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6年10月,满目疮痍的中国终于在“四人帮”被粉碎的普天同庆中,迎来了自己的新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报纸被“文革”禁锢的民主之门逐步打开。“一旦新制度建立起来,对报刊的各种行政干预就必须停业,而将依按最开明与最进步的法律,并在对法庭负责的范围内对出版实行充分的自由。”列宁在十月革命刚刚胜利后签署的《出版法令》中的这段话,在我国新时期的新闻发展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印证和实现。回顾新时期的新闻批评,我认为有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对宏观社会现象的总体批评,二是对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的连续批评,三是对党政领导人的点名批评。新闻批评发展到第三阶段,是政治民主化大趋势在新闻事业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在这历史的阵痛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人民报纸被“文革”十年禁锢的民主之门被打开了。对新时期的新闻批评作一番纵向考察,对当前的新闻改革是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新时期的新闻批评有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对宏观社会现象的总体批评,二是对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的连续批评,三是对执政领导人的点名批评。新闻批评发展到第三阶段,是政治参与的民主化大趋势在新闻事业中的体现,言论自由是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新闻自由作为言论自由的基本构成部  相似文献   

3.
报纸检查,是新闻队伍中的特殊一员,被人们称为“第一读者”,在报纸的出版工作中,对提高报纸质量、避免差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如何适应报纸发展的新形势,做好报纸的检查工作呢?我想,应该从提高人员政治素质、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检查工作责任感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复兴及学界对领域语言的逐渐关注,我国新闻语言研究类著作的出版经历了兴起时期、缓慢发展时期、快速发展时期3个不同阶段,总体上呈现出递进式的发展态势,并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相关特点.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新闻语言研究类著作在出版数量、内容、所涉媒介、语种、作者、出版基地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但总体上来看,我国新闻语言研究类著作的出版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出版结构不合理、选题的重复现象、选题量不够、“引进来”与“走出去”的不足、数字出版的迟滞等.  相似文献   

5.
给中国电视打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辰 《传媒》2001,(2):16-17
新闻:距现场有多远 在电视节目中,新闻类节目无疑是最为学者们看重的。专家们对新闻节目的批评集中在两点:一是缺“现场”,一是缺“主持”。电视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它的现场同步纪录功能,这是电视特别是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但是因为缺少直播,前方记者采录的“现场”被编入新闻中成了播音的背景版,被“罐头”化了,而真正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一般要经历从选题到采访再到写作这一生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选题居于首发位置.新闻选题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就新闻批评而言,只有过好了选题关.新闻批评才能得以健康有序的进行。新闻批评的选题既具有一般新闻报道的选题规律,同时批评报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新闻批评在选题上有特殊的要求。总的来说,新闻批评的选题应把握“两不”、“三点”、“一小”“两不”是:一不“四面出击”。四面出击指的是新闻单位开展新闻批评时批评对象和范围过宽、过泛,滥用新闻批评。“四面出击”是文革遇风,早就应该遭到摒弃。我国目前正沿着…  相似文献   

7.
"9.11"后看美国的"新闻自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兴平 《新闻记者》2001,(11):22-25
多 年来 ,美国一直被捧为世界上最讲“新闻自由”的地方 ,很多人认为受众能够从美国媒体的报道中得到最真实、最全面、最客观的报道。因而 ,美国新闻理论被奉为圭臬 ,美国的新闻处理模式和新闻机构运作方式也越来越成为引导世界新闻潮流的标准。美国奉行新闻和言论自由的原则 ,媒体在美国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三足鼎立之后行使监督职能的“第四权力” ,当然有权批评政府和总统 ,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专栏作家平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修理”美国总统、高官和批评政府的各种政策。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 ,事实并非如此。远的不说 …  相似文献   

8.
某地连续爆出不少轰动全国的新闻,这些新闻大多是批评性报道,又几乎都是中央或外地新闻媒介报道出来的。发人深思的是,当地新闻媒介对这些新闻却保持了惊人的缄默。按理,当地发生的新闻,当地的新闻媒介置身其中,理当知道得最迅速,了解得最详细,应当最早加以报道才对。然而,并非如此。对于这个奇怪现象我们把它称作“新闻的‘出口’转‘内消’”。所谓“出口”,就是当地的新闻媒介不敢发表当地的批评稿件,而将轰动新闻“出口”给中央和外地新闻媒介,进而转“内消”,并非转“内销”,就是说这类新闻被曝光后,在全国特别是新闻发生地群众中引起强  相似文献   

9.
新 闻批评难 ,一直是困扰新闻界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地方新闻媒体 ,开展新闻批评更难。一些地方的领导总是以种种理由 ,限制新闻批评的正常开展。有些新闻媒体也视新闻批评为畏途 ,或怕引火烧身 ,或恐官司缠身 ,避之惟恐不及。部分编辑记者也嫌麻烦 ,怕惹事 ,不愿拿起新闻批评的武器。被批评的单位或个人 ,更是使用各种手段 ,利用种种借口 ,阻挠对其进行新闻批评。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就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帮助我们解决这些糊涂认识 ,指导我们更好地开展新闻批评。用“三个代表”思想认识新闻批评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  相似文献   

10.
在美利坚合众国创建之初,报纸在社会中的批评角色这一问题,就开始引起注意。在美国早期思想家中,对报纸的批评监督作用认识最清晰的,莫过于詹姆斯·麦迪逊和托马斯·杰佛逊。宪法修正案起草人麦迪逊指出,美国的报纸之所以比英国的报纸享有更多自由,是因为在一个人民负有全部责任的政体中,这是最根本的:报纸帮助人民检查行政和立法部门的鲁莽轻率及不称职行为。托马斯·杰佛逊被许多历史学家称作“捍卫出版自由的斗士”。作为政治家,他饱受报纸攻击之苦,但仍然坚持不懈地为报纸批评进行辩护。他深信,报纸将通过在舆论讲坛上谴责公共官员而成为令他们生畏的监察官。难怪美国的新闻百科全书说,对自由的报纸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政府  相似文献   

11.
万晋 《青年记者》2007,(1):47-48
批评报道中的客观真实、新闻真实和法律真实并不完全相同,为最大限度降低新闻侵权的可能性,新闻媒体在批评报道中应尽可能以法律真实的标准度量新闻真实。实践中应特别注意几个f,q题,一是批评报道要以合法证据为基础;二是批评报道要掌握好评论的尺度;三是批评报道要杜绝“媒体审判”;四是特殊批评报道要征得当事人同意;五是批评报道要审慎运用“特许报道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新年伊始,湖南出版的《新闻图片报》设立“新闻风险”基金,为采写批评报道的作者打官司提供补偿金和诉讼费。据《中国记者》统计,1988年全国30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因录用批评报道而被诉之于法庭成为被告。批评报道成了许多记者、通讯员望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学原理建构的宏观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新闻学研究中,出现了建构理论体系的尝试。研究者们试图通过理论体系建构,来明确新闻学科的内涵,巩固新闻学科的学术地位。本文以新时期全部三十部新闻理论专著与教材为研究对象,对十八年来(1979-1997年)中国新闻学原理建构的历程进行了全面考察。作者认为,新时期中国新闻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经历了“党报”本位、“新闻事业”本位、“新闻”本位三个研究阶段。在不断返回学科本位的过程中,这些建构已取得了明显进展,其中有关新闻活动和新闻规律的探讨正在展开  相似文献   

14.
时下,在新闻界流行着这样一种现象:被某新闻单位批评过的单位,不久便会在同一新闻载体上受到表扬。表扬的口径大抵是:某单位接受新闻舆论监督,闻过即改……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某些新闻单位机械地理解批评必有回音,而且认为“回音”必须令人满意,以显示新闻单位的批评起了作用,因此难免做表面文章,把一些并未根本解决问题的被批评单位大书特书地“表扬”一番;二是有的被批评单位当初要挟报社,“若要公开批评,必须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末,受维新运动的影响,中国近代报业史上外报占垄断地位的局面终于被打破,从此,中国人自办报刊成为中国报业的主流。随着国人自办报业,中国的新闻学研究便破土而出。 开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新闻学研究,一个世纪以来因社会形态变化等种种原因,经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1949年9月”、“1949年10月—1978年12月”、“1979年1月—现在”三个虽有内在联系却并非一脉相承的不同阶段,加上1966年6月—1976年10月十年“文革”期间,学术研究基本停止,学科规律被肆意践踏,使得新闻学科在知识积累和学科延续性上存在着明显的缺失,新闻“有学”“无学”的争端时有产生,并突出地表现在新闻学科的理论研究方面。1981年5月,当进入新时期的第一部新闻理论著作(教材)《新闻理论基础》出版时,甘惜分教授在前言中首先就表达了新闻理论研究“前无师承”、“一切都要从  相似文献   

16.
李艳 《新闻世界》2013,(7):124-125
【摘要】为实现“中国梦”,新闻要传播正能量,就要对正能量辩证的理解。真实性、及时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违背真实的新闻是虚假新闻,虚假新闻传播的不是正能量。维护人民利益、发展改革开放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新闻工作者强须坚持“三贴近”原则,热情歌颂该歌颂的,严肃批评该批评的,不能掺杂私心杂念,这才是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17.
国际主流媒体在社交媒体时代不断调整媒介在新闻生产中的定位,经历了“新闻把关人”——“新闻看门人”——“新闻策展人”三个阶段.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国际主流传统媒体主导的新闻传播方式正逐渐被瓦解,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新闻业从新闻生产过程到新闻内容呈现、受众消费方式,甚至新闻工作者角色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新闻文摘     
读者喜欢什么样的报纸 调查表明,读者看报的目的:新闻第一。当前人们看报的兴趣点普遍集中在:国内突发性事件、国内重大人事变动、国家政策法令、批评报道和反腐败的报道。而对前一时期曾被“炒”得火热的报道名人、明星的新闻以及描述凶杀及性犯罪的新闻则有相当多的人表示“毫无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大多数读者认为,一张理想报纸应当具备的主要特点是:可读、可信、信息量大。读者普遍希望,报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增加综合化、减少专业化和纯娱乐化。 批评也是正面报道 有位通讯员写了一篇批评报道,当地领导看后发火说,你正面报道不搞反倒去写反面报道!对此,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一次报告中指出,批评也是正面报道。批评报道,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某些缺点和错误,帮助改进我们的工作,这不是正面报道是什么?满腔热情地给党和政府提意见,谈建议,促进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这不是正面报道又是什么? (摘自1995年12月7日《中华新闻信息报》)  相似文献   

19.
杨保军 《今传媒》2006,(8):12-13
新时期以来,中国新闻传播业在贯彻落实“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基本方针的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社会变革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改革新闻业各个方面的诸多具体方针,但最重要的、最稳定的工作方针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二是“坚持以正确的舆  相似文献   

20.
何平 《新闻传播》2010,(7):45-45
在大众传媒从业人员中,“舆论监督”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实行舆论监督不是我国的独有产物,而是中外传媒的共性。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和资产阶段新闻传媒有许多不同,但在坚持真实报道、坚持批评揭露的传媒品质和传媒功能方面,却有惊人相似之处。社会主义新闻传媒把自己的职能建构在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一致的理念上。提出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方针。同时,它被赋予实施舆论监督、适度批评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