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班主任工作就是带领全班学生,将学生个体行为融人班级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为了使学生们形成较强的道德感和荣誉感,使他们的爱心更经常的表现出来,我们必须结合班级各个阶段的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目标。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全体师生一起自班级成立之初就同心同德,共同努力,解决了一个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基本实现了预定的目标。现在回顾起来,我们主要围绕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做了以下几件事:  相似文献   

2.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带领全班学生,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建立起健康、和谐、积极的班级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得到重视,成长体验将得到珍惜,情感的波动将得到关注。塑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需要班主任具备班级管理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李茹月 《学苑教育》2023,(8):7-8+11
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通过共同努力创造的显性物质文化与隐性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功能。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体现着班级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去向。“易学、共荣”的班级文化,突出了正确的学习观和荣誉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班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智慧与潜能,使之树立良好的主人翁意识与集体荣誉感,继而端正态度、规范行为,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打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4.
吴春燕 《考试周刊》2009,(19):229-230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什么是班级文化?不同的学者研究的视角不同,所界定的班级文化的内涵也不相同。郝京华认为:“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所占有的文化的总体。”史华楠等学者也认为:“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通过多种活动而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周、班级组织和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5.
班级文化是一种集体文化,它体现了一个集体的价值观、思想、和行为准则.班级文化是构建和谐班集体,实现学校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工作者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班级文化无形的教育功能,使班级文化建设成为推动学生成长与成才行之有效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6.
学生固有的习惯行为会导致其无法快速融入一个新集体,进入有序学习状态.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学中的首要课题.引入斯金纳行为塑造法,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在学生行为改变中的重要作用发现,运用靶向目标、及时强化、优化生态等举措,能够逐渐改变学生原有的行为型式,促使其不断接近行为目标,最终塑造出新行为,达到重构班级文化的功效.行为塑造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为改变学生行为,重构班级文化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班集体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园地,要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级必须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最终形成班级特有的文化。在班级管理中,怎样的管理方式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呢?"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学生学习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自主参与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林格伦认为,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问题行为常常迫使教师把当时的讲解停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身上,并设法解决这些行为,因而干扰了正常的教学行为。因此,作为教师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刘淑云 《山东教育》2001,(29):17-17,22
李某,男,15岁,独子,家有父母,三个姐姐。古邵中学初一的学生。个性特点。1.积极因素:尊敬师长,热爱班级,乐于为集体做事,有集体荣誉感;2.消极因素:自制力差,只知规范别人不知规范自己,行动随便,行为粗暴。  相似文献   

10.
柴晓芸 《教师》2011,(4):12-12
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级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郑莹 《考试周刊》2014,(9):171-172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本文从建立班级集体荣誉感的角度,论述班级管理的方法,并通过分析班级各项情况,强调用大量组织班级活动的方法,让学生融入集体,树立班级的集体荣誉感。重视集体荣誉与学业的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带领全班学生,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建立健康的、积极的班级化。在这种化氛围中,学生每一个学习过程将得到重视,每一个成长体验将得到珍惜,每一次情感的波动将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一个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一股包括三个方面,即道德感、荣誉感和爱心。如果一个学生道德感强,他一定行为端正;一个学生荣誉感强,他一定追求上进;一个学生有爱心,他一定懂得爱和付出。如果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这样的品质,那么这样的集体一定是一个优秀的集体。  相似文献   

14.
唐羽 《教书育人》2020,(3):65-66
班级文化折射出班级管理的内涵,通过班级文化可以透视班级建设目标、价值观、班级规制等,可以窥见班级集体意识和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一个班级的发展意义深远。目前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象,学生的自主权、参与权常常游离于现实的班级文化建设之外,桎梏了学生主动性、创意性的发挥。因此,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下,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主体性诉求增强,只有依据学生的主体性诉建设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才真正集中体现出班级全体学生的意志力,才能发挥班级文化影响力,让全体学生凝聚成一个整体,培育出一个健康、向上的优秀班集体。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低段是学生初次接触班集体、进行有规则的集体活动的学习阶段,学生由游戏状态转向学习状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好、生活好的开端.帮助学生建立好的行为习惯,班级文化必不可少.立足于小学低段的动态班级文化进行活动设计,可以从小学低段动态物质文化、动态精神文化、动态制度文化、动态行为文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用班级文化中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来影响和改变学生,是一种最具人文性的教育。班主任在与全体学生共同建设和发展班级文化中,应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元素,使集体教育达到无形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班级活动是在班级内有组织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集体教育的经常性形式。活动和人的发展关系已为心理学所证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对促进学生发展,加强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析新世纪班级建设的目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区分几类班级存在形态(管理集体、学习集体、团结集体、自主集体)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新世纪班级建设的目标应该是:使每一位学生都得以充分敞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中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创造一个互相欣赏并使每个人的精神生命得以滋养、生命质量得以提高的民主集体。  相似文献   

19.
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级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所谓“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是指以班级日常管理为载体,使生活在班级中的学生能独立、主动地按照教育的期望采取用来控制、协调个人和集体,以便完成一定任务,达成一定目标的行为。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而且还可以使他们通过管理班级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如何开掘学生的自主潜能,发挥班级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参与到管理班级的活动中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