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歌词多是侑觞佐欢的应歌之作,而南宋的"无谓之词"多为文人群体追求雅趣而作的"应社"之词。南宋词人在生活中追求"晋宋风雅",不仅常常以作诗吟赏的方式来交友酬唱,文人结社也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吟社成员在精通词乐的基础上,严格依照"音律"填词,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宋代理学诗派有五祖一宗、二流三派,逻辑发展过程可分为六期。五祖为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一宗为朱熹。二流指雅流和俗流。三派为放旷派、洒落派、敬谨派。以理学为精神底蕴、体现了濂洛理学诗派审美倾向和艺术风格的诗作称为"濂洛风雅"。周敦颐诗歌是"濂洛风雅"之初澜,二程及其门弟子的诗歌是"濂洛风雅"之主潮,南渡后的洛学后学之诗为"濂洛风雅"的余波。在武夷理学诗人群体中,崇安刘氏家族起着骨干作用,刘子翚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他的诗教和创作实践为朱熹指明了诗歌创作的方向。朱熹既是思想史上的泰山北斗,也是理学诗派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芙蓉出水"和"错彩镂金"被认为是中国美学史审美创作的两种不同风格。与"错彩镂金"的奢华相比,"芙蓉出水"体现的"朴素"思想呈现为一种崇尚简约的"无"和返璞归真的"素",这一审美倾向更符合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审美追求和内在意蕴。朴素美学的思想内核深深植根在各个艺术门类之中,在戏剧领域,这一美学风格主要体现在表演的虚拟性、故事文本对自然之道的追求以及唱腔的空灵感三方面。  相似文献   

4.
"乐教"是中国礼乐教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凝聚着中国美学、美育思想的"基因"。它起源于原始宗教巫术,发展为"以宗教为主"实现宗教、政治、伦理、审美等功能的教化传统。儒家"乐教"继承、发展了西周以来的"乐教"传统,追求建立在艺术审美之上而又超越艺术审美的政治、伦理乃至宇宙整体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钟祥斌 《文化学刊》2012,(2):42-43,195,193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主导着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追求方向,应如何弘扬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真正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重要的就是要采取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实践中进行转化,使其通晓明白易懂,具有可操作性。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是一种审美,更是一种艺术,人们更容易在美的感受中获得教化,  相似文献   

6.
苏州园林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烙印,是中国历史人文与江南区域特色相融合的产物,集诗歌、绘画、造园等艺术于一体,汇合了东方的审美和精神内涵。明代后期,政治情况急转直下,隐居不仕之风盛行。私家园林为文人士大夫阶层提供了包容自我审美理想、人格价值、宇宙观念的理想境地,形成了集文学艺术与恬淡情调为一体的中国特有的生活形态。在江南诗性文化的熏陶下,园林艺术的审美意识向着风雅清朗的方向不断发展,具有鲜明的审美自由精神。该文从地域人文关系和造园要素出发,探讨其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分析苏州园林艺术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神韵"与"幽玄"作为中日审美意识中代表性的美学范畴进行比较研究。"神韵"范畴体现了中国艺术审美的民族特色;"幽玄"范畴则显现了日本民族的审美情态。它们具有共同的审美趣味,都注重"韵味"、"余情",追求意在言外的含蓄之美。但在审美风格上,"神韵"偏重于平淡清远,而"幽玄"则倾向于幽深闲寂。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诸多含有民间信仰叙事的小说中,渐次形成了一系列的或真或幻、或恍或惚、人鬼不分的离奇故事,使得这种小说平添了一种摄人心魄的怪异色彩、荒诞效果。这些作品把审美的目光关注到"民间信仰"这一精神领地,透过它来探究人生的真知、真谛,以及一种"民间—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9.
酷爱文化艺术的浙江省政协委员 1月24日上午,是第十一届浙江省政协一次会议开幕的日子。会议期间,笔者采访了新当选省政协委员的管建平先生。他戴着一副眼镜,身穿中式服装,胸前挂着红色的省政协会议出席证,显得既庄重又儒雅,脸上充满了文化人的书卷气。作为浙江省政协文化艺术界的委员和风雅颂扬文化传播集团董事长,管建平一直从事着文化创意工作,这跟他的家学是有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泰戈尔150周年诞辰。1924年泰戈尔应孙中山先生之邀访华,拉开了中印两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交流的序幕。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此次访华,由徐志摩全程陪同并作翻译。他们之间的友情也不断加深,成为中印交流史上的一段风雅佳话。  相似文献   

11.
“愚公”“精卫”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副作用于长敏《愚公移山》首出于《列子汤问篇》,这是一则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几乎所有的文学史或语文教材都要介绍它。关于这一故事千余年来正面评价很多,大多都赞扬老愚公的那种“人定胜天,坚韧不拔”的精神。中国人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2.
郑洋 《文化学刊》2011,(3):58-61
在声乐艺术领域中,乐器种类数以百计,而最自然、最优美的乐器还是人声,声乐艺术作为一种极富于审美魅力的意识形态,千百年来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他不仅是人类的审美创造,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它一直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渗透至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享受,说明了人声歌唱比其他任何乐器更能符合传情达意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3.
邹凌远 《职业圈》2013,(28):62-63
品牌精神,是在消费者认知中,品牌所代表、蕴涵的意义、象征、个性、情感、品味等综合文化因素的总和。它的本质是一种能够代表企业的富有个性的精神,它是品牌或品牌决策者在长期生产和经营中逐步形成的事业信念、价值观念或经营宗旨。  相似文献   

14.
郗芳 《职业圈》2013,(25):98-98
时下,“中国梦”是国人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梦想”亦成为了各类新闻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或是精神、或是物质,它体现了每个人对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个有追求的人不可能没有梦想,一个梦想发展壮大、实现民族复兴壮举的国家就更不可能没有梦想。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一种东方超象审美理论,体现着中国古代文人很深的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思想理念,是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自觉追求的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它要表现的不是外显的客观世界,而是一个隐秘、永恒的内心世界,具有和谐的音乐美、色彩美和志性美。它通过"移情",把主人公现实的不和谐状态转化为精神上的和谐状态,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超脱,具有更深厚的审美内涵,表现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6.
邹凌远 《职业圈》2013,(22):60-61
何谓品牌精神,是指在消费者认知中,品牌所代表、蕴涵的意义、象征、个性、情感、品味等综合文化因素的总和。它的本质是一种能够代表企业的富有个性的精神,它是品牌或品牌决策者在长期生产和经营中逐步形成的事业信念、价值观念或经营宗旨。  相似文献   

17.
“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精神追求,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是经营文化。”万达集团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仅追求财富的数量,更追求财富的品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做好企业公民。经过23年的建设,万达集团的企业文化已经走在全国企业的前列,代表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题画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的也是艺术的样式和品种。这是国人的一个杰出的文艺与文化创造,是中国人奉献给世界与人类的独一无二的审美对象。它是诗、画和书法,三者结合的一个艺术综合体。因此,它具有多重审美  相似文献   

19.
正谈到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这是一种做人的学问。即便我们知识再多,不懂做人的道理,也不能说是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有文化的人。"乡贤"就是中国文化滋养出来的人,是本土本乡因德行而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达之人,而"乡贤文化"就是这一地域历代圣贤积淀下来的文化形态,它影响和激励着民众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追求,从而,引领社会,造福社会,维持社会和谐。过去乡间有"乡贤",城市里有"贤达",二者都是所在地域人民的榜样和表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结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是以柔软的五彩丝绳为材料,通过灵巧的双手把各种蕴涵吉祥的图案编成美丽的结饰。中国结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中国的上古时代,作为结饰的形成是在周代,广泛使用于明清。在现代中国结也有广泛的应用:如装饰在服装、服饰、家居装饰上;有的甚至于把中国结的形象用于现代标志设计,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2008年北京申奥的标志都是由传统中国结的造型演化而来的。中国结已经成为现代人追慕中国古老文化的一种“情节”了。本片介绍最基本的7种中国结编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