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由于它涵盖了“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思想观念”等内容。因而,要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2.
许为群 《考试周刊》2012,(88):55-55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首先凸显的是语文素养的培养问题,它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由此看来,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显而易见,语文素养的内涵包含了语文课程的各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语文素养本身就是个难题。这也是学生写作文难的根本原因。指导问题的关键,教育实践中,务必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既然语文素养包含这么多丰富具体的内容,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5.
王颖 《语文天地》2009,(11):37-3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涵盖了“字词句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l:l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  相似文献   

7.
牟正祥 《教师》2010,(35):33-33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何谓语文素养?从宏观上说,“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大内容;从微观上说,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意志品质,道德修养,健康个性等。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必须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提“语文素养”而非“语文能力”,鲜明地昭示出语文素养的几层含义:首先,它涵盖内容宽泛——涵盖了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这样定义"语文素养":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唐玲 《考试周刊》2012,(23):36-3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说明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只有会阅读的人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它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一种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具体内容包括“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包括“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等等,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模糊不清的语文课程的目的问题。根据《标准》对“语文素养”的界定,多年沿用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语文知识体系似乎无法承受这一重任,语文课程的知识内容必然需要重新建构,以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而这种建构又必然建立在对语文知识的本质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标”中对语文素养又作了明确的阐释,“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不仅包括对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心理健康等。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标中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解释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而思维品质、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整体素质在语文方面的表现。语文素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语文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何惠、李东航从《语文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出发,揭示了“语文素养”包含的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知识和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言语交际能力、语言的积累、语感能力等;二是过程和方法,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学习的习惯、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民族母语情结、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识视野、学习态度、思想观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