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新旧千年的交替之际,人们总会环顾世界,回溯历史,关照自身,希望能总结出一些对未来发展有益的东西。作为自然的人,作为人的自然,或者人与自然等话题,常常会体现出人们的生命意识、终极关怀以及由此引发的生存质量和精神生态层面的意义。 当人们把改造自然、战胜自然修改为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之际,已经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和周遭环境认识的进步。如果有谁一定要固执地认为,我们就是要控制自然界、战胜自然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那么,人们对于自然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体自身的认识又将是怎样…  相似文献   

2.
探讨新闻与美学,新闻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回避不了的问题.本文拟就此发表一孔之见.审美关系广泛存在马克思有一个著名论断:“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类社会,人为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在不同的活动中,人与现实(社会和自然)结成不同的关系.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实践关系,在这之上产生出各种精神的关系,如理论关系,宗教关系,艺术关系,审美关系等等.所谓审美关系,指的是人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创造.一方面,人以情感观照的方式欣赏体验着现实美,另一方面,人又按照美的规律改造现实,创造生活,推动历史的前进.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告诉我们,劳动创造了世界,同时也创造了美,创造了人自身的审美能力.在劳动中,人把自己的热情、智慧、意志、理想等对象化到被改造了的自然之中,使得非人的自然发生了属人的变化,“人们在‘人化了的自然界’中看到了自己本质力量的实现,从而产生愉悦感,这时自然界就成了人的审美对象,它与人构成了审美关系”(周钧韫《美与生活》第29页).由于生产和分工的发展,这种审美关系逐渐从人对现实的其他关系中分离、独立出来,出现了集中反映人对  相似文献   

3.
《大观周刊》2010,(38):10-11
养生专家认为,生物钟才是人体最科学健康的时钟,顺应生物钟就是顺应了天性,顺应了天性人就自然康健。那就以自然的名义,给我们的老爸老妈“上”一个生物钟吧。  相似文献   

4.
和美的本质一样,真、善、美也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中心问题。美学要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但是审美关系并不是人对现实的全部关系。人对现实的关系,除了审美关系之外,还有功利关系、伦理关系等等。这些关系虽然互有区别,但又互有联系。因此,只有把审美关系放在与功利、伦理关系的联系中去考察,而不是孤立地就美谈美,才可能对美有全面的认识,才能深刻地揭示美的本质。真、善、美是人类从自己的生存需求出发,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一种概括。真是认识价值,它与功利关系紧密相连;善是行为价值,它与伦理关系密不可分;美是艺术价值,它和审美关系形成对应。人类正是在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中全面地实现着自身的积极本质和表达自身的理想追求。然而,美学史告诉我们,历来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对于真、善、美的研究却是各有侧重,看法不  相似文献   

5.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在不断地改造自然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身。人们用一生的心血和行为,在不断地探索——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生的意义何在?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 人,一生中有得意之时,也有失意之时。“人生不如意,常占十八九”,不论是老年、中年、青年还是少儿,一生中都有许多解不开的结,有不少疑难与困惑。尤其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心浮躁,人们都感到自己活得很累。那么人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坐标,去实现社会与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综合类报纸的宣传是告诉人们“世界正在怎么样”的话,那么,专业报的宣传则是告诉或向人们公开强调“世界应该怎么样”。如何让人们接受专业报,这就要看我们在实际运作中如何运用专业报副刊的社会功能,如何把握读者和市场。 《安全导报》在一年多时间的运作实践中,借助蓬勃发展的报业市场,充分发挥副刊的文学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优势,将变幻无穷的现实世界与本专业的宣传宗旨紧密结合,及时以各种案例、评论、文艺作品对社会进行引导、评价,发表正确的观点和意见,使报纸宣传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从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可以归纳出专业报副刊具有模拟现实、沟通思想、调节思维和激励潜能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王学智 《大观周刊》2010,(41):60-60,53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辩证论认识论之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强大的思想武器;实践、也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使异于人的自然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变革社会,使社会向着更高的文明社会迈进。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实践反映和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因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因而实践处于最基础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平凡的伟大     
赵倩 《黑龙江档案》2014,(6):144-144
“伟大寓义于平凡之中”.这句耳熟能详的人生格言,不知出于哪位名人之言,我没去考证.但其中所寓意的道理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应立足于自身客观的环境条件.持之以恒,踏实敬业地做好每件事情,才会有所成就,才会创造伟大.道理恐怕每个人都会知道,大概也能实施一二.但是,人们大都本能地趋利避害,不愿去做麻烦琐碎,吃苦危险,与己无利的事情.哪怕是这件事情对他人、对社会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的拟真理论为我们理解当代视觉文化传播所缔造的审美化生存提供了一个绝佳视角:形象界使我们面对无数将现实幻化的拟像模型,这些拟像模型成为了人们知识、经验及生活价值意义的主要范式,因此现实正在成为一个审美化的过程,视觉文化的形象传播也成为一个审美事件:在此,审美的含义是在虚拟性和可模型化的意义上而言的。视觉不再是我们沟通真实的渠道,美割裂了自己和真理连接的可能;想象界的虚幻快感进而消磨了人们对现实世界进行批判与改造的能量。由此,形象狂欢所生成的审美化生存不仅成为一种遮蔽本真现实的媒介,而且成为了对主体实施控制的规训机器。  相似文献   

10.
姚鑫海 《大观周刊》2011,(15):128-128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两者相互依靠,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1.
陈琳 《声屏世界》2008,(10):27-28
对于技术与艺术的相互作用,长期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技术是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反复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知识及操作技巧,是劳动手段、生产工具和一切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实物。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具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  相似文献   

12.
微软开发的人立方关系搜索力图在全面分析互联网中记录人的社会活动信息的基础上,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动态结构图景,从而为人们观察和认识社会的关系结构和运行状态提供新的视角。它在哲学思维层面和社会生活层面之间建造起一个技术的桥梁,对正在运行的社会中人的关系进行直观的图解,这一技术的创造、发展与完善,必将有效地帮助人们认知互联网世界所记录的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社会运行的主流动态,认知人自身在社会普遍联系结构中的位置,认知整个社会联系与运动的过程对人的自身利益与命运的影响。这种致力于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新的互联网信息搜索技术,对于解读和促进人类现实文明形态和数字文明形态之间的能量交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下最火的社交软件,微信已经拥有近七亿的用户,伴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升级转型,微信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了虚拟网络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对接点,可以说微信扮演的角色已经从社交软件转型成为生活工具。在麦克卢汉的笔下,相比于传播的内容,媒介才是影响和改造人类社会的重要因素,延伸了人的感官,微信也正因如此,才得以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4.
魏星 《视听界》2004,(1):17-18
《服务到家》是江苏教育频道顺应于民生新闻时代的新闻发展和创新要求而推出的一个电视新闻栏目,她的内涵界定是社会新闻、新司服务。社会新闻是形式,新闻服务是内容。我们对《服务到家》这两个特性的理解是:新闻服务是民生新闻时代对新闻的现实要求,服务是中国特定受众群对新闻在提供资讯外的又一重要新闻需求。只有借助社会新闻的形式才有可能取得新闻服务的最大化效应,提供  相似文献   

15.
人的终结与传播学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光烈 《现代传播》2004,20(3):19-24
精神是人的本质。人类凭借精神的力量改造自然和创造新的生存环境和自身 ,形成人化自然。电脑网络的发展正在导致高度发达的无线网络环境的生成 ,虚拟环境和虚拟人已经出现 ,并正在形成人类的另一个生活空间和存在形式 ,是人类发展到今天所创造的最高度发达的人化自然。人在迄今为止的发展历程中 ,从价值观到思维方式都是物化的 ,形成了“物质社会”和“物质人” ;随着社会和网络的发展“物质社会”和“物质人”可能终结 ,代之而来的可能是“文化社会”和“精神人”。精神人是由物质人与随处存在的虚拟人共同组成的 ,精神人的出现使充分全面的精神活动成为可能 ,并实现全面的交往 ,达到自由的生命体现。“文化社会”和“精神人”突出了人的精神本质。精神人是人的真正实现。在文化社会里 ,从价值观、发展模式到思维方式都将发生根本的革命。这在人的发展历史上 ,具有难以估量的意义。未来的高度发达的无线网络传播将整合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 ,消弭于整个的社会生活之中 ,传播学研究也将消弭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之中 ,传播学终结。人类历史正处在一场空前大革命中 ,不可避免的混乱和灾难正在涌现。在从现在开始向未来社会的过渡时期里 ,传播的宏观研究也极其重要 ,只有宏观研究才有可能使我们对于当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人们的理性追求,公平是人们的内心渴望,现代文明是人们对生活的企盼和构建。作家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就是应该以满腔的热情、冷静的观察、深沉的思考,在开阔的视野中,有拥抱现实的勇气和改造现实的激情,既不回避当代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不逃避人性自身的弱点,不仅理解生活,而且更多地具有批判精神,用生动的笔触,满怀激情地创造出闪耀思想火花的时代警示录,书写出响彻着警策之声的社会批判书、时代激励诗,为人们展望着美好的明天。 从张宏森创作的《车间主任》获得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到他的另一部新…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大众传媒对社会现实日复一日的描述,影响着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媒体通过选择新闻事实形成媒介议题,使某些事实从无数客观事实中凸现出来,从而参与“社会现实的建构”过程,影响着人们对于现实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美国传播学者恩特曼(Entman)认为,如果受众对某议题或事件缺乏丰富的直接经验,那么他们对议题或事件的理解就极大地依赖于新闻媒体,依赖于新闻叙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戴建秋 《大观周刊》2012,(30):21-2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借助实践概念工具使得自然从此真正具有了历史的维度,成为了 “历史的自然” 和 “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马克思将人与自然关系考量纳入到了历史实践范畴之中, 将 “人改造自然” 和 “人改造人” 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历史告诉我们,被看好的事情不见得能笑到最后。现实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广告主纷纷看紧了自己的口袋,即使很多广告主没有减少预算,即使很多广告主将预算从传统媒体转向网络媒体,但不代表视频营销就能"风景这边独好",危机中想生存下来或者发展得更好,切实地提高营销价值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20.
引言同档案一样 ,法律也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古老产物和必然要素。从人们第一次将部落或城邦的管理权郑重地交由他们所信任的人执掌的那一天起 ,便决定了档案和法律与人类社会如影随形般的伴生关系 ,因而也注定了档案和法律必将与人类文明史荣辱与共的命运。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创造了无数的辉煌 ,档案和法律自然也位列其中。然而 ,历史的辉煌中往往包含着历史的悲哀 :作为自身历史的真实记录和一种社会资源 ,长期以来 ,档案并不为广大民众所熟悉、所拥有乃至所充分的利用 ;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法律却往往容忍少数特权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