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内已建立了种类繁多的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但是迄今还未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语料库。新疆是多个民族聚居的省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少数民族学习英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不同于国内目前所建语料库的调查对象,对于大多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英语属于三语习得,他们在英语学习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困难。建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中介语语料库可为新疆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充足而真实的语料,有助于少数民族英语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编纂。笔者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提出了建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设想,拟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语料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帮助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讲授和学习者习得英语情态动词can的语义,在语料库的基础上,调查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对can的语义习得情况,发现英语学习者笔语中英语情态动词can的语义使用频率分布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使用频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即大学英语学习者对can的语义习得不地道。试图从学习者的语言输入(主要针对教材)和母语迁移两个方面分析其习得不地道的原因,结果显示,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对情态动词can的语义习得不地道的这一现象,受其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影响不大,而可能受其母语影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空前迅猛发展,中国语料库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已建立起了种类繁多的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母语不是汉语的民考民大学生的英语语料库。进行"新疆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将为新疆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英语学习实证研究提供充足而可靠的语料,从而有助于少数民族英语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编纂。文章阐述了建立新疆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必要性和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连接词的使用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一直是困难点,该研究通过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的子库大学生英语语料库(COLEC)与本族语英语语料库(LOCNESS)进行对比,旨在揭示英语专业大学生与本族语者对连接词在议论文写作中有无相同点及不同点以及发现一些造成其使用不同的原因来唤起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更加注重转折连接词正确使用的意识。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学生与本族语者在使用连接词时有着较为相似的选择倾向。第二,通过对比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个别连接词有多用或少用的情况。第三,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会滥用或误用某些连接词(however)。  相似文献   

5.
语块(包括惯用语)研究在二语习得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均表明中国大学生英语能力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主要体现在某些语块过度使用或使用不足上,显性或隐性的不地道表达普遍存在。以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理论为框架,来分析中国大学生在写作中最常用的惯用语"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在COCA语料库中的变异现象,剖析其背后的语法隐喻规律,通过分析试图表明惯用语也有其结构上的灵活性和意义上的丰富性,以突出隐喻思维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语料库检索分析工具AntConc3.2.4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4册的语块进行提取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希望借此来深化对大学英语教材文章语言特点的理解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3个子语料库与自建的大学生优秀英语作文语料库,以8个结果性逻辑连接词为个案,就词频、搭配进行同类语料库横向对比。同时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与英语本族语语料库,对中英学习者连接词词频展开纵向对比,旨在考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语篇结果性连接词的习得图景。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英语学习者学习层次提升和学习梯度加大,连接词词频在增大,使用丰富度在增强,且搭配呈多元化态势,意群整合力在提升;中国学生对4个逻辑连接词使用过度,而对另外4个逻辑连接词使用严重不足,使用过度源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思维中所附着的中国特色文化语用语境制导下的认知转喻,使用严重不足植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正处于认知连续统中的"中介语"认知阶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中对语用能力的习得和培养在语言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语用教学对二语习得者语用能力的促进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在目前中国高校纷纷开设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新形势下,文章分析了中国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薄弱的现状及内在原因,论证了语用能力的可教性和通过英语影视资料来加强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习得的可行性,并提出在大学英语语用教学中建立"影料库",显性语用教学与隐性语用教学相结合等语用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词汇习得是贯穿整个外语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英语学习的难点。本文根据有关二语心理词汇知识的组织、提取和发展表征的理论体系来探讨大学英语词汇习得方法。英语教材的词汇编排部分需要重新设置,联想和重组建立词汇语义网络,在语境中加强词汇的深度学习,旨在提高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大学英语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注意大学英语教材的结构特点,不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大学英语章节内容进行处理,教材处理层次不分明,重点不突出。因此,大学英语教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大学生的英语成绩依然提不上去。目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的英语成绩,大学英语教师采取了一系列钻研与处理大学英语教材的策略,诸如组织处理大学英语教材、分析大学英语教材的重点以及突破大学英语教材的难点等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二语习得中的语块习得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语块习得数量与种类与英语写作水平有显著的关系,本文试图从语块理论着手,探讨语块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检索语料库研究英语对比标记语的习得情况,分析讨论标记语的定义、分类和习得特点。研究发现: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并未真正掌握对比标记语,多使用but,however,on the other hand等词来表达转折关系、非对比关系。主要原因在于该理论体系中对此类标记语研究分类模糊,概念不清,单凭语料库检索不加入人工分析,无法准确判断其使用或习得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在二语习得中,年龄是影响语言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先介绍国内外学者研究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主要理论,再重点分析年龄因素对学习者的影响,最后结合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阐述年龄因素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8):75-76
词语搭配既是语言的固有特征,又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多见常规搭配,而巧妙的隐、转喻新奇搭配为数不多。本课题基于语料库与实证研究,以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英语写作中的隐、转喻新奇搭配习得状况进行考察,旨在为改善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分析大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以及培养英语技能的情况和需求,调查了大学生的语篇意识。调查显示,现时的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篇意识,更注重语境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多维度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符合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能有效地对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数据基于中国英语语料库China Daily(CHD)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BNC),通过语料库检索软件考察open一词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探讨分析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使用者对动词open的使用异同及其原因,为英语词汇教学和二语习得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3):74-75
英语中动结构由于其施动者隐含,句式特殊,使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有很大困难。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中国大学生在英语中动结构习得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及出现的主要问题,本文特以哈尔滨商业大学140名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受试,通过分组实证实验研究二语习得的学习者对于英语中动结构的掌握理解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对英语中动结构的习得远远差于主动句和被动句的习得。目标语可理解性输入和输出的机会匮乏的理论分析,敦促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注意加大对英语中动结构句的"浸入式"学习,增加练习机会,提高其运用的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动结构由于其施动者隐含,句式特殊,使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有很大困难。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中国大学生在英语中动结构习得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及出现的主要问题,本文特以哈尔滨商业大学140名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受试,通过分组实证实验研究二语习得的学习者对于英语中动结构的掌握理解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对英语中动结构的习得远远差于主动句和被动句的习得。目标语可理解性输入和输出的机会匮乏的理论分析,敦促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注意加大对英语中动结构句的“浸入式”学习,增加练习机会,提高其运用的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和本族语者口语语料库为数据来源,通过语料库软件检索idea一词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重点分析idea一词的搭配及类联接,探索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该词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英语词汇教学和二语习得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尝试性的采用了国内英语学习者写作语料库CLEC和英语本族语者在线书面语语料库LOB进行对比研究,希望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英语写作中替代现象的使用情况,找到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同时,本文从二语习得理论的视角,试图从更深层次上找到形成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替代特点潜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