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治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特殊希望工程,成为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2.
《云南教育》2007,(B10):24-27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加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确保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按照中央有关精神,结合云南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坚持日常工作前提下,2000年重点从三方面开展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4.
黄金平 《文教资料》2006,(32):102-104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在逐年增加,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投入到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的研究中,很多人都认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在诱发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各种因素中,家庭因素是诱发未成年人实  相似文献   

5.
5月24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精神,针对当前各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件有所上升的趋势,教育部召开了由副部长陈小娅主持的由有关专家、校长以及公安部、团中央等部门同志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就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进行了研讨,陈小娅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6.
吕巍 《华章》2014,(28)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越来越多,其中农村籍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在逐年加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很大的比重,了解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解决农村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笔者的实地考察资料,本文将详细论述农村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仍然是当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要存在八个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应该在全社会树立未成年人犯罪也是犯罪的指导思想,筑好家庭第一道防线,建立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屏障,创建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从而避免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趋突出。在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中,中小学生的违法犯罪活动令人忧虑,其中职校生的犯罪率比较突出,而且呈递增态势,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职教工作的沉思。本就职校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作出分析,以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导致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遏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从青少年违法犯罪所表现出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特征。未成年人犯罪,特别是未满14岁少年的违法犯罪比例增大,人数增多。犯罪主体从身份来看主要是在校中小学生和辍学学生。据统计,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约占85%,未满14岁的学生占到近60%。可见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的现状令人担忧。辍学学生流向社会,其违法犯罪的比率更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呈低龄化趋势。从刑法基础理论出发,总结当前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的特征,阐述规制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的理论基础,剖析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刑法规制的缺陷与不足,提出增加规制校园暴力犯罪的专门立法和司法解释;优化对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案件的司法适用等建议,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充分发挥刑法“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应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着眼于消除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条件,改进工作,创新模式,努力实现由事后消极惩罚转向事前积极防范,有效控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3.
试析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减少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日益关注的焦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安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必须研究与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系统地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的关系。以建立良好的家庭防犯体系,从而减少和遏制来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严重,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其次论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最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前,无论是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面临着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的严重状况。青少年犯罪主要有暴力性犯罪占很大比例、性犯罪近年来呈增长趋势以及犯罪者的文化素质不高等特点。青少年犯罪心理表现为犯罪动机的单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诞性、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逆反性、犯罪故意的突友性和犯罪手段的残忍性等几个方面。家庭在青少年犯罪心理健康发展中扮演最重要的社会控制角色是各种犯罪社会学派的共识,而不当家庭教育则是形成青少年犯罪心理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是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根据学龄期青少年的年龄特点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龄期青少年犯罪的基础预防和重点预防的设想。青少年犯罪预防从学龄期抓起 ,把青少年犯罪预防与学校教育工作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主渠道的作用 ,还必须得到司法、公安、街道、家庭及有关社会团体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青少年犯罪呈现违法犯罪比例较高、数量增多、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新特点.对此,应从自身预防,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网络,采取教育、感化、挽救形式,加强预防、帮教、改造三个延伸等方面,切实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处置制度检视及社区矫正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待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置分为刑罚处置和非刑罚处置两种。传统的未成年人犯罪处置制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重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处置制度势在必行。其中,建立健全社区矫正立法及社区矫正机构,科学设置社区矫正项目是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处置社区矫正制度的三大基点。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未成年人抢劫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反思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学校及社会都负有重要的责任。未成年人抢劫犯罪具有作案动机单纯,团伙作案,抢劫对象也是未成年人,抢劫数额小但次数多以及作案手段多为语言胁迫等特点。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并建立起家庭、学校及社会的联动防范机制,同时加强对网吧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一直居高不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家庭的负面影响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为人父母者,应当好“第一任老师”,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