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从舞蹈的特点出发简要说明幼儿舞蹈美感培养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以幼儿舞蹈美感的产生根源和幼儿舞蹈美感发展的现状为依据,概括了幼儿舞蹈美感的培养目标;并根据舞蹈美的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阐述了幼儿舞蹈美的内涵;以及根据幼儿舞蹈美的内涵和幼儿舞蹈审美活动的特点,探究了幼儿舞蹈美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在对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创作能力的方式很多,而美术创作活动是能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并培养敏锐感受力的最佳途径。美育也是人性教育,英国美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就主张:美术是依据人的本能,做为人生活在社会上的根基。而重视绘画创作活动的教育,便是全面教育的基本原理。一、创设环境,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1.给幼儿一个丰富、美感的物质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一个丰富的、富有美感的环境能给予幼儿启发和支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要注  相似文献   

3.
幼儿的美感倾向与特点幼儿美感在审美体验上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优美的审美对象、环境以及幼儿常常交往的活动陶冶了孩子们高尚的情操和追求完美的学习心向。在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中,心向是日后学习的一个根本条件,即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他的...  相似文献   

4.
美育说的是审美教育,一般也称作美感教育。对幼儿实施美育,就是在培育幼儿教育美感上的认知,提高幼儿身体和意识里的综合素质。而这种所谓的幼儿美育,其实就是着力培养幼儿审美观念,自小就对美感有一种敏感的认识,从而达到使其具有创造美感和各种美的认知的可能。这种幼儿美育的教育方式,在促进幼儿全面提升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幼儿教师,深知自己教育的重点是在起点上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这些工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根据当代环境问题现实要求和学前教育工作实际,结合我镇中心幼儿园的幼儿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生理特点,认为应该从努力为幼儿创设美好环境,有效激发幼儿的美感,充分培养幼儿的环保习惯和围绕环境节日有效开展环境保护的主题活动,努力倡导绿色环保两个方面做好环境保护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幼儿美术表现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展幼儿的美术表现力需满足幼儿对环境、材料、师幼互动等方面的需求。需要教师创设富有美感、宽松自由的环境,激发幼儿的美术表达兴趣;还需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地投入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教师还要扮演好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创设良好的师幼互动,助力幼儿美术表现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邱亚宁 《考试周刊》2014,(50):193-194
文章提出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进一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动态的趣味化教育教学环境,关注幼儿热爱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幼儿积极思维,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幼教过程中的美感教育,从小培幼儿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素养,探索促进幼儿素质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幼儿音乐教学具有潜称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幼儿音乐教学新理念告诉我们:幼儿音乐教学重在开发美感潜能。只有充分开发幼儿美感潜能,通过其独特的音乐教学,才能使儿童在智力、个性、情感、音乐美感诸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育一般被认为包括美感的教育和审美的教育,在幼儿园小班艺术教育中,一般人认为美感教育更为重要,他们的主要观点基于幼儿美育的本质,其本质在于以直观的艺术形象,去打动幼儿的心灵,唤醒幼儿内在的审美情感,使幼儿在美的感受和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美感对于幼儿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却  相似文献   

10.
周美英 《教师》2010,(6):119-119
一、根据儿童美感的特点,创造美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集体气氛对儿童进行美育 美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集体气氛,是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气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客观因素。清洁、整齐、美观、安静的生活环境可熏染儿童的美感,引起儿童产生美的情趣。儿童美感的特点之一是肤浅、幼稚的,带有表面性和行动性。如幼儿喜爱鲜艳、明快、变化的色彩,不注重颜色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场所,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富有美感的环境,给幼儿以美的熏陶与启迪,这不仅是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需要,而且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当前很多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存在多、杂、乱的问题,建设一个兼具审美性与教育性的幼儿园环境是广大幼教同仁的共识,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幼儿为本,以教育为本,在发挥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注重营造审美性,充分利用环境中蕴藏的审美元素,有效促进幼儿成长。  相似文献   

12.
陈鹤琴非常重视幼儿美育,认为幼儿美育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启迪幼儿的审美感,发展幼儿的欣赏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同时幼儿美育也是幼儿表情达意和陶冶情操的最好工具.陈鹤琴提出了美育的快乐原则、整个教学法原则、美育生活化原则、美育本土化原则,以及重视审美环境的创设、重视幼儿艺术兴趣的激发、重视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幼儿美育方法.陈鹤琴的幼儿美育思想对当前的幼儿园美育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婷 《天津教育》2020,(3):149-150
近年来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将这种艺术应用到幼儿的环境创设中,不仅能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美感,还能使幼儿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在幼儿园开设剪纸活动可以训练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专心、细心、耐心的习惯。我园尝试打造出传统剪纸与"森"系文化结合的主题环创,让幼儿在环境的?润下感受民间艺术的别样韵味,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在环境创设中,师幼共同参与,这将是幼儿参与、寄托情感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幼儿园经历的不断成长的历程,也是见证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阶段。同时幼儿环境与幼儿园课程、儿童发展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幼儿教育中,一个丰富的、富有美感的环境能给予幼儿启发和支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在环境的设置中,我们提倡幼儿利用多种形式的蔺草资源来进行创设。根据蔺草材料的开放和利用,让孩子和教师共同来创造。力求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散发出浓浓的蔺草特色,创设具有蔺草特色的教育环境,使孩子们在蔺草特色的环境里受熏陶,使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幼儿学习的园地。  相似文献   

15.
美感是人对美的一种主观经验。美感过程是人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感受、体悟、认识过程。审美是心灵的一种解放,美感是一种自由的主观体验。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需要美,艺术活动尤为如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不但要挖掘幼儿潜意识中的审美能力,也要引领幼儿去体验并创造不同的美,激发幼儿创作出美的事物形态,并能在自己的想象中表现出来,将教育做"活",用"活"的教育来激发幼儿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6.
爱美是儿童的天性,但幼儿美感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获得的。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通过线条、构图和色彩来表现美好形象,表达美好情感,获得美感体验的最直接途径,对幼儿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美、体现美,有益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苏钟鸣 《文教资料》2014,(15):77-78
幼儿对一切事物都是好奇的,利用这种好奇心,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体验视觉上的美感,为其一生的艺术美感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课程领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陶冶幼儿的性情,激发幼儿的美感,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学前期是培养幼儿美感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不仅应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应该渗透在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幼儿生活在音乐之中。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音乐教育尤为必要,让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的过程中时时刻刻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喜悦和快乐,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海艳 《教师》2013,(12):102
为幼儿创设一种人为优化的环境,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心理的安全性融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是幼儿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充满美感与智慧的情境氛围中,使情、境、动相互交融,这种教学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那么,如何设置出最佳的情境来启发幼儿思维、加强幼儿的记忆呢?  相似文献   

20.
幼儿艺术活动实际上是美的形式上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游戏的高级形式. 幼儿艺术活动的发生和进行,突出地表现出游戏性和审美性.幼儿追求的是活动过程中的快感和美感体验,当快感和美感发生冲突时,幼儿会义无返顾地放弃后者,因此,幼儿艺术活动具有审美和非审美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