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主招生制度的试行是对我国高校传统统招体制的改革,但自主招生改革没有脱离统一考试的"羁绊",有限的规模与数量使自主招生改革推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显得无力。高校招生需要不断寻求自主与统一的平衡点,采取多样化的招生模式并不断完善其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2001年东南大学等南京的三所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为计时元年,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已经进行了13年,自主招生制度在以惊人的速度快速推进,在规模、范围、数量、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改革的实践渐渐偏离初衷,政府过于重视对权力的控制,在公共管理中出现越位、缺位、错位,忽视了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制度建设。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并不是"换权",而是对高校的"还权",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理性回归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高校完全自主招生既是世界大学通例,也是大学的基本权利和责任.我国部分高校5%自主招生指标所引起的教育公平及涉嫌腐败的质疑,表明其信任资源的缺乏及公正形象的低矮.只有遵循教育逻辑,真正的教育家办学,高校才可能将公平、公正、文明、理性的精神融汇于招生活动之中,并获得社会由衷的信任和尊敬.所以,高校自主招生的前提是真正的教育家办学.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阳光高考网站2009~2011年京、津、沪、渝四地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为样本,通过对考生资格要求、考生如何被推荐并完成考试、考试成功后的资格获得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自主招生吸引着直辖市最优秀的高校参与,优势教育资源积极分享新政策给予的发展空间;考生拥有的优势决定了自己能否有资格参与自主招生;高校在自主招生中获得了比传统高考更大的自由,招生出现了竞争与联合;高校、中学、个人以及与之对应的国家、社会、家庭,在自主招生中体现着密切的优势传递关系;高校招生的自主是较为有限的自主,高校招生方式、方法的逐渐成熟带来了自主招生的多变,导致参与各方不断磨合,以求互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论自主招生的限度与大学自主权的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主招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选拔,是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自主招生权的试行与落实,有利于保障和扩大高校的自主权,也能有效推进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进程。但是,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自主招生政策的局限性使我们认识到,大学自主权是有限度的,现代大学只能做到有限的自治。  相似文献   

6.
高校自主招生无疑是时下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自2003年试点以来,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自主招生改革的逐年放权。高校的改革空间也逐步扩大.思路逐渐开阔.措施不断推陈出新,令人欣喜。与此同时,也出现不少问题,改革实践渐渐偏离改革初衷,令人担忧。伴随着改革与问题,自主招生改革因何而起?有何成效?应走向何方?这些问题都亟待理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新生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3年教育部首次批准22所高校试行自主选拔录取新生以来,高校进一步扩大了招生自主权。作为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下的一种新的人才选拔方式,它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入学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不足。北京大学自2003年首次进行自主招生,2007年将迎来第一批毕业生,我们专门以首届自主招生的学生为调查对象,组织了一次系统的调查,对自主选拔录取工作本身有了更多深入、客观、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高校自主招生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并基于对高校自主招生现实意义和可能存在问题的理解,提出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基本对策:形成统一招生考试与高校自主招生互补共赢的考试选拔体系;尝试多种形式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依靠多方力量解决高校自主招生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多元录取改革方向的一项重要举措,但自主招生的实践也存在诸多问题。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要取得成功,需要制度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也需要法律的保障。对高校招生自主权进行法律规制应遵守公正、公平、公开、越权无效、信赖保护、有限规制、正当程序的原则,并应完善具有一定效力层次的立法和为学生在受教育权因高校滥用招生自主权而受侵犯时提供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运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对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及其实施进行系统分析,发现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在效率、公平、问责制、制度的适应性几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问题主要源于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行动者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因此,行动舞台的完善设计应以教育公平为首要原则,同时把各项配套制度切实引入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