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以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鲍威尔·哈勃(Edwin-Powell Hubble)并非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但他肯定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20世纪20~30年代深刻而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他无可争辩地证明了银河系决非宇宙的主体部分,而只是与之相似的无数星系中的普通一员;他还为确立  相似文献   

3.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6年10月3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John C.Mather)和乔治·斯穆特(George F.Smoot),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这是宇宙学研究的又个重要里程碑.有关的大爆炸宇宙学知识开始走出科学殿堂,增进社会公众分享宇宙探索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宇航局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约翰·马瑟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乔治·斯穆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状及其温度在不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他们利用COBE(宇宙微波背景探索者)卫星进行的非常细致的观测,被誉为现代宇宙论发展成一门精密科学的起点。首次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在1964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阿罗·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为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起初曾将这种辐射误为是自己的接收机上不相关的噪声(实际上,宇…  相似文献   

5.
夏斌 《百科知识》2003,(2):9-10
所有生物都含有包括DNA和蛋白质在内的生物大分子,如何揭开它们的庐山真面目,一直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就是这一领域的两项成果。获奖的三位科学家分别是美国人约翰·芬恩(John B. Fenn,1917-)、日本人田中耕一(Keichi Tanaka,1959-)和瑞士人库尔特·维特里希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科技》2005,(10):42-42
2005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皇家科学院议事厅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和两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德·施罗克,以表彰他们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三位科学家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29万美元)的奖金。  相似文献   

7.
200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由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3人共享。诺贝尔官方网站发布的新闻公报称,这3位科学家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贡献,他们分析蛋白质细节的工作提升了人类对生命进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500年前,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揭开了人类近代文明的序幕;500年后的今天,美国天文学家又在茫茫的宇宙间,发现了两个新大陆——两颗有水和生命存在的新行星,这一重大发现必将开创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纪元。 (一) 在杰佛里·马希博士走上讲台,对着麦克风讲话之前,听众们已按捺不住强烈期望了。这些天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的全美天  相似文献   

9.
关于宇宙有限还是无限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持续多年,最近,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尼尔·尼什与其同行们近日对宇宙直径做出了新的评估:1560亿光年。科学家们在这项新的研究工作中对宇宙微波环境内微弱的振动进行了缜密的分析研究,而正是这种微波环境给科学家们提供了有关宇宙结构的信息。科学家们从事此项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找到所谓的“镜室”存在的标志,而所谓的“镜室”则只是一个解释宇宙结构假想的比喻而已。现代宇宙认识论认为,宇宙是有限的,其内部空间也是封闭的,穿越宇宙的光最终还是要回到光源,就好似光线在一个装…  相似文献   

10.
有关宇宙中生命的观点,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地球人类是宇宙中生命发展的特例。例如,美国进化生物学家厄恩斯特&;#183;迈尔认为,无论宇宙中有多少亿颗行星,产生生命的几率都极小;美国古生物学家彼得&;#183;布朗在《罕见的地球》一书中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存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有生命形式存在,也可能是生活在深层土壤中类似细菌的生物;美国物理学家恩里科&;#183;费米认为,如果宇宙中存在许许多多的外星人,为什么我们至今未收到他们的任何信息?  相似文献   

11.
姜莹  王辉 《科学中国人》2006,(12):68-69
2006年,第四届国际逆流色谱学术会议上,杜琪珍在低速逆流色谱技术建立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受到逆流色谱创立者、美国著名科学家YoichiroIto博士及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因此荣膺获得国际逆流色谱协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CountercurrentChromatography)首次设立并颁发的最高奖———爱德华·周(EdwardChouAward)奖。爱德华·周奖,是为纪念为逆流色谱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作出杰出贡献的爱德华·周博士而设立的。该奖今年首次设立,今后将每两年颁发一次,每次只有一名科学家获此殊荣。茶,千百年来以其永恒的生命力,倾倒众人。在中国…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美国的一对宇航员夫妇——马克·李(39岁)和詹·戴维斯(37岁),参加了美国宇航局组织的一次太空航行,成为地球人中一对遨游宇宙的鸾凤。在同行的7名宇航员中,还包括一位精通妇幼保健的黑人妇女,据说她将为在太空中分娩的戴维斯接生,并负责照料第一个太空婴儿。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各国人士的极  相似文献   

13.
在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维尔纳德斯基诞辰125周年之际,两名苏联科学家介绍了他的生平(1863-1945),并论述了他的思想和著作对今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6年10月3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John C.Mather)和乔治·斯穆特(George F.Smoo),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这是宇宙学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有关的大爆炸宇宙学知识开始走出科学殿堂,增进社会公众分享宇宙探索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科学家17日宣布,他们首次探测到了在宇宙诞生之初的暴涨期中,证明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称,这是迄今为止,证明宇宙膨胀理论最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如何透过微妙的化学反应,分解正确的蛋白质,来进行细胞分裂或者修补DNA.  相似文献   

17.
他们在通信领域展开了一场革命瑞典皇家科学院在2000年10月10日宣布,俄罗斯科学家泽罗斯·阿尔赞罗夫、美国抖学家赫伯特·克勒默和杰克·基尔比,因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而获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的有关规定,经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选举,第六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科技成就及其对中国科技的贡献将在本刊下期介绍)名单如下:杰马里·莱恩(法国)、肖荫堂(美国)、盖伊·德泰(法国)托斯登·威塞尔(美国)、姚期智(美国)、理查德·N·杰尔(美国)第六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0月2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安德鲁·菲尔(Andrew Z.Fire)和克雷格·梅洛(Craig C.Mello),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137万美元)奖金。获奖的理由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菲尔和梅洛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控制基因信息流程的基本机制。人类基因组的操控是由把来自细胞核的生产蛋白质的指令输送到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合成器中完成的。这些指令由信使R N AmRNA)转运。1998年,美国的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发表了他们对m R N A机理的一项发细胞中的信息输送细胞中的基因信…  相似文献   

20.
耗资33亿美元的“卡西尼·惠更斯”探索计划是由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和意大利航天局联合实施的,美国和17个欧洲国家约260名科学家参加了这项探索计划,到目前为止,该计划执行顺利,证明了人类对宇宙的“征服精神”,也证明了美国在太空探测中的领先地位。“卡西尼”的这次土星之旅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对土星进行进一步的探测,还有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