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46~49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梯形,知道它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梯形;认识梯形的底和高,能正确测量和画出它的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绘画史上,"历史画"创作是一个源远流长、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在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包括描绘历史事件的"历史画"和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历史人物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只是随着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历史画"在元、明、清三代发生了流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山水画的合流,影响了"历史画"的独立发展.至于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大量出现的帝王"纪功画卷",则只是一种异变了的"历史画".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创作提供借鉴,中国古代"历史画"发展的历史在很多方面也对我们有一定垂诫意义.  相似文献   

3.
"案例教学"若干问题的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们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不断深入,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方法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使"案例教学"得以健康的发展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廓清对"案例教学"的基本认识,消除现有的模糊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对中国国内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最难习得、最易出现偏误的两个授受表达"てもらぅ"和"てくれる"为研究对象,从日语教学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二者可以互换和不可以互换的情况下,意义、语气方面的异同,以及各自的独特用法,目的在于使中国国内的日语学习者加深对这两种较难的授受表达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缘起 在"圆的认识"教学实录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人对圆的认识,提到"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教师称,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由正方形到八边形……边数无限增大,直至得一圆.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分析 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观察作文是这一阶段习作训练的重要形式."画秋景--写秋色"是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一次观察习作活动.它与单元主题"色彩"紧密联系,旨在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丰富色彩,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习作让学生自己画一幅图画再来写作,使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折纸的方法认识了圆心。现在我们来研究圆的另一个概念"直径"。(将演示用的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沿一条折痕画一条线段,标上"直径")  相似文献   

8.
如何才能提高古诗教学效率,使古诗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使诗人创造的艺术形象完整且正确地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如果能由画入诗,诗画结合,会让古诗充满"画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史,由"画工画"向"文人画"演变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文人画主导地位的形成,源于元代画坛中心人物赵孟頫的审美理论"古意"说,"古意"是赵孟頫绘画理论的中心思想,也是元明清文人画的主要指导思想,它既维护了文人画的人格趣味,又摈弃了文人画的游戏态度,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从而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与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是中国墨竹画历史上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作经验表述。前者体现了墨竹画技法程式尚不完备时期的绘画特征,后者则反映了技法程式高度完备条件下的画竹特点。中国人临摹学画的过程既是熟悉作画套路的过程,也是建立记忆表象的过程。记忆表象的笔墨化导致了创作意象的瞬间生成,而作画活动的程序化则削弱了画家对艺术构思依赖性。如此,画竹而"胸无成竹"才成为可能。本文试结合中国墨竹画的发展来分析文与可画竹与郑板桥画竹创作活动的异同,并由此论证表现技法程式化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创作活动尤其是创作构思心理活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面对历史悠久的中国画,我们既要继承,更要创新和发展。中国画创新应从西方绘画艺术中吸取养份,把西方的写实技巧、色彩光影等引入中国画中,提高中国画表现力;从民间艺术中去吸取艺术养份,更加突出中国画的时代特征;借鉴姊妹艺术的表现技法,融会贯通,拓展中国画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杨炯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1):67-68,71
工笔人物画用线条来造型称为“白描”,即用尖细而极小的毛笔单纯用线勾勒形体。线是工笔画的特点之一,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条运用和表现,是中国绘画的一个基本的特点。线是传统工笔画的最基本形式,是主要的造型手段。线,通过熔炼而提升,这在工笔画的线描稿中体现得最为明确。画面线条的组织与安排,不仅是一种推敲经营的能力和修养,而且也是一项具体的技术,有其自身的规则和要求,它奠定了最终的艺术之关。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画来说,线是画面最基本的造型,主要体现了绘画的灵魂所在和精神文化的韵律。中国画的线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它讲求功力,讲究线的象征意义。中国画线条所容纳的点画勾勒、运转自如的节奏感,形成了线条的丰富性,使得中国画的线具有音乐的韵律美、节奏感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线条不但以"写形"、"写意",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写心"、"写情",尽情展示丰富多彩的主观认识世界.文章通过解读中国画线条背后的隐性世界,探究了中国画线条与画家情感世界的内外化规律.认为:中国画中的线条是中国画家笔墨与精神的结合体,是中国画画家的情感和生命留下的轨迹.画家的生活方式、人生经历、情感世界不同,所留下的线条轨迹亦不同.线条价值就在于线条能传递出各种不同的信息,并跨越无限的时空,不断映射出隐在画中的画家精邃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5.
龚玉 《培训与研究》2004,21(3):92-93
本文拟从写生是储存丰富的信息资料的重要来源,写生是通往”天人合一”的至高创作境界的桥梁,写生对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写生能使创作者紧跟时代,反映时代精神等几个方面,揭示写生之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及中国画创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油画山水谈     
油画山水是将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意识融入油画风景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画种。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艺术探索和实践,具体从油画山水的哲学基础,油画山水的气韵和意境,油画山水的写生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该课题。  相似文献   

17.
水粉画写生是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克服水粉画写生中的一些难点往往能在作画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将艺术审美的规律和写生色彩的规律结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激动人心的作品。本文从水粉画写生的几个难点切入,介绍了水粉画的工具材料、性能、及其特点和对作画的影响;并结合西方印象派的理论研究,概括出水粉画的色彩理论知识;紧扣范画,在观看和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水粉画的几个作画难点,及怎样克服并利用这些难点创作出更加满意的画面效果,使这种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江鹏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4):48-50,54
山水写生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的不同,山水写生的表现特征也有所不同.本文旨在对现代山水写生的表现特征进行仔细的剖析,从审美取向、观察方法、表现语言三个方面分析其与传统山水写生的异同,从而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山水写生的现代方法,以有益于新时期的山水创作.  相似文献   

19.
写生是传统的绘画方式,随着当代艺术形式和手段的多元化,写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作者在写生时都应该清楚是自己主宰作品,而不是由写生对象来控制。作者要在写生中关注内心,追求表现,发挥对写生对象的感受力,运用符号性的画面语言,直接探讨如何运用绘画语言表现内心,从而扩展了写生的功能,使写生作品具有表现性和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广州美院终身教授王肇民坚持艺术创新,一洗水彩画薄涂淡彩的规范,在创作实践中重素描,强调“形”,着色浓,讲究笔力气韵,开辟了中国水彩画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