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不是一篇"正常状态"下写成的文章,应该称之为"黑色狂想"。首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作者的情绪和观点,我们并不赞成!这是一位母亲推荐给我们的,文章是她女儿的作品。她的女儿在一所重点中学上学,女儿和她谈论学校生活时,厌学情绪浓厚,而且女儿告诉她,这种情绪在同学中很普遍。这位母亲困惑的是,一个重点中学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而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样的情绪一定不只是在这一所学校"很普遍"。两年多前的那一场大地震,"90后"用自己的出色表现证明了自己,经历的点点滴滴是他们很多人无法忘记的青春记忆。然而,在这位同学的笔下,她却借"想象的地震"来极端地隐喻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状况,在看似欲语不达的"意识流"文字背后,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他们心中的诸多强烈不满:升学率导向下的"机器人"状态、保送生选择中的不公平、刻板机械的学校管理、缺乏快乐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文字和情绪让人很不安,而面对这样的情绪,学校、老师、家长又该如何去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我们是真的希望,让本该阳光灿烂的青春岁月,能多一些快乐,多一些笑声,而不再这样怨声载道、愁云满布。  相似文献   

2.
熬,无疑是一个痛苦的字眼。苏州的三伏天热得狗都不肯出头,“熬夏”便成了一年中最痛苦的事。老百姓苦中作乐,自得其乐,搬张竹凳坐在弄堂口,摇摇扇子,心静自然凉。这“热”“熬”得不急不躁。如果说这是一种被动的多少有些无奈的“熬”,那么,池莉所说的“熬”是主动的守候了。人生的春是无法守候的,但是可以觉醒,它的过程里少不了一个“熬”字。“玄妙的是,需要多少的煎熬呢?又需要多久的煎熬呢?所谓的漫长,那应该是多长呢?”池莉问自己,也问读者。可我们往往禁不住一“熬”:太多的自信,太多的不服输,太多的追名逐利,使我们总以为获得一点小…  相似文献   

3.
没有人喜欢痛苦,但也没有人能拒绝痛苦。生活中,有人为贫困的挣扎痛苦,有人为富足的孤寂痛苦,有人为事业的无成痛苦,也有人为人情的冷暖痛苦……面对种种痛苦,我们无法逃避,于是,就有了解除痛苦的选择。很多人喜欢在心灰意冷,愁肠百结时,选择醉饮一场,灌得自己半死不活,然后把自己烂泥般的身体摔在床上,以为这样就可以解除所有的痛苦,一了百了,然而一旦醒来,睁开疲惫的双眼,第一感觉还是无法摆脱的钻心的痛苦。被后人称作“酒仙”的唐朝“诗仙”李白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我想所谓…  相似文献   

4.
<正>在拉夫堡市的一个街市上,凌晨3点,我正在帮父亲把一条粗电线卷起来,放到我们的卡车上去。我们头顶上方的一个阳台上,有人在骂我们,还有人朝我们吐痰。吉普赛人、小偷、伪艺术家……人们用来称呼我们的字眼太多了。正规一点的称呼是"杂耍人"。杂耍这一行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经常要在半夜从陷入泥地的拖拉机上搬下我们用于杂耍的器具;经常要连续两个星期在公共体育馆的卫生间洗澡。我们动辄要离  相似文献   

5.
实习班主任老师要在班上做一个试验。她挑了容易害羞的女孩和活泼淘气的男孩帮自己完成这个试验。她对他们说:待会儿我请你们分别站上讲台,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内容就是曾经令你最感动的一件事。希望你们好好配合。  相似文献   

6.
善待痛苦     
没有人喜欢痛苦,但却没有人能拒绝痛苦。生活中,有人为贫困而痛苦,有人为孤寂而痛苦,有人为事业无成而痛苦,有人为失去爱情而痛苦。有人为烦琐的生活而痛苦,有人为人情冷暖而痛苦……而对痛苦,我们无法逃避,于是,便有了解除痛苦的种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直面痛苦     
派没有人喜欢痛苦,但也没有人能逃离痛苦。生活中,有人为贫困而痛苦,有人为孤寂而痛苦,有人为事业无成而痛苦,有人为失去爱情而痛苦,有人为繁琐的生活而痛苦,有人为人情冷暖而痛苦……面对痛苦,我们无法逃避,于是,便有了解除痛苦的种种方法。很多人喜欢在心灰意冷、愁肠百结时醉饮一场,然后,把自己烂泥般的身体摔在床上,似乎这样就摆脱了所有的痛苦。其实,一觉醒来,睁开疲惫的双眼,自己仍能清晰地感觉到昨天那刻骨铭心的痛苦。李白曾感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想,所谓“愁更愁”,或许是一种酒难消愁的真切体验吧。其实,一切…  相似文献   

8.
一位学者,前几年出了几本书,慢慢红起来了。但他遭受的非议也多,有人说他"作秀",有人说他的文章是垃圾,有人殚精竭虑地从他的散文中寻找文字漏洞进行批判。学者非常痛苦。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遭到这  相似文献   

9.
隔壁的晗,学的是工科,她是她们班上硕果仅存的几个女生之一,遂安然享受着众星捧月的特殊待遇;我学的是文科,我们班里的男生无需用完一只手便可数得过来,于是每每与外人谈及他们,总会有如数家珍的感觉。晗很忙,每天早出晚归流连于实验室,并以一种常年不变的姿势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研究那些在我眼里极端抽象的图像,她时而紧锁眉头,时而嫣然一笑。我呢,则过着闲云野鹤般怡然自得的日子,没有课的时光大多花在喝  相似文献   

10.
社区就是个大家庭,我们一边享受着社区带来的各种服务和便利,也要为这个"家"操心、付出。  相似文献   

11.
一边阅读,一边分析,对真正读懂一篇文章,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很有好处的。分析文章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能不能很好地分析文章,是衡量自己语文水平高不高的重要标准。用“边阅读边分析”这种方法看文章,它的基础是阅读,分析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阅读时首先要了解文章写了些什么: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描写了哪些场景和人物,这就为下一步的分析打好了基础。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做这样一些事情:找出并理解文章中“画龙点睛”的句子,整理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按照怎样的思维路线写的),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12.
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但他们却并不把解脱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切实努力上,而是寄托在虚幻的海的那一边:"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于勒叔叔那充满谎言的第二封信居然"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还不仅仅如此,若瑟夫的因家境不佳迟迟嫁不出去的二姐,其后来也所以能够成婚,"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人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前总闪过我们身边那些对有海外关系的人羡慕、奉迎、讨好的身影。这种…  相似文献   

13.
平泳佳 《上海教育》2006,(9B):26-28
“关注中小学生书面阅读”系列报道之五 8月,2006年上海书展圆满落下帷幕,书展期间共推出10万种图书、200项化活动、创造2800万元销售额,接待了20余万申城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读。很多读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去书展看新书、看好书,书展成为了署期申城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和风景。为期7天的上海书展不仅大幅刷新了历史纪录,而且成功挖掘了上海市民的阅读潜力,营造了浓厚的书香环境,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化底蕴和化魅力。  相似文献   

14.
“是——”     
“是———”同学们又一次有气无力地回答物理老师。不知怎么回事,物理这门功课就那么难,什么运动的静止,什么匀速直线运动,什么声音的传播,这一切的一切对我们来说差不多可以用“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来形容。一到上物理课的时候,我们除了课前向老师问好之外,就再难听见有人站起来滔滔不绝地回答问题。沉闷的物理课上,“是———”“不是———”“明白———”“不懂———”成了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记得有一次上物理课的时候,天气十分闷热,我刚好坐在风扇底下,习习凉风吹过,多舒服啊!好些同学已经趴下了,我的眼皮也直打架。…  相似文献   

15.
题三:以"享受痛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推进,各种各样的痛苦在不断轮回。有人说痛苦是一种感觉,我认为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有人只讲一句话,就会让我们感激地想亲他;但有时候,有人只讲一句话,就会让我们恨他一辈子。不知道这是一句什么样的话,竟让我们的心判若云泥。仔细思索,总是叫我们难以捕捉。记得一个公交车上的故事:一位男士面对两位女士站着, 一个是美若天仙艳若桃李的女郎,而旁边的一位是个面貌平庸的妇  相似文献   

17.
善待痛苦     
没有人喜欢痛苦,但也没有人能够拒绝痛苦。生活中,有人为贫困而痛苦,有人为事业无成而痛苦,有人为感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有人为繁琐的生活而痛苦,有人为人世间的人情冷暖而痛苦……这么多  相似文献   

18.
阿郎.走走和简单,是我们这个城市中的双面人。平时.他们出入高档办公楼.名片上写着职场白领的身份,私下里.他们奋笔疾书,写着这样或那样的文字。与网络写手不同.他们还将文字结集成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作为职场的另一种收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以为,写作就是写思想。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视生活为写作的唯一源泉,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生活却不可以直接地转化为写作。道理很简单,我们所有的人都在生活着,却只有很少的人在写作,或者说能够将生活转化成文章。比如,有人买一棵菜,熬一锅粥,就能写出一篇上好的文章;有人遍游名山大川,历经大喜大悲。却是一字不置。  相似文献   

20.
熊丙奇 《上海教育》2011,(22):45-45
小悦悦走了。坐在电脑前,看着视频,相信很少有人不为此动容与愤怒。然而,表达愤怒是十分容易的,但如果进行另一番思考,假如“我”当时也路过这个地方,会停下来,主动救助小悦悦吗?如果真诚地回答,结果极有可能是“未必”。大家可能无奈而痛苦地发现,这18个冷漠的路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