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如何"证实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眉  罗卫 《新闻记者》2002,(12):13-15
新 闻必须真实 ,这如同日出日落一般 ,实属常识 ,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都知道这个“起码的要求”。然而 ,为什么假新闻仍不断出现呢 ?撇去记者因各种目的制造假新闻这种明知故犯的情况不论 ,在新闻实践中 ,编辑如何“证实真实” ,却并非易事。所以说 ,新闻真实性虽是个老话题 ,但又是新闻工作的一个永恒课题。也许有人认为 ,想做到“真实”有什么难 ,实事求是地报道不就行了 ?其实 ,即使新闻报道中的“五个W”等都是真实的 ,但从宏观上看也未必“真实”。因为它可能只是“现象的真实” ,而不是事物本质上的真实。真实应该是现象真实与本质真…  相似文献   

2.
吴志刚 《记者摇篮》2009,(12):37-3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记者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然而在现实当中,危害新闻真实性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从“粮食亩产13万斤”到“陕西发现野生华南虎”,从“毒香蕉”到“纸馅包子”,虚假新闻造成的危害令人触目惊心。“假新闻猛于虎”道出了人们的切实感受。  相似文献   

3.
我写下这个题目,觉得其中似有一点歧义,还需要疏解几句。假的“真新闻”,就是这“真实的新闻”其实是不实的,这在理解上并无问题。真的“假新闻”,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这“虚假的新闻”其实是真实的;另一种即这“虚假的新闻”是货真价实的“假新闻”。我所谈论的“真的‘假新闻’”当以前一种理解为是。近年来,各地媒体上的假新闻层出不穷,人们啧有烦言,虽经《新闻记者》编辑部连续三年精心评选出“十大假新闻”,各地媒体纷纷批评,却毫无收敛之迹象。新闻之真假,看似一个简单的事实认定问题,但实际却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假新闻”有的是…  相似文献   

4.
邓涛  陈航 《传媒》2003,(1):21-22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新闻的整体和新闻的各个部分,包括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都应准确无误。如今,随着传媒业竞争日益加剧,有意无意地误传、炒作假新闻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成了某些媒体应对竞争的“杀手锏”。假新闻严重败坏了新闻职业道德及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5.
编者三戒     
李芹 《新闻采编》2002,(6):36-3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着新闻的生命,编发稿件时应当慎之又慎,切莫成为假新闻的“助产士”。因此,编者应有“三戒”。 一戒“炒作”。对于一些特别具有“轰动”效应的稿件,编者首先应当加以核实,辨明真伪。有一则新闻为《上海将建300层,容纳10万人的摩  相似文献   

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一旦离开了真实性,新闻也就失去了其合法性根基,立即坍塌下来。因此,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中,真实性或客观性问题已经成为新闻行业安身立命的大问题,也成为折磨一代又一代新闻从业者的心结。但是,现实中新闻生产却难与假新闻绝缘,不论是出于主观原因,还是缘自客观原因,假新闻一直如影随形地追逐着真实的新闻。综观中外新闻史,真/假新闻的较量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在中国新闻生产语境中,对假新闻的抵制和阻击一直是十分坚  相似文献   

7.
盛蓉 《新闻界》2003,(4):50-5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近两年来,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上海《新闻记者》杂志披露,2001、2002年全国出现的假新闻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令人吃惊。“千年木乃伊出土后怀孕”、“美国医生操刀换人头”、“地球生命只剩50年”、“意韩赛主裁判死于乱枪”、“武汉大学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女大学生状告爸爸的吻”等假新闻涵盖了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应该指出,近年来,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少数媒体从业人员为抢夺市场,一味追求抢发新闻的速度和新闻对受众的刺激程度,造成了对新闻趣味性的极端强化和对新…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大法”.然而现实中的新闻失实现象成为新闻界的一大“顽症”.本文以《新闻记者》评选出的2001 ~ 2010年十年间100条假新闻作为分析样本,探讨假新闻的来源、成因和处理.  相似文献   

9.
新闻真实性可谓是新闻界一个永远的话题。尽管大家都一直强调新闻的真实性,但假新闻仍不时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在这些假新闻中很大一类是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不相统一。一位电视台领导在本单位的一次记会议上说:“其实我们这些领导很容易被你们记出卖掉。”这句话的实质讲的就是新闻真实性中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不相统一的问题。因为记提供给领导审查的新闻事实已经通过记的主观筛选,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新闻界一致公认的原则。然而,由于某种复杂的原因,假新闻屡禁不止,“打不疼”、“打不死,稍不留神,就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受众的面前。当受众的感情遭到愚弄时,他们就会在心理上对传媒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这决非耸人听闻,假新闻正在吞噬真新闻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正是因为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我国新闻学界和理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对新闻真实的追求。特别是在2007年,由于先后出现了影响恶劣的“纸馅包子”、“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等虚假新闻,中国记协发出了要求新闻界“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新闻真实,采取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的通告,更是掀起了新闻界的“打假”高潮。  相似文献   

12.
易翔 《新闻窗》2008,(4):120-12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诸多属性中最刚性的本质的一种属性。它是新闻独特力量和高贵品质的主要源泉,是整个新闻大厦的基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违背真实性原则写假新闻的也不乏其人,他们不尊重新闻事实,编造假新闻的行为,违反了党和国家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起到了负面的宣传效应。那么,如何做到遵守新闻的真实性而不写假新闻呢?下面,笔者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5,(7):1-1
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报道,现在不时面临假新闻的侵扰: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不同媒体上。对于社会和受众,这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这是致命的毒瘤。我国新闻界决心采取一系列严厉举措向虚假新闻重拳出击,坚决遏制这种“新闻公害”的继续蔓延。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实践中,我就碰到了一次假新闻,所幸自己没有上当,但让我不愿意看到的是多位同行却充当了这则假新闻的“二传手”,数家媒体担当了这则假新闻的“传话筒”——  相似文献   

15.
新闻的真实性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党和政府历来对新闻的真实性非常重视,但各类假新闻仍不断出笼.《新闻记者》对2010年假新闻产生主体的研究发现:“涉假者几乎是清一色的新闻记者”.①新闻记者受过新闻信息采编的专业培训,理当成为新闻真实的榜样,为何还会产生假新闻?本文试从政府与媒介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假新闻存在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6.
《准则》第四条是针对假新闻、失实新闻、片面新闻的。这一条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的每件事、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力求全面看问题、客观公正、避免失实五个方面对维护新闻真实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周婷 《青年记者》2014,(1):35-36
假新闻指违背真实的新闻。①假新闻年年有,并不断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有些假新闻,通篇看好像是符合客观事实的,然而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这种看似真实的新闻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并非因为事实造假,而是因为新闻中部分新闻要素失实或被遮蔽了。表现形式2011年对于"小悦悦事件"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公众对这件事情的思考被媒体报道引向一个极端:认为18个路人冷漠无情,见死不救,有网友甚至对肇事司机和18个路人进行"人肉搜  相似文献   

18.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是媒体的毒瘤,而今一些假新闻不仅泛滥于地方媒体,也开始出现于国家级权威媒体,致使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大打折扣。痛打假新闻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媒体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组文章,透析假新闻的成因,阐释治理假新闻的对策,使大家识别假新闻,痛打假新闻,消灭假新闻。  相似文献   

19.
刘丹 《新闻传播》2006,(9):52-52
从“李连杰重返青海修佛法”到“王小丫陈章良携手入围城”,从“北京孔庙将竖历届高考状元牌”到“女大学生捡剩馒头充饥近两年”,再从“新闻从业人员平均寿命45.7岁”到“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家镛逝世”,假新闻一直都是一种怪现象。关于假新闻现象,已有很多专家学者撰文探讨过。这里笔者想从假新闻的成因,假新闻的类型两个方面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一、假新闻的成因假新闻的成因,可以从新闻媒体和受众心理这两方面来说。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看,媒介运作中竞争机  相似文献   

20.
媒体要戒躁     
现在,许多媒体正在被一种"传染病"缠身,这就是浮躁.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现在假新闻的泛滥已经到了让公众习以为常的地步.每年的假新闻评选,都会有大量劣质新闻因为匪夷所思的错误而成为公众的饭后谈资.作为新闻从业者,我们应该感到耻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