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与美国现代化的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密尔顿是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位重要角色。他投身北美人民的反英斗争 ,争取国家的独立 ;他推动制宪会议的召开 ,并为美国宪法的批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些都为美国现代化创造了政治条件。在美国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上 ,他提出了发展工业和商业的主张。他还提出了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外交方略———中立政策  相似文献   

2.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美国名的法学家,在美国宪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积极推动制宪会议的召开,努力为批准宪法而斗争,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权力,努力捍卫宪法确立的共和制。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法制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早在历史上的制宪时期,汉密尔顿对之就有过阐述。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决为司法审查制的形成创造了起点,其最终确立是美国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实践历史演化的结晶,同时又与美国独有的宪政文化、体制不可分离。他国要想移植,必须使之适合本国的政治经济土壤。  相似文献   

4.
受人性恶思想的影响,汉密尔顿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主张成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他提出了联邦主义理论,积极推动召开制宪会议,为美国联邦宪法的批准、捍卫美国的独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尤其是他在吸收洛克、孟德斯鸠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根据美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的三权分立与制衡等法治理论成为美国治国安邦的政治良方。  相似文献   

5.
美国开国三元勋之一杰斐逊(ThomasJefferson,1743-1826)的教育现代性思想与同时代思想相比及对美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影响而言是值得研究的。【‘)首先,从杰斐逊和汉密尔顿(AlexanderHamilton,1757-1804)之间的美国早期现代化道路之争中我们注意到杰斐逊民主道德制度的理想农业社会;其次,就教育现代性思想而言,杰斐逊的思想可以理解为是他那个时代最突出的,他确立了教育与政府目标之间的现代关系,提出了普遍追求的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他建构了一体化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国家化、法制化和世…  相似文献   

6.
<正> 对于华盛顿,人们论及最多的是他领导独立战争的功绩和总统任期内的政策,但他的政党政治观却被忽视而很少去探究。研究美国早期思想,如果仅仅限于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其论题又只是民主思想和分权学说,而把华盛顿及其政党政治观搁置一边,那么本来丰富多采的美国早期政治思想就会显得单调贫乏。这不仅是因为华盛顿作为美国“国父”的地位,更重要的在于他的政党政治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时人们对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党政治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是一个不断发展、充实和完善的过程。因此,研究华盛顿的政党政治观,对于全面评价华盛顿,对于多角度研究美国政治思想史,对于科学认识资产  相似文献   

7.
约翰.亚当斯同华盛顿、杰佛逊及汉密尔顿一样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主要开国元勋,同时是一位超凡逸群的思想家。他用政治权力制约平衡,司法权独立,以及行政权专任的政治思想与杰佛逊的民主分权思想、汉密尔顿的三权分立前提下的联邦思想一起,交相辉映,共同奠定了后来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汉密尔顿是美国建国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开国元勋之一。在美国旧联邦制向新联邦制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促成《联邦宪法》的通过。他是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在为结束美国财政空虚、经济萧条,建立近代化的财政金融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笑对人生     
人活在世界上,难免要吃很多亏、上很多当,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姜是老的辣,为什么?因为他的人生经验多.我给大家说个故事:1804年,美国国父华盛顿时代的财政部部长汉密尔顿和当时的副总统伯尔闹翻了,在决斗场决斗,伯尔开枪把汉密尔顿打伤了,三十几个小时以后,汉密尔顿死掉了,美国最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中的社会霸主,在二战之后,美国无论是从政治、文化、经济等层面都领先于世界。15年至今,如果说美国现象级文化事件。除了总统票选中特朗普闹剧之外,就是红遍全球的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汉密尔顿》的影响力度甚至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可以说相比历史任何一部音乐剧都不落下风。因此,本文重点分析百老汇现象级音乐剧《汉密尔顿》,从而分析为什么《汉密尔顿》影响范围如此广泛。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治传统中的主张在经济事务中实行极端自由放任主义的杰弗逊传统,与民主政治合二为一,在 19世纪中期的美国一直居主导地位。20世纪初,美国工业革命在带来有形的物质大变动的同时,传统政治领域也开始出现大的变动,这就是主张强有力的政府管理的汉密尔顿传统在美国社会受到重视,并且成为以后美国政治生活的主流。自此以后,美国的政治传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制定美国宪法的过程中占有特殊地位。他不仅是费城制宪会议的发起者、参加者,而且同约翰,杰伊、詹姆靳·麦迪逊等联邦党人一道为争取批准宪法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关于美国宪法的产生,国内外学者认识不同,有的片面强调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有的认为它仅是经济文献。本文仅试图剖析汉密尔顿积极鼓吹、竭力推动制定美同宪法的对外动因。  相似文献   

13.
《1787年宪法》为美国的联邦制度和国家体制奠定了基石,也为美国独立后的国家确定了大方向。但具体走什么样的道路,它并没有规定。于是,在美国的精英人物领导美国人民探索本国现代化道路的早期发生了著名的汉杰之争。汉密尔顿主张仿效正在发展新型制造业的英国,在北美再造一个工商业繁荣的新国家,以工立国;而杰斐逊则主张打破欧洲的旧制度,把工业留给欧洲,走发展独立自耕农的农业道路,在美国建立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以农立国。双方为此还在政治、外交、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人们所熟知的,在政治上共和党人打败了联邦党人;在思想上杰斐逊的激进民主主义战胜了汉密尔顿的保守极权主义;但在经济上,杰斐逊政府却继承了汉密尔顿的大部分政策,甚至走得更远。本文就试图从汉杰之争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杰斐逊的以农立国思想。  相似文献   

14.
塞缪尔·亚当斯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宣传家。他在发动各殖民地共同反抗英国的斗争发挥了重大作用,被称为美国“真正的革命之父”。他还是美国政治文化中共和主义原则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一生都在为其自由主义的政治信仰而奋斗。尽管生前和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法否认他为美国独立和政治传统塑造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勒的课程评价理论是为适应40年代美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而逐步形成的.泰勒主要受到杜威、桑代克和贾德等美国教育界颇负盛名的社会科学家的影响.他所进行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显示出始终努力从实践中发展理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美洲体系观念在美国独立前后生成,经门罗主义的出台以及门罗之后历届当政者的重申发展,成为美国政治观念中一个重要的观念。美洲体系观念以及美国文化中的“理想主义”和“天定命运”观念为美国向美洲扩张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国内舆论支持。以日渐上升的国力为后盾,经过一系列扩张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洲体系最终确立。美洲体系得以确立一定程度上是当时国际环境的产物,它确立后又对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此,美国开始以美洲为根据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泰勒的课程评价理论是为适应40年代美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而逐步形成的。泰勒主要受到杜威、桑代克和贾德等美国教育界颇负盛名的社会科学家的影响。他所进行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显示出始终努力从实践中发展理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西进运动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进运动使民主政治得以在西部地区确立和发展,扩大了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区域范围和阶级基础,加速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西部农业资本家势力的崛起,改变了美国区域政治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和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两党制的形成和确立,有利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勇于活着     
在音乐剧《汉密尔顿》中,华盛顿对汉密尔顿说:"Dying is easy,son,living is harder。"(死去是很容易的,孩子,活着才更难。)汉密尔顿为了自己的远大目标而活着,成为美国国父,又在一场决斗中为了自己的信念而赴死。而福贵呢?他没有所谓的远大目标,照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越活越没出息"。《活着》的最后,他在黄昏中渐渐远去。福贵是怎样活着,又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相似文献   

20.
《1787年宪法》为美国的联邦制度和国家体制奠定了基石,也为美国独立后的国家确定了大方向.但具体走什么样的道路,它并没有规定.于是,在美国的精英人物领导美国人民探索本国现代化道路的早期发生了著名的汉杰之争.汉密尔顿主张仿效正在发展新型制造业的英国,在北美再造一个工商业繁荣的新国家,以工立国;而杰斐逊则主张打破欧洲的旧制度,把工业留给欧洲,走发展独立自耕农的农业道路,在美国建立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以农立国.双方为此还在政治、外交、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人们所熟知的,在政治上共和党人打败了联邦党人;在思想上杰斐逊的激进民主主义战胜了汉密尔顿的保守极权主义;但在经济上,杰斐逊政府却继承了汉密尔顿的大部分政策,甚至走得更远.本文就试图从汉杰之争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杰斐逊的以农立国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