要求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作出审美的评断,从中获得审美愉悦”。读者是构成图书馆审美的主体,也是审美活动的主体,而图书馆则是客体,审美活动的对象。图书馆美学就是通过对图书馆建筑、环境、人际关系(工作人员同读者)的美学特征的研究,从而在图书馆的审美创造活动中,塑造图书馆物质形象和精神形象的美。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 ,大学及其图书馆所处的社会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伴随着现代信息环境的融入 ,大学图书馆的概念早已远非传统意义上的院校“藏书楼”。各种“新概念图书馆”,如电子网络图书馆、远程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相继出现 ,更是展现了新世纪大学图书馆的崭新形象。军队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 ,应牢牢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 ,针对军队院校知识学历的高层次和教学科研的多样性、特殊性 ,以“精业意识”为驱动力 ,在图书馆业务上勤耕不辍 ,为新时期军队院校图书馆工作中“精品工程”的创立尽其责、精其术、竭其力。一、“精业意识…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实际作用有多大?换句话说,它对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能有多大的促进作用?智者曾美誉为: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它与教师、实验室三者鼎立,撑起高校大厦的一片蓝天。巨匠们对高校图书馆述评:“办好图书馆就等于办好了大学的一半”。(一代文豪、文化巨人郭沫若)“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  相似文献   

7.
谢菲尔德是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城。谢菲尔德大学“散落”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多座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图书馆等依山而建,有的甚至矗立在坡度达到30度的山坡上,大学的各个建筑与城市的其他建筑混合在一起。我租的房子在半山腰,每天走山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8.
松下清斋 《求学》2023,(11):17-23
<正>说到建筑类大学,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没错,就是“建筑老八校”。“建筑老八校”,指的是业内乃至学界对较早开设建筑学、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且在行业内拥有重大影响力的八所高校的概称。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院系调整,大陆当时共有八所大学设立了建筑系。这八所大学就是脍炙人口的“建筑老八校”: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华南工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的图书馆,早已不是古典时代的“藏书楼”,也不是前信息时代的以借阅为主的近代型图书馆,而是信息网络世界的一个“纽结”,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中转站”,是多样性信息的集散地。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情报的中心,教学科研的支柱,精神文明的窗口,在大学发展与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着综合支撑力。  相似文献   

10.
“211工程”与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李婷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务院决定面向21世纪,集中力量办好大约100所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及专业,使其在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达到世界较高水平,这就是“211工程”。进入“211工程”,图书馆的建...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些学者说,“图书馆是太上研究院”,是“老师的老师”,“办好大学图书馆也就等于办好了大学的一半”。这些话从不同方面说明了。高校图书馆在高等学校的重要位置。高校图书馆的中心任务就是要为教学科研服好务,就是要在培育人才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服务育人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之一。  相似文献   

12.
儿童阅读不仅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图书馆工作者、社会学家的关注,而且也被广大家长重视。这一问题在现代图书馆的活动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里介绍青少年阅读研究部分情况和加拿大法兰克福省拉瓦利大学图书馆儿童和青少年阅读数据库。 拉瓦利大学图书馆拥有世界各国出版的、最丰富的传统和电子载体的定期出版物,譬如“Book Re-search Quarterly”(《图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悦读文摘     
《论语》新编鲁定公见了孔老二,说:“有个健忘的人,当搬家的时候,竟把妻子丢掉。你看,可笑不可笑?”孔老二答道:“世上还有不少人,记性比他更要糟。吹嘘过五关斩六将,忘记败走华容道。嘴里自称是公仆,怀抱大印睡懒觉。一旦听说反官僚,不知官僚何处找——忘掉妻子不稀奇,忘掉自己更可笑!”美国25所最受欢迎的大学最受欢迎的常青藤大学耶鲁大学,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因建筑而最受欢迎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马萨诸塞州剑桥;最受欢迎的艺术学院朱利亚学院,纽约州纽约;十大联盟最受欢迎的大学西北大学,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因图书馆而最受欢迎的大学哈…  相似文献   

14.
1、现代科技“知识量激增”趋势要求教育实现中心转移早在本世纪中叶,“知识量激增”(亦译作“知识爆炸”)现象就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美国美以美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弗里蒙特·赖德率先进行了研究。1944年,赖德经过对美国有代表性的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量进行了计算发现:美国大学图书的藏书每16年左右翻一番。①美国科技史家德里克·普赖  相似文献   

15.
一、 “华侨文化”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 我校在华侨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以广府地域文化为根系,结合校园文化的自身特点,不断拓展内涵,确定校本课程内容. 1.建筑文化.建筑作为一种最直观文化符号,是一种动态和充满时代感的文化.我校的建筑极具“华侨文化”和“国际化”元素,起义路校区的图书馆是原“台山会馆”旧址,是一座民国时期风格的岭南建筑,校区设有世界文化墙和世界之窗.金沙洲新校区的建筑风格处处蕴含着对起义路校区图书馆即“台山会馆”的借鉴和呼应,力图塑造出具有传统历史精神的现代岭南“侨校”形象,校区以立面造型、风格借鉴了广州传统骑楼和广东地区侨乡碉楼的建筑风格特征,借以展示出传统的底蕴和魅力,力求延续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图书馆法》第13条规定:“地方政府的教育委员会应当在公立图书馆配置馆长以及认为必要的专业性职员、事务性职员和技术性职员。”这里所说的“专业性职员”,在日本是指取得“司书”或“候补司书”资格并在图书馆从事专业性工作的职员,在图书馆工作中,专业职员处于中心地位。本文中的大学图书馆员特指大学图书馆中的专业职员,即“大学图书馆司书”。  相似文献   

17.
大学图书馆文化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①,那么,大学图书馆文化就不仅仅是大学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其本身还是大学文化的一个缩影和象征。无论是为着发展大学图书馆事业,还是重塑大学文化,都应将大学图书馆文化作为重要内容予以关注并加强建设。一、大学图书馆文化及其生...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在国外的大学图书馆出现了一种服务新模式——信息共享空间,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目前已成为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潮流。该文探讨高校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弗莱克斯纳是美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他认为大学应是具有“适应”和“落后”两重性的复杂有机体。还应是“学问”的中心;大学的职能是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大学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大学可以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但不必对其行为负责;大学的精髓是学术自由。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理念对当前我国大学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续上期)残疾有几个机构,如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草原软件公司和海因斯退伍军人医院应用“虚拟现实”测试一些建筑物对残疾人的影响。俄勒冈大学研究所已研制出一种能教残疾儿童使用轮椅的课程;代顿大学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弱智儿童怎样搭乘汽车。此外,还有许多应用“虚拟现实”的项目,开始使残疾人能够体验由于疾病现在还体验不到的世界。将来,在审批私人住宅和公共场所建设规划时,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检测建筑有无障碍将成为一种必要程序。残疾人也能预先通过“虚拟现实”看到这些将要建成的建筑模样。在“虚拟现实”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