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大学外语教学科研机构的知识地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使用知识地图对知识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知识的快速检索、共享与利用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在大学外语教学科研机构构建一张合理的知识地图对大学外语教学科研知识进行有效管理,有助于提升知识传播和创新的效率.本文从知识地图概论、大学外语教学科研机构知识地图应用前景和构建这一知识地图的实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力图以示例的方式提出构建大学外语教学科研机构知识地图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知识地图在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知识地图对知识进行科学管理以提高竞争力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本文主要从知识地图的基本知识、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管理的现状、知识地图在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和大学英语教师知识地图的构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证明知识地图在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促进教师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3.
杨嵘 《英语辅导》2010,(3):146-151
本文从分析传统教学法的局限性入手,参照后方法理论的具体性、可能性和实践性三原则以及其语言教学宏观策略,结合国内外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和我国外语教师专业理论发展的现状,分别从语言教师知识理念结构、个人教师理论的建构途径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文化角度人手,提出教师信念理论化、多维反思和实证相结合、建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三个外语教师理论构建的宏观策略。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借助PBL课程改革项目,以温格的实践共同体理论为框架,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实践证明;PBL课程改革为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提供平台;其构建过程有传承教师实践知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学学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教师之间新型的教学自我提升手段.本文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缘起入手,深入探究了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构内核与特征,分析了网络信息技术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优势,提出了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是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本文在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第二语言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的要素、内容和运行模式。第二语言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以促进二语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为共同愿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构成共同体参与者,并且在以Blog-Wiki混合技术为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完成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管理过程,提升其实践知识的获得与积累。以知识管理为内容并以形成、规范、执行和问题解决为运行步骤的第二语言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模式,可以为解决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瓶颈提供理论和操作层面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以达到有意义学习为目的,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基于成员互动、社会支持和知识共享,为教师教育实践构建一个平等多元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生态系统。它包含四个构成因子:共同愿景;合作的反思实践;社会支持的工具与资源;意义建构的学习评价。走向文化生态的教师教育实践通过专业学习共同体旨在发展职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转化教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建构教师专业信念;职前教师走向专业纯熟,实现自主发展;推进大学与中小幼合作共生的伙伴关系,走向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8.
构建区域性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区域性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知识共享可以提高团队之间的竞争力、促进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力.我们可通过重视教师个人特性、增加教师之间交流的机会、构建良好的团队激励机制和创设多种共享方式,来促进区域性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9.
学习共同体理论提出了学习者在共同的愿景下平等参与的学习模式,与外语课堂教学有着内在的契合。从外语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在外语课堂中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并在知识建构主义和认知分布理论基础上建构课堂学习共同体同心圆模型,探讨其四要素"学习者""助学要素""共同愿景""交互"的内涵和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实践表明,单纯的教学反思对于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提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共享可以弥补教学反思的不足,为教师教学学术水平提升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高校管理者应营造以共享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打造以互惠为原则的学习共同体、设置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建设丰富的共享知识库和构建基于网络技术的共享平台等,为知识共享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提高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专业学习共同体与教师合作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三种主要形式的教研组、学科组及课题组,是集教学、科研及日常管理于一体的教师基层组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载体,具有自愿性、同一性及发展性的特征,呈现出完善知识建构、实现知识共享、提升教师效能感、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及生成学习动态环境等诸多价值功能.教师共同体合作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职业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的综合反映.建立完善开放的校本研究制度、建构人文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师徒教师教育模式、营造开放的学校环境氛围及确立"共识"的核心价值,对于构建和培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合作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建构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以Gunawardena的知识建构过程模型为依据对高校外语教师在TPACK协作知识建构中的参与程度和建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高校外语教师TPACK协作知识建构尚处于浅建构状态,深建构情况不多;教师参与TPACK协作知识建构的程度呈现明显差异性;教师个性特征不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进行TPACK知识建构的个人意愿,也影响教师参与TPACK知识建构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Shulman提出的教师知识及其分类为理论框架,通过对5名CBI教师访谈数据的分析,探讨CBI课程改革背景下,外语教师知识的现状和发展路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CBI教师对教师知识各层面都作出较为积极的评价,但教师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在CBI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有必要通过组建同一学科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教学反思和开展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和在职培训等方式,促进外语教师知识发展,帮助外语教师尽快适应CBI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度.教师专业发展本质上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主专业成长的过程,与教师知识密切相关.TPACK新视域下,可通过构建校本教研共同体、学习-研究共同体和信息技术整合式校本培训等路径实现外语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重视教师共同体的作用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重要趋势。学习型组织理论以系统思考、共同愿景、自我超越、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五项修炼为手段,有助于纠正教师个体不适意的实践性知识、为增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赋权、克服教师群体实践性知识共享意识淡薄等问题。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有效建构教师共同体,充分利用教师的集体智慧进行实践性知识管理提供了理论视角与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16.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水平将对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借鉴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地图”概念,聚焦于教师个体,探讨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类型与构建方式,尝试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教师可以了解不同知识地图的特点,根据个人需要和知识存在状态,构建有效知识地图,以实现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4,(A1):9-11
教师专业发展及其研究已成为国内在职教师教育与培训的热点话题。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实践共同体理论,对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团队建设的探索实践显示: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团队建设有利于团队教师在共享、合作、互助与学习的氛围中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与质量,实现教师专业较快成长。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特质体现为分享的决策、分享目标感和关注学生、协作活动及去个体化实践、教职员支持与合作,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具有促进教学改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向学习型组织转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在当前的教育生态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通过实施转化型管理、建立U-S合作机制、创造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教学技艺库、推进知识管理建构等路径,营造适合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管理环境,撬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促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高效合作,实现有效教学技能的共享,形成知识交流的多元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场域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为场域、资本和惯习,教师发展共同体是高校教师进行自我发展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的调查后发现,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场域结构松散,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学英语教师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部分教师之间缺少合作学习,教师发展共同体学习的内容与教师目前的教学实践联系并不紧密,教师培训在时间和地点上的安排不合理,政府对于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再进行调整,教师发展共同体缺少共同心理建构的评价体系。大学英语教师共同体需要帮助教师进行资本因素的积累,学校要加强教师共同体场域的合作文化构建,并帮助构建协商式、具有共同心理建构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评价场域。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任务.在线教师培训因其方便、灵活等特点,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教师培训也存在知识碎片化、知识结构混乱及缺乏有效交互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提出群体知识图谱建构的策略并设计开发相关工具.采用准实验研究法,将179位一线小学教师按照不同的培训策略分为4组开展教师在线培训活动,并通过学习分析探讨群体知识图谱建构对教师知识能力水平与交互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群体知识图谱建构可显著提高参训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和知识建构交互层次;(2)群体知识图谱建构提供讨论的知识聚焦点,能够有效引导、管理和组织在线协作学习;(3)群体知识图谱建构有利于学习者达成一致,减少低质量冲突;(4)群体知识图谱建构提升了交互的数量与质量,形成"分享—冲突—信息深度挖掘—协商与认同—知识应用"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