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赋予物象以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是早期普罗小说在物象运用方面最显著的特征。纯粹的兴象运用新意有限,而兴象的比象化运用则较为成功;借物说理、以物喻人因能有效地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表达作家的主观情感而成为一种突出的现象;人体物象也被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2.
物象、意象、意境在诗词中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分别起不同的作用。一、物象和意象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渗透  相似文献   

3.
物象、意象、意境在诗词中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分别起不同的作用。一、物象和意象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来说,诗人在创作时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写情志,化物象为意象。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态、颜色,是一个物象,但当诗人把它写进诗词中,它就含有了诗人的情感意趣,成为诗词中的意象了。李贺在《致酒行》中写“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诗句中的“柳”已被赋予了对“主父”的深…  相似文献   

4.
巴金小说的激情风格首先表现为强烈主观情感的抒发,这决定了其小说物象突出的主观色彩;其次表现为作家情感表达方式的直露,又形成了物象运用的体系化特征,即通过对某些物象的反复运用而形成一种核心物象,在其周围聚集起一系列与主观情感相对应的同义或反义物象,形成具有内在情感张力的物象体系。  相似文献   

5.
诗歌中的移情手法。是指主观情感移置于客观物象.使客观物象人格化,具有一定的情感,或者承载独特的主观意识。它以客观物象的审美特性同人的思想、情感相互契合为前提,借助联想和想象.是客观物象人格化与主体情感的客体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张桂芳 《课外阅读》2011,(1):177-177,175
“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意象是诗歌形象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融人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  相似文献   

7.
王君 《语文天地》2013,(5):28-29
古今诗词文学凡成功之作无不在"意象"上做足文章。"意象"囊括了象和意两个部分,象指的是作为创作主题的主观物象,而意是指创作主题的思想情感。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主观物象与思想感情的融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境,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意象经创造性的组合所形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纵观《沁园春·长沙》全文,这首词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画面上也是意境高远,在气势上更是大气磅礴、意象壮美。如果能够从意象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而贮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被张光鉴教授称为相似块。张教授认为:一个人兴趣的产生、情感的激活,是由客观对象相似信息的输入与个体主观早已贮存在大脑中的‘相似块’进行相似匹配的结果。那么,如果我们在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意"是诗人主观的思想和情感,而"象"则是具体的物象或形象。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许多事物或形象都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本文拟从古诗中"桃花"的意象为例,来解读中国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10.
大千世界,我们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物“——动物、植物、器物、景物等,由于它们的存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多种多样的画面镜头,但这些单一的画面镜头,给予我们的只是物体的形体、相貌、状态,也就是物象.不过这些物象一旦注入人们的主观意识、情感因子,就会“活”起来,渗出别样的意念、情致、气氛,这就是意象了.高明的作者往往妙笔点击瞩意的物象,使之内化升华为意象,表达丰饶的内蕴,一展灿然的文采.  相似文献   

11.
正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产生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寓意于象,二是以象寓意,三是意象相融。寓意于象的意思是,感性注入理性,先有情感,而后通过脑对物象的处理,从而形成意象。以象寓意的意思是,理性注入感性,先有物象,而后内心产生情感,以达到共鸣,而成意象。而意象相融则是刹那间意与象的共鸣。一、意象的作用首先,是修饰作用。修饰文章,使人看着赏心悦目。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作用,如果因为修饰文章而写文,与那  相似文献   

12.
简单地说,在古典诗歌中,“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意”即诗人的思想感情;“象”即物象,指自然界中的景物和事物。诗人常常借助于客观物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塑造形象。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我国抒情文学传统的审美范畴,它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白居易说:诗歌"以声律为窍,以物象为骨,以意格为髓"。欣赏诗歌,就是要从解读语言入手,体察诗中对物象的描绘,从而把握诗的意蕴,体味物象如何与意蕴妙合无痕, 构成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意境,这是诗的鉴赏者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4.
1920年代女作家群小说物象分实象、比象、兴象三类,又以兴象为主,其中季节、水及花草树木等物象所占比重较大。实象没有受到充分重视,比象在小说中的各类功能虽得到初步把握,但有待进一步拓展。物象的运用,明显地影响到女作家群小说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刘凯源 《语文知识》2016,(21):89-90
诗歌的灵魂是意象。在进行诗歌研究的过程中,只有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才能够对诗歌进行更深入的理解。那么何为意象?简单而言,就是作者的一种主观上的物象。在古诗词中,杨柳就是其中一个比较普遍的意象。杨柳属于客观上的一种物象,但是在通过作者的主观上的思想情感的"化合"之后,就会出现具有人格上的情趣。  相似文献   

16.
意象     
考点分析所谓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就是诗中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物象进入诗人的构思,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人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用语言表情达意,意象常常作为语言与情感之间的中介。  相似文献   

17.
巧用意象     
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人的感情活动后,被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被赋予更多主观色彩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意象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由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画面进行渲染,即营造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中的山水草木、鸟兽虫鱼、雨雪风霜、日月星辰等,一旦写进诗词的意境之中,就渗透着诗人的主观色彩,这种融有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就是意象.  相似文献   

19.
大千世界,我们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物“——动物、植物、器物、景物等,由于它们的存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多种多样的画面镜头,但这些单一的画面镜头,给予我们的只是物体的形体、相貌、状态,也就是物象。不过这些物象一旦注入人们的主观意识、情感因子,就会“活”起来,渗出别样的意念、情致、气氛,这就是意象了。高明的作者往往妙笔点击瞩意的物象,使之内化升华为意象,表达丰饶的内蕴,一展灿然的文采。华夏文库中有这样一副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飞此联,显然不是单纯地摹写  相似文献   

20.
诗歌鉴赏是各地高考试卷上一道亮丽的风景,2004年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题型更趋开放,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一、意象——鉴赏古典诗歌的入场券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即“意象”。它是客观物象与审美主体(诗人)的有机统一,鉴赏诗歌离不开对意象的理解,诗歌之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