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时下一线教师对名师名课的盲目“跟风”现象,本文提出“沙龙式”校本教研的设想。即以“任务导引”、“沙龙研讨”等方式,将常态教研改进为层层推进的主题式教研,以提升一线教师研析名课、精学名师的能力,真正生成自己心中的语文好课观。  相似文献   

2.
“教研场”是学校教研工作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是对学校教研工作所处的时间、空间和研究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状态的总称。学校“教研场”像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学校教研工作的效率。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努力构建学校高效的“教研场”。转变教师的教研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我们的许多教师是依靠经验化的方式处理教育教学。现代社会的教师需要由经验型向科研学…  相似文献   

3.
李建华 《学周刊C版》2023,(4):133-135
对于基础教育的历次课程改革来说,教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教研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参与的热情低,教研效果不够理想。在“融教育”时代,共同体的理念被植入教研活动,创新了校本教研的形式,尤其是随着“网格化”的提出,极大地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所以学校应该将创建“网格化”教研共同体作为重要工作,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让校本教研焕发活力,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本文先分析传统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再论述“网格化”教研共同体提升校本教研实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小学存在"有花无果"的"盲教研"、"无花有果"的"伪教研"和"有花有果"的真教研三种景观,它们基本图解了业内教师的不同文化面貌,映射出社会剧烈变革时期创新与守旧、葆真与媚俗等多种思想文化在基础教育界博弈消长的复杂局面。对此,广大教师应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存诚立信、拒假去伪,弘道领潮、攻坚破冰,分别作出积极回应;政府应优化公共资金消费政策,帮助文化出版等相关行业走出运营窘境;教育出版等部门应从严治教、依法律学,创建教育科研"反浮打假"预警整治机制。只有如此,中小学教师就可以从"盲教研"中点亮新绿,从"伪教研"中追回良知,在真教研中宏开新局,从而促推教育教学内涵发展、整体进步,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张正勇 《江苏教育》2007,(10):35-36
近年来.数学校本教研常采用一种被称为“同课异构”的方式,即让几位教师就一个课题授课.以此分析教学、研究教法.这种方式让老师们从中体验到了同一内容的不同教法和不同途径达到相同目标的可能性。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两节国标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统计”教学,又让笔者真切地感受了一回“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6.
在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园本教研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双轨制”教研模式强调创设真实的教研情境,重视互助式教研共同体的构建,关注幼儿由点到线的行为发展轨迹,旨在支架教师与幼儿的双向生长。“双轨制”教研通过“四阶段”的实施为幼儿园园本教研开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范式,也是幼儿园教研机制的积极探索与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当下,“校本教研”因时而立,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校本教研既然是“以学校为根本”——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那么,作为学校首脑的校长,自然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人物了。教研能不能“校本”得起来并且能“校本”得下去,就看这一校之长怎么管、怎么推、怎么带了。思量起来,对校长来说有四怕。  相似文献   

8.
周永强  邵珺 《江苏教育》2023,(36):65-66
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从自身发展历史中出发,继承与发扬钱穆治学精神,积极唤醒教师内需,开展“草根式”教研。“草根式”教研以研究问题为载体,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扎根于教育实践并形成“草根”教研文化,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1987年,我校提出了“备课——说课一上课——评课”的“四结合”教研模式,形成一个以“课”为核心的循环往复的教研过程,后命名为“链式”教研活动。其目的是引导教师人人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个个都是主体,人人都有承担活动的义务和责任,通过教研活动,整体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研工作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向教研要质量,已基本上形成共识。教研网络和队伍建设得到逐步加强,过去几乎是悬在上层的教研工作,现在已开始沉入基层,乡(镇)教办、中学和绝大部分完小都相断建立了教研室。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推行。  相似文献   

11.
肖志刚 《云南教育》2007,(6Z):42-43
笔者所在区教研室立足于教研活动本身,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本着“求是、求实、求新”的态度,在抓好常规教研的同时,在点子上下功夫,在“细”字上做文章,在“研”字上出成果,在教研模式的创新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摸索出了以课题教研为核心,每单元一次中心教研,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只有发展教师才能发展学生。我校着力打造“一体两翼”的教研共同体,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所谓“一体两翼”,是指以学科教研共同体为主体,以年级教研共同体和网络教研共同体为“两翼”,全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3.
金梅新 《考试周刊》2009,(14):226-227
本文指出应在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指引下,让园本教研“活”起来,从而有效促进园本教研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其中,健全的制度、新颖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内容、高效的参与是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保证。我们提出以教研组为依托,以“一、二、三、四、五、六”为目标,着力加强教研组建设,学校各个教研组在规范有序中得到了提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研究中得到了成长。  相似文献   

15.
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针对学校教研组织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结合学校实施的校部二级管理模式,构建"学校统筹、学部组织、教研组引领、教师自主"四级教研平台,以优化教研管理,取得教研实效。  相似文献   

16.
黄文龙 《今日教育》2007,(7S):60-61
校本教研对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都能够起到重大作用.它立足于学校的实际.配合学校需求进行,符合学校发展的目的。但在校本教研具体的实践中,形式的、虚假的、肤浅的东西也大量存在.校本之“本”的生存土壤被大量挤占.因此校本教研最需要的就是“实”。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已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强化以校为本的研究意识,强化教研机构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需要教研员开展“下水教研”活动。“下水教研”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研方式,体现着对传统教研活动方式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全面正确地认识“下水教研”活动,有效开展多种方式的“下水教研”,对于加强学校的教学研究指导,对于教师和教研员专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已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强化以校为本的研究意识,强化教研机构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需要教研员开展“下水教研”活动。“下水教研”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研方式,体现着对传统教研活动方式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全面正确地认识“下水教研”活动,有效开展多种方式“下水教研”,对于加强学校的教学研究指导,对于教师和教研员专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日,我整合滋生出了一个新名词,名曰“诗意教研”。何谓“诗意教研”?一言以蔽之:将生命融于教研,将教研融于生活,让教研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相似文献   

20.
网络教研与"互联网+"教研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主要区别在于"互联网+"教研既把互联网作为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的工具,又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之中,不仅可以创新教研工作方式,而且可以很好地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