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爱因斯坦也曾说法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和指导学生质疑问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那么,如何让学生问出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也要求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提问,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可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提问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认为,在数学课堂上教与学的问题,可将教师的“教”转换成学生的“学”.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问”.可使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曾经有一位科学家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是智慧的火花,是学生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提问,让学生问出精彩呢?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学生的学习中,“问题”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它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解决过程,使学生成为会思考、会创造的学习主人。一、培养问题意识,促进主动发展新教材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注重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自…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解决过程,享受学习的兴奋与快乐,使学生成为会思考、会创造的学习主人。一、培养问题意识,促进主动发展新教材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注重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进而产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案例:在第二册《拔萝卜》一课中,一开课,老师就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白兔与黑兔》:白兔与黑兔爱劳动,他们种的萝卜丰收了,这一天,他们一起到田…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认为,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爱因斯坦又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还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些精辟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数学教学的本质——教学生学会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友 《考试周刊》2014,(1):61-61
<正>数学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不确定的世界中学会求得生存的本领,能够把数学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校学习中,还是在家庭的日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因此,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小学数学,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其对数学问题理解的深度,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也要求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提问,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可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提问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学生思维的中心,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充满了探索与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进行观察、推断,继而进行模拟实践,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问题中实现独立思考,与学生展开讨论的同时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质疑与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罢了。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启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本人结合自己数学教学工作的探索和体会,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本人在教学中尝试以下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会提问。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基于这一基本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的理解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在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本文以二次函数解决抛物线拱桥类问题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解决  相似文献   

19.
数学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进而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徐振国 《物理教师》2004,25(9):9-12
我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不会提出问题.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问’,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现在,国家新制订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在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研究性课题中都把“学会提出问题”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因此,在使用新教材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