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人们对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能否分割一直存在争论,有人认为这两种赔偿金是可以分割的,也有人认为它们是不可以分割的。能否进行分割取决于二者的性质:残疾赔偿金是对未来的可预见性收入的赔偿,重点强调的是保障性物质赔偿,所以夫妻可共同使用,但不能在离婚时分割;死亡赔偿金是对近亲属的物质性赔偿,不是遗产,因此不能作为遗产分割、清偿债务。  相似文献   

2.
生命权是所有权利的起点,侵权致人死亡的赔偿是保护生命权的核心内容。因侵权行为致人死亡而产生的赔偿请求权理应由死者近亲属享有。近亲属基于身份权,是亲属死亡后的直接受害者,其未来可得利益减少。目前的死亡赔偿金中涉及的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费的赔偿力度过小,应当以逸失利益为赔偿基准而不是以"死者余命"为赔偿基准。有损害就应当有赔偿,文明社会中不存在"以命赔命",所以赔偿只能以金钱计算。  相似文献   

3.
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近亲属财产损失的赔偿。根据侵权责任法填补损失的救济功能,死亡赔偿金原则上不应适用统一赔偿标准,而应当采取以死者年龄和职业平均收入决定的差异化的赔偿标准,取消户籍因素对赔偿标准的影响,以体现侵权责任法矫正正义的法哲学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间接体现了这一原则,未来司法解释应当做出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侵权责任法只规定了近亲属在死亡赔偿中的请求权,但对其他间接受害人的请求权没有规定。对于未规定的请求权或债权应当分类处理。侵权人故意侵犯债权的应当纳入死亡赔偿,过失侵犯债权的,原则上不赔。对于扶养费,应当兼顾实际扶养人的利益,并保障其在死亡赔偿中的相对独立地位。对于同居者的请求权,应当依公序良俗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5.
生命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公民的生命权因侵害行为被剥夺后,其近亲属应该受到赔偿。我国目前的对于死亡赔偿金性质各种法律规定不一致,对于赔偿标准也不统一,城乡之间、不同的地区之间赔偿金的差额很大,人为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身伤害赔偿若干问题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赔偿因人身伤害而引起的财产损失的赔偿原则应当修正;《民法原则》及其司法解释中关于一般伤害赔偿、致人残废赔偿、死亡赔偿的规定都太简略,必须加以具体化;应确定死亡赔偿金制度,使之独立于慰抚金制度。  相似文献   

7.
死亡赔偿金是对被害人的继承人的财产损失的赔偿。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应当包括两层含义,即对生命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和对未来收入损失的补偿性赔偿。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功能应该包括:补偿功能、抚慰功能、预防功能。死亡赔偿的三大原则分别是:价值位阶原则、惩罚性赔偿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完善的死亡赔偿金制度,包括增设生命权本体损害赔偿的国家死亡抚慰金制度、以合理填补原则确立死亡赔偿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自然人遭受侵害死亡后,最终享有并行使赔偿请求权的只能是死者的近亲属。一方面,近亲属要求获取精神损害赔偿、丧葬费、医疗救治等费用以保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基于死者对自己生命尊严所享有的权利,近亲属通过继承获得死亡请求赔偿权及相应的赔偿。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死亡赔偿金制度在赔偿数额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因此引发了理论界、实务界及社会上关于"同命不同价"的激烈辩论。《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一问题,但是否符合法理而非社会压力下妥协的产物还有待商榷。通过讨论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从生命双重价值观和人身损害赔偿类型两个角度解读了死亡赔偿金数额差异的合理性,对《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在指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法发[2010]23号通知规定:被扶养人的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对“计入”一词应该区别残疾与死亡两种情况作不同的理解.受害人残疾时,“计入”一词应理解为“叠加”;受害人死亡时,“计入”一词应理解为“已经包含”.厘清被扶养人生活费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的关系后,《侵权责任法》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的应然计算基数应作相应调整,被抚养人生活费的析出制度也理应建立.  相似文献   

11.
在侵害人身犯罪案件当中,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致死,被害人亲属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中往往要提起死亡赔偿金的赔付请求。但是近年来,有些地方的法院对此却不予支持,引起被害人亲属的极大不满,由此引发大量上访事件发生。此种做法之所以在有些省份成为惯例,源于以前法律对此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最高法的不予赔付的倾向性指导意见。侵权责任法实施后,死亡赔偿金赔付问题有了明确的法律基础,因此有关法院应尽快转变刑事审判观念,把死亡赔偿金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支持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评述及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现行的死亡赔偿金制度尚不健全,不利于对受害人合法权益的公平保护,增加了实务操作的困难,须由立法机关进行体系化的构建。根据民法基本原理和社会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分析与比较法考察,死亡赔偿金兼有对受害人之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3.
人身伤害赔偿若干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赔偿因人身伤害而引起的财产损失的赔要偿原则应当修正;《民法通则》及其司法 解释中关于一般伤害赔偿、致人残废赔偿、死亡赔偿的规定都太简略,必须加以具体化;应确定死亡赔偿金制度,使之独立于慰抚金制度。  相似文献   

14.
死亡赔偿金的法律属性如何定位决定了死亡赔偿金的分配规则,相较于继承利益丧失说下将死亡赔偿金定性为继承人之可继承利益所遭受损害之赔偿,继承说将之定性为遗产更有其合理性。根据继承法关于法定继承人的规定确定死亡赔偿金请求权人的范围和顺位,并在确立扶养费优先分配原则的前提下,依照遗产分配的规则解决赔偿权利人间死亡赔偿金的分配问题,是当下一个较为可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侵权案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颇为关注的问题.对精神损害抚慰金计算的不同考量,实质上不仅关系到对侵害人赔偿能力的考察,更是关系到对受害人利益的充分保护与实现.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应考虑到精神损害抚慰金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性质上的不同特点,同时参考受害人的个人因素,并在恰当时机对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进行一定的立法限制.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只规定了行政侵权受害人有获得物质赔偿的权力内容,而没有规定行政侵权受害人有获得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权利,而日本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却已将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金制度予以法制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精神损害的物质赔偿作为行政救济手段已是现代民主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身权是民法的一项基本权利,对人身权利的保护,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需要。然而,我国现行立法对人身损害所造成的死亡赔偿金标准不一,争论较多,而且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死亡赔偿金性质的分析,对死亡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了人身损害赔偿的基本内容,但这些规定很原则,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审判实践的需要。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弥补了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和标准事实上长期的缺位。本文拟结合《解释》及其他法律规定,具体谈一谈在学生伤害事故中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一、学生人身损害的一般赔偿范围和标准学生人身损害的一般赔偿(常规赔偿),是指还没有达到受害人残疾或者死亡后果的一般损害的赔偿。根据《解释》及其他法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自由离婚主义价值取向下的一种救济手段,具有填补受害人损失,抚慰受害人精神、惩罚过错方行的功能。过错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应具备的要件与一般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相同。章对赔偿责任主体、赔偿请求权的使用、赔偿金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04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开始施行,第29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这一新的司法解释在人身损害赔偿具体标准上(主要是死亡与残疾赔偿金),对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采取了不同的标准,这就意味着在同一起人身损害赔偿事件中受到伤害的人可能因身份的不同而得到的赔偿有较大差别。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同命不同价”规定,显然与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精神相违背。本文将针对这一司法解释中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公正性问题进行一系列探讨,力图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