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瑾 《湖南教育》2004,(5):30-30
变“理解下面词语”为“通过不同方式来理解你不理解的词语”。“理解下面词语”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课文中教师认为学生需要理解的词语让学生进行理解。而“通过不同方式理解课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首先在对词语的选择上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进行词语选择,就满足了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其二,对词语理解的方式也多样化。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直接问老师、问同学等,都能达到理解目的。其三,对词语解释的方式也多样化了。学生根据自身体验来解释,如用词语造句,找出该词语的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用手势、动作来解释等。  相似文献   

2.
仿拟在网络     
你听过最近的一个热点词语“医跑跑”吗?你知道这一热点词语的源头是“范跑跑”吗?由此你是否还想到了“楼裂裂”、“楼歪歪”、“桥脆脆”等类似的词语呢?  相似文献   

3.
一、读“云房子”。享受美1.读出“美”。上课伊始,我出示词语:“傻傻地横着、美美地开着、笑眯眯的太阳、水汪汪的蓝天”指导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我说:“这些词语给你什么感觉?你能想象出它们的样子吗?你能读出美的感受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相似文献   

4.
秦芹 《少年读者》2008,(9):29-33
作为你们的好朋友——迪迪鼠,今天,我又要带你们到“词语岛”去游览。在那里,你会领略到词语的魅力,欣赏到更多小朋友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当你观看精彩的体育比赛或是体育报道的时候,总会听到像“问鼎”、“蝉联”、“夺魁”等词语,那么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和来历吗?  相似文献   

6.
2006湖北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7.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的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6,(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2006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  相似文献   

9.
乐伟国 《小学生》2004,(11):52-52
同学们,你们是否注意到汉语中有许多词语是来自英语的,它们已成为汉语中的“老外”了,现向你展示一群常见的“老外”。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一个词语十分丰富的世界。如果在古今中外的“教学”世界里走一走,你可以触摸到各种词语,它们带着不同的温度,闪烁着不同的色彩,彰显着不同的理念。这些词语往往来自日常用语,又超越日常生活,在理论观照下得以提升、“概念”化。概念化后的词语总是直掘礅学的本质,所以,认识教学,不妨去寻找、发现和解释这些词语。若此,你完全可以体验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你更坏!”“你更坏!”有一天,“损坏”和“损害”吵吵闹闹来找词语王国的国王,要国王评评他们谁更坏。  相似文献   

12.
楚简“史”、“弁”二字构形多有相混,释读颇有异议;辨析时除从形体上着手外,还应把其用法结合起来:记录“史”系词语者为“史”字,记录“弁”系词语者为“弁”字。  相似文献   

13.
陈兰 《基础教育研究》2010,(5):33-33,35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者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问题“你从文中哪些语句读出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来统领全文,让学生深入文本,细读体会。交流时学生的回答重点集中在“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和“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这两个句子中,于是教者紧扣三个关键词语“全然不顾”“奋然”“人墙”,引领学生咀嚼语言文字,使词语鲜活丰满,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  相似文献   

14.
[真题回放]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自从“三”被仓颉老爸造出来以后,就一直不服气,整天个儿不乐意,心想:“凭什么我…  相似文献   

15.
语言有感情色彩,词语有褒贬之分。“褒义词”用来表达“褒扬”之意,“贬义词”则用以表达“贬斥”之意。然而,语言是鲜活的,是千变万化的,是在人们不断运用与创造中发展的。你看,有时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意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往往使语言幽默含蓄,生动有趣,令人耳目一新,产生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创意话题】(湖北卷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创意导引唐惠忠(江苏太仓高级中…  相似文献   

17.
姜明红 《江苏教育》2006,(12B):9-11
现象点击 近几年,进入新课标实施以来.由于教师重视了学生的整体感悟和独特体验,大江南北的语文课堂便出现了满堂课流行的“你最喜欢哪一段?”“你有什么感想?”“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吗?”……词语教学、句式训练等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课堂上突然不见了踪影。就算有,也只是在课堂伊始,象征性地体现一下。似乎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进行词语教学。句式练习等双基的训练,就不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再纵观近年来的公开教学、评优课堂,课课洋溢着“暖人的情感”,充盈着“精神的熏陶”,课课上得感人肺腑,课课上得震撼心灵。但学生听说渎写、字词句篇的能力培养却需要在课后重新补课。  相似文献   

18.
第2小题命题者以为正确的B句恰恰是错误严重的语句。首先,关联词“尽管”后是“包括了”,“但又”后是“超越了社稷和民族”,那么“包括了”当与“超越了”作为并列的成分作谓语共同带起“社稷和民族”这一宾语,可这种标点法混淆了语句结构,使语脉不畅,影响了表达。其次,后半句从意义上不应是转折关系,哪有“他的学业成绩尽管赶上你但又超过了你”这种表达?这种方式应是递进关系,该用“不仅……而且……”或“不但……而且”之类的关联词语。(山东/董宝礼)?第5小题考查的是辨析病句,要求找出“没有语病的一句”,答案是C…  相似文献   

19.
当你翻开语文教科书时,那一幅幅童趣盎然的课文插图一定让你忍不住再看上几眼,“我会写”、“我会读”、“我会认”、“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这一连串崭新的词语一定让你倍感亲切。与众不同的教材已清晰地告诉我们编者努力把教本变为学本,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20.
有些图案或词语既有“所指意义”,又有“象征意义”。所谓“所指意义”就是用词语或图案指某一客观事物、某一思想概念时所获得的意义。而“象征意义”则是指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扑克牌中的图案与字母都代表和象征着某个时期的历史。因此请你记住,当你在玩扑克牌游戏时,你同时也是在玩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