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从哲学与思想史层面对罗钦顺的思想进行了定位。罗氏从气本论出发,借助经验层面的知识和主体自觉来达到性与天道的澄明,凸现出某些知性特征;罗氏之学以朱子学为质干,是朱子学的新发展,亦即发展了的新朱学。他的历史局限既有其个人因素,也有共同文化的根源,对明清之际的学术影响也非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黄佐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佐是明正德年间岭南著名的学者,他的思想理论主要得力于孔孟儒学,又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但同时又在“博文”、“约礼”、“理气”、“心理”等方面修正了程朱,发展了理学,并纠正了王阳明心学之失.研究黄佐的思想理论,对了解明代的学术走向,理解理学的真义,尤其是“关学”的发展,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魏了翁是朱熹的私淑弟子,其思想受朱熹影响明显,突出表现在理气问题上。他以性理作为理的主要内涵,以鬼神说气,在理气关系上坚持在现实层面上理气不离,逻辑层面上理高于气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牟宗三对朱子思想的研究与其宋明理学的"三系"划分具有密切的关系.他认为,朱子继承伊川开启的儒学转向而创立了"中和新说",确立了心、性、情三分的格局和偏重格物穷理的工夫论.自孔孟而来至宋明儒大宗都将形而上真体理解为"即活动即存有"者,而朱子却将其理解为"只存有不活动"者,由此即有直贯系统与横摄系统之异.牟宗三对朱子的解释和评价建立于其心学立场之上,且有简单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翁万达的《养吾说》和《主静说》为主要依据,将他的学术思想放在明代中后期潮汕地方儒学思想嬗变的历史背景中作了剖析,并与当时知名的学者作了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翁万达的学术思想的实质和倾向,认为他“注重践履又不废学问”是“受白沙学派的影响特别深”。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7,(10):34-37
朱熹的命论思想与其理气学说相联系,朱熹认为理是一而气有万,理纯粹而气驳杂,由秉气的状况决定了人的命运的差异。气禀之不同不仅直接决定人的贵贱贫富寿夭等,同时也影响到对性、理的障蔽实现状况,由此产生出气命、理命、正命、性命等命论的主要内容。朱熹命论的主旨在于通过修身养性、变化气质复返性理、回归正命。  相似文献   

8.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进路,是从对明亡的学术检讨中进入的。他认为明亡的根本原因是“圣学不明”,其表现就是分仁义与事功为两途。为此,他要为建立仁义与事功相统一的儒学寻求本体论支持。这一学术工作取得的结果体现在他对主宰与流行的辨证统一关系问题的诠释上,它们构成了黄氏哲学本体论的具体内容。黄宗羲通过对理气关系的分析,说明了主宰与流行的辨证统一关系,并把这种统一关系运用到道德层面,提出“生生之仁”也要符合“流行而不失其序”这一本体论思想。他把这种本体论思想进一步落实到社会生活层面,从而指出整个社会生活,包括政治领域也应遵照这一流行法则,这就为他构建政治哲学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诗论的哲学立场是性情论和理气论。性情论明确规定了"情"的内涵,用"性"来约束"情",确立了诗学上的"正情"说,并为"情景论"中的"情"提供了理论支持;理气论则以"理-气-形"的逻辑理路,"理""气"并重,启发了"情景论"的"现量"方法,并赋予了其"神妙""流而无滞"的诗境以哲学深度。对王夫之诗论的哲学立场加以考察,不仅有助于理解哲学家王夫之,也有助于理解文学批评家王夫之,尤其有助于理解兼哲学家与文学批评家于一身的王夫之。  相似文献   

10.
11.
牛耀锋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1):10-11,14
杨时师承二程,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首先他明确"天理"的概念范畴,其次在理气关系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再次发微了"理一分殊"思想,对朱熹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非平衡等离子体在治理气体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试论朱熹的文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在其理气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文道合一"的文道观.他主张文与道是不可分割的,文皆是从道中流出来.但他认为道是根本,文是枝叶,道比文更为重要,道是决定的因素.他的这一主张给予文学以一定的地位,从而完善并修正了此前理学家的文道观,显得更为通达和精致;但他过于偏重道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把伦理道德作为评价文章成就高低的唯一标准,这表明了朱熹的文道观仍然是一种理学家的文道观.这一文道观对后世文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限制了朱熹自身的文学成就.尽管如此,朱熹仍然是理学家中成就最大的作家.  相似文献   

14.
河上公以道家无名思想结合孟子气论,形成了儒道派哲学。韩非以道家无欲思想变荀子礼乐为理法,形成了法道派哲学。秦用法道,暴政虐民;汉用儒道,与民休息。儒道、法道之争,本质上是理气之争与君权民本之争,这构成汉初系列历史事件的哲学动因。窦婴与田蚡斗争失败,则标志儒道派政治上的崩溃。董仲舒虽试图在君主专制之下最大限度保留儒家民本思想,却又以理代气,最终使儒道派哲学消亡。此后的汉代思想斗争就由儒道、法道之争转入汉代新儒家内部的王霸义利之争,君民博弈的天秤也日益向君主一方倾斜。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习,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运用中药健胃消胀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深层修辞的特点是辞面和辞内不一致,它的表层只是言语现象,深层才是实质。它辞面和辞内距离很大,所以它具有超逸灵活的空灵美。正因为如此,它创造了语言的文气。深层修辞的辞面是能指,它的深层才是所指,它的深层寓有丰富的理,具有思辨的哲理性。它的思辨性不是直白的,而是寓于深层修辞的意象之中,所以它又具有形象的哲理美。深层修辞的美感,实质上是作为发话主体自我本质的观照。所以,它既有文气,又有理气。  相似文献   

17.
在理气关系问题上,黄宗羲主张理气合一于气的气本论.在黄宗羲看来,气与道为体,兼有形上形下,既是天地间的唯一实体,也是世界万物的本体.以“实体即本体”为原则,黄宗羲不但改变了程、朱理气论的基本结构,而且也改变了程、朱理气合一的基本方式:理只是气的虚灵之性,不具有实体的意义,因而也不是世界万物的本体,因此,理不离气,气必有理,理气是一物两名的关系;作为世界万物本体的气,是理气合一的中和之气,而中和之气作为理气合一的至极体段,主宰着气的流行,因此,气自为主宰,使气的实然状态与其应然之性逐步统一.通过对朱熹理在气先、理承气动等观点的批评与调整,黄宗羲实现了理气的合一.  相似文献   

18.
传统儒学在其演变过程中一直延续着丰富的天命观思想。在佛、道思想的影响下,作为宋代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的天命观思想为传统儒学思想作出了历史性的总结和创造性的贡献。这主要表现为:他重新梳理了天命观的本体基础,理清了天、理、气与命的互相关系;在此基础上,他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理之命"与"气之命"的不同分类与它们不同的作用,从而使儒家天命观的本体思想更精细,内容体系更系统,解释力量更强大。对朱熹天命观思想的探究,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朱熹思想的超越力、生命力与创新力。  相似文献   

19.
吴澄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文学理论家。理气论是吴澄理学思想和文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在文学创作论中吴澄提出“诗文以理为主,气为辅”,作为文学创作的指导原则,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根据对吴澄文论的全面考察,试图对这一理论的渊源及价值做出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哲学在天道观上的争论主要是围绕着心物之辩和理气之辩而展开的。在新唯识论的体系中,熊十力阐发了以本心、仁体为核心的本体论和以翕辟成变为主要内容的宇宙论,从体和用两个层次上证成了精神之维的能动性。立足于其唯心论的本体—宇宙论的形而上学,熊十力以体用说理气,为理气之辩开出了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