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有较高的开放性与自由度.生活在这种背景下的唐代女性的地位不同于以往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女性.她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绘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唐代女性题材人物画恰恰是反映了唐代时期女性的社会风貌.她们所受到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较少,有了较多的自由,也形成了唐代女性旷达、奔放、勇敢活泼的精神面貌,以及独特的行为风格、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
将女性"杀子惩夫"放置于菲勒斯中心语境下,从复仇主体、方式和结局三维度重新解读此类复仇形态,挖掘出更为深刻的悲剧内涵。女性杀子否认"母性",张扬女性之帜的同时泯灭了人性。复仇者的自我异化颠覆了受虐者和施虐者的身份,消弭了复仇的正义性;"杀子"的复仇方式凸显了女性困境:"子"是她们与男权社会抗衡的唯一砝码;她们的复仇无法改写其对男权社会依附的宿命,这种结局零化了其复仇价值。  相似文献   

3.
《聊斋》中的《细侯》《窦氏》都是女性复仇题材的作品,但她们的复仇又有其表现的不同,本文就她们的复仇试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4.
明清小说女性以技复仇描写与社会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通俗小说中,女性复仇故事明显增多.其中以武技为主要复仇手段的女性复仇故事,更加具有反文化的意义.首先,以技复仇是对男权文化下女性观的否定,它打破了女性柔弱、女性主内的既定思维模式.以技复仇对儒家礼仪的挑战,树立了女性复仇的独立的道德意识.这类女性复仇人物遗世独立、潇洒自由,她们独立的人格追求,主要体现了道家的文化追求.其作为非主流文化的重要现象之一,冲击着儒家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文本中有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复仇女性,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古今中外经典复仇女神的影子,如精卫、美狄亚、莎乐美、涅莉等,复仇女神通过借助张爱玲的神来之笔完成了复兴。张爱玲笔下的复仇女性通过两种反差极大的方式复仇:极热闹的复仇和极冷清的复仇。尽管复仇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可是却有一个没有争议的共同点:她们的复仇过程是深具痛感的,并且不能避免痛苦绝望的结局。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唐传奇的女性形象身上带有鲜明的女权主义色彩这一历史现象切入,阐述唐传奇的作者在塑造女性形象时,着力表现她们独立自主地位和反叛抗争复仇的精神,既传其神又深著其义,从而使唐传奇中的女性不再是以纤弱柔媚的姿态呈现,而是有阳刚之气灌注其间.可以说在唐代,女权得到了切实的伸张。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女诗人在她们的诗歌中使用了很多植物意象,这些植物意象能够反映女诗人的群体特征与情感世界。唐代的女性诗人比男性诗人更专注于抒写自然界的花草,她们在抒写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被男权社会压抑的自我。女诗人们用花来比喻自身,将自己的形象与诗中的花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她们如同花一样摇曳在诗的唐朝。  相似文献   

8.
南宋文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身份、性格、行为模式上都与前代的文言小说不同。但无论是市井女性形象、守礼女性形象、情欲女性形象,或是复仇女性形象,都是小说作者在对现实中的人进行道德上的教化,而这一创作动机是受了南宋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中西方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低下,是从属、被占有的他者,女性整体展现出一幅没有自我的画像。而在女性淹没的时代中涌现出了两位女性英雄,美狄亚在古希腊男性主宰的文化语境下敢于复仇;窦娥是古代东方孝女、烈女的典范。她们虽然表现了中西不同的文化观念,但她们鲜明的女性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与特征,同时也在女性被压抑的年代唱出了一曲自我之歌。  相似文献   

10.
试论唐代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巢湖学院学报》2004,6(5):123-128
唐代是女性文学高度发达的时代,这和唐代经济的发达及当时对女性的开放是分不开的.然而唐代女性因其诗作多吟风弄月及遭际之叹而被排斥在主流文学之外.但她们的诗中含有女性独特的思想情感,显示了自强自立的生活意志以及自尊自重的传统美德却是事实.因而解读唐代女性文学,会给现代女性乃至女权主义以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1.
李白诗歌中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若不从她们的身份而从其情感行为特征上划分,大致可以区分为:自然高洁型,孤寂悲怨型,高贵飘逸型和勇武复仇型。  相似文献   

12.
《伍子胥变文》与唐代的血亲复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子胥变》在情节上对唐前史籍特别是《吴越春秋》多有因袭,但在复仇行为等细节上,它又大胆虚构,突破了伍子胥故事在以往流传中所形成的注重史实的模式。这些变化是与唐代血亲复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在唐代政府对私自复仇的严厉打击以及社会主流观念倡导理性复仇的压抑下,民间浓厚的复仇意识在学上的反映,其学史意义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唐代女性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原因在于如下四方面:首先是唐代的辉煌使女性充满自信;其次是唐代女性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她们能胜任教育子女的工作:其三是“耻于从师”的社会习气使她们不得已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其四是丈夫外出或亡故为她们提供教育子女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女性向来被认为是封建时代比较幸运的一群,她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但她们毕竟没有超脱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因而又在法律、伦理上受到种种歧视和压制。这种悖反现象和两面性,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唐代妇女自主抗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别角色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认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藏族女性对艾滋病知识的低掌握度受着她们的性别角色的影响,而这增加了她们防治艾滋病的难度。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在分析藏族女性的性别角色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从属性地位对艾滋病知识的传播造成的影响及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宋钰颖 《林区教学》2014,(2):105-107
在审视存在于不同时期女性的图像形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图像再现中的女性形象表现出的视觉隐喻,认为女性的图像形象集中体现了男性基于文化优势而拥有的视觉霸权。在女性图像中,女性是被动的受凝视的对象,她们被设定为适合任何人的凝视,而无法选择自己"看"还是"被看",也无法选择"看"的对象。在男性目光的注视下,女性这个角色被缩减为一个"物品",代表了一种价值的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性只有在依附于男性的视线时,她们的图像形象才具有可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和伊迪丝·华顿都是20世纪著名的女作家。曼斯菲尔德出身于新西兰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而华顿出身于美国上层阶级,这使她们都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以开创自己的文学生涯。曼斯菲尔德和华顿都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妇女运动和各自不幸婚姻的影响,她们成长为妇女运动的先锋。在以男性为主宰的社会,她们勇敢地站出来为女性的权利而呼吁。尽管她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写作方式,同为女性,她们的作品尤其是她们的短篇小说有着很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社会文化空前繁荣。在唐代文化圈内,女冠诗人是特殊的女性文人创作群体,以李冶、薛涛、鱼玄机等为代表。她们身世离奇、性情豁达、才华横溢、感情大胆诚挚。她们关注女性意识,诗作意象万千,形神不拘,独具特色,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主要从女冠诗本身、宗教、时代三方面,全方位地探究唐代女冠诗人特殊的人生境遇和世俗化人生。  相似文献   

19.
三个身材高大、眼中流血、头发由许多毒蛇盘结而成的女性,她们一手执着火把,一手执着由蝮蛇扭成的鞭子,专管惩罚人类的罪行。这是希腊神话。而在我国十七世纪短篇小说大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却有几位人间的实实在在的复仇女神。她们没有奇形怪貌,也没有支配他人的权力,她们是封建时代的普通女性;但当她们受到残酷的践踏和极端的屈辱之后,终于冲决了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等等的束缚,焕发出大智大勇,或持匕首,或托阴魂,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为自己报仇雪恨,为苦难深重的下层人民惩强除霸,为人的尊严而奋力抗争。她们的壮  相似文献   

20.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中黄畹秋因爱生恨的非理性复仇,来自传统女性偏执报复的劣根性叙写,复仇模式较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复仇叙述套路。其复仇母题深受西方文学影响,女性复仇动因属"早期创伤型"变态复仇,类似"美狄亚"报情仇,复仇效应为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反应"复仇。这一因爱生恨的狠毒女性类型,也影响到金庸小说,并因此形成了一个"黄畹秋"式形象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