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听有语文老师嗔怨:学生不爱学语文、不爱写作文、不爱做“练习”,连提问也是沉默啊沉默!更有“前世亏了人,今生教语文”等怪论云云。如此叨叨令,岂不“枉将他气杀也么哥”!事实上,确有不少同仁只是充演着一本教参的传声筒而已,把原本灼灼其华、美不胜收的语文课上成了无视文体的说教课;使学生把本应飞金溅银、妙笔生花的课后“练习”无形中做成了千篇一律的说明式……一句话:语文课堂缺失应有的美感!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杨再隋教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听语文、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是学生练语习文的。”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是有部分孩子积极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还有部分孩子则选择沉默,甘做绿叶。长久下去,那些选择沉默的孩子则失去了很多听说读写能力的机会,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就差强人意了。不能让绝大部分的孩子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的课堂是不完美,不充实的。  相似文献   

3.
刚上完操,就要上体育课了,不一会老师宣布:“我们要练交谊舞了!”“啊?”全体同学大喊着:“不练不练,打死我们也不练!”老师火了叫道:“必须练!”有的同学低下了头,有的同学说:“我宁死也不屈,看你怎么办。”老师下来说:“谁要不练,就让那个人和他的舞伴儿上来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跳一遍!”同学们沉默了。  相似文献   

4.
曾经,多少学生感叹“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教师也无奈于“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语文!”我们寻寻觅觅。我们上下求索:敢问路在何方?路在正本清源,实现语文课快乐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沉默赋     
王荣富 《现代语文》2006,(2):127-127
沉默,沉默!人生需要沉默,沉默不是软弱,它常在你身边闪烁!……当你心灵烦燥时,洗涤心灵,修身养性的,是沉默!当你被谣言所中伤时,不必费心劳神去辩驳,保持沉默,谣言自没!当你失败时,不要伤心,不要失落,沉默为你新的起点而开拓!……沉默,沉默!风云际会让无数智者,因沉默而存活!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是智而为愚,看中的是沉默!稽康避祸,终日醉酒,为的是沉默!勾践战败,选择沉默,迎回了失国!……沉默,沉默!人生需要沉默!沉默妙处多多!……别有幽愁暗恨生,无声胜有声的,是沉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是沉默!柔情似水,脉脉含情的,是沉默!………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础教育》2004,(6):57-57
在由《新读写》杂志等发起主办的“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上,与会的200多位语文教育专家、知名作家发表感慨:“中国语文教育有问题!”他们在论坛结束时共同发布的“金山宣言”上这样评价语文教学现状:“语文教育效率不高,社会对初、高中毕业生语文水平的不尽如人意反应强烈,而且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减。”  相似文献   

7.
根据本人推测,知道“530”代表的意思是“我想你”的人一定很多,知道“886”或“3166”代表“再见”的人应该也不少,而明白4501代表的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寝室组合的人绝对屈指可数!鲁迅先生有这么一句经典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也许我们无法让4501流芳百世、名垂千古,但也绝不希望它香消玉殒、销声匿迹。今  相似文献   

8.
孟素琴:课堂上,常常看到学生一片沉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怎样使学生不再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呢?周和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沉默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应是最具活力、最有人文魅力、最能提升学生精神品位的学科;但令人忧虑的是,目前几乎所有的中学语文课堂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沉默啊,沉默啊”“郁闷啊,郁闷啊”和“万马齐喑”的现象。师生都奔着中考和高考搞“拉网式”知识点专项训练和“查漏补缺”专题技能提升训练,即使是读写教学,也步入按高考题型模…  相似文献   

9.
随笔5则     
午后心情我睡了一个中午,可以用昏昏沉沉来形容。两点钟的起床铃已响过,我还赖在床上。经过意志的一番斗争,我很不情愿地撑着起来了。胡乱地梳理了一下,跨上背囊便夺门而去。此时,除了教室,我还可以去哪儿呢?路上,我半醒半睡地在水平方向上作运动,一位熟悉的男生向我投来成份复杂的一笑,我只好报之以一笑。太阳很毒,地面很软,汗冒得很快,没有风,闷得慌,人也心烦。沉默呵沉默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想说话;我尝试沉默,因为我“用沉默去表示抗议”。方格问我话,我不吭声,我小心坚持着这项纪录,却听见后面有人在说:“有个性!”…  相似文献   

10.
每晚,当我快忙完家务活时,我那四岁的儿子总是来个见缝插针,“妈妈,今晚给我讲一个故事!(一般到最后都是贪心地要讲几个的)”小脸试探着在央求,一旦允可,阳光灿烂。我默思良久,想到了自己班的孩子,高年级了,按道理,他们的阅读应该比我儿子强太多倍啊,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测验结果常常是让我“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相似文献   

11.
从“沉默学生的归队”谈兴趣的诱导和激发喀左县南公营子蒙古族中学孟庆武“沉默学生”是指课堂上不发言或不善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归队”是指他们经过缄默、旁观和犹豫之后鼓足勇气,也纷纷努力争取课堂发言机会的自觉的活跃行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沉默学生”...  相似文献   

12.
我们称赞一堂语文好课,常常说这课真铲语文味”。“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味”?什么样的语文课称得上有“语文味”?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化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慢慢读,欣赏啊!语文味:始于咬文嚼字,就是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阅读教学中就应该由...  相似文献   

13.
    
“唉,这个小孩可真是可怜!”妈妈手里握着张报纸对爸爸说道。“什么呀?来,给我看看!”爸爸从妈妈手里接过了那张报纸,继而便是一阵沉默。“这孩子的父母也太粗心大意了,孩子那么小,居然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那入室抢劫犯抢完就走了吧,小孩子又没惹他,干嘛要杀他呢?唉——”爸爸放下报纸也开始大发议论。“现在的社会多复杂,连我们这些大人也常上当受骗!”妈妈也附和着说“我看,要不咱家把防盗门换成三重锁的吧?放寒假了,孩子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如果——”“妈,你想像力也太  相似文献   

14.
我遇到过这么一位家长。他的儿子放学不按时回家,和一群孩子爬到学校的大铁门上玩儿。这是很不安全的!于是我逐一找来了他们的父母,讲孩子行为的危险性。其中有一位家长居然惊喜地对我说:“老师,你说什么?我的孩子爬铁门?真的?他敢爬铁门了!真好,真好!”家长的反应让我一头雾水!也就是这位家长的儿子,读到高年级的时候竟然向他的语文教师提出:“我不写作文、不写日记行吗?我可以用图画来代替!”他的语文老师“慷慨”地答应了。后来,这孩子考上了美院。父亲的“另类”,让儿子也很有个性!父亲希望儿子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许爬铁门是孩子…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呢?《语文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苟子也论述“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代著名学者邓拓也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的。”囚此,语言学习需要以积累为基础的,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既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无论促使学生感悟还是语感的生成都必须以大量阅读积累为基础与前提,须知“词源笔下三千牍,武库胸中十万兵”嘛!  相似文献   

16.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有一句名言:“语文是百科之母。”这句话讲得太好了!七个字就概括了、说明了、肯定了语文的学理价值和教育作用。遗憾的是至今仍有不少人未能充分理解这句话的重大意义。有人认为在各级学校的各门学科中,语文向来与诸科并列,就说它是“主科”吧,也与数理化外四科并列,怎么能称之为“百科”之母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人的任何活动都靠思维指挥,而思维的实体是语言,文字是语言的书面形式。没有语文,哪有百科?这还不明白吗?  相似文献   

17.
一、不踏“禁区”《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要“感情真实健康”,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亦明确指出作文要“思想健康”。既然作文要求有“健康”一说,那么,那些“不健康”的东西就不能写,换而言之“不健康”的素材就是我们的选材“禁区”。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就一再申明:作文只要踏进禁区就不及格!二、不钻“盲区”我们把考生因受主体或客体条件的限制而暂时无法正确认识或理解的客观现实称为“盲区”。“盲区”的确认不能像“禁区”那样一刀切,由于各人的“主体和客体条件”不尽相同,各人的“盲区”肯定不同,…  相似文献   

18.
陈晶  单文悦 《现代语文》2010,(6):103-104
语文,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是知识传承的桥梁,是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生活中,无一不体现了它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要有“大语文”意识。真正地做到“课堂小语文,生活大语文”才行!通过一些时间的摸索,笔者有了这样的一些的反思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没劲儿!又是作文课。”“你说,语文老师能不能有事不来呀?”“是呀!老师要是有事不来就太好了!”你听,同学们多怕上作文课啊。不过,对  相似文献   

20.
曾经,多少学生感叹“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教师也无奈于“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语文!”我们寻寻觅觅。我们上下求索:敢问路在何方?路在正本清源,实现语文课快乐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