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类独处、居住以及社会交往空间的改变,要求教育重新思考人类存在样态、生命质量以及“诗意栖居”的理想。博尔诺夫试图调和存在主义和生命哲学对“人类图像”的描绘,在“人类空间”概念基础上论证人的空间存在性,揭示空间之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回到人类“原初”空间意象,人类空间突显人作为主体与世界交互的积极作为,肯定生命与空间融合过程的体验性,暗示人类生活的全部空间都具有教育性。空间建构过程,即人寻求自我定位、自我确证和自我发展的创造过程。人类空间观为重思教育本质,通过教育追求“栖居”意义,建构充盈灵动性和生命性的教育空间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与生活的"二重变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教育原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生活”是一个美妙的字眼 ,它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一种最为关切、最为明了的概括。人的生活是一种不同于动物的存在方式。动物是在其求生本能的驱使下习惯性或一贯性地存活着 ,动物的生存虽具有“进化”意义却鲜有“发展”意义。人是在意义世界中 ,或是在追求意义的过程中发展性地成长着、完善着。生存同样也是人类生活的基础 ,但人却总是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中 ,不断地摆脱和超越自然生命、个体生命对人的框限 ,积极地追求更为丰富、更加完美、更加符合人的理想的生活样式。生活这个概念表明人们存在的样式抑…  相似文献   

3.
生命个体:教育的一种人性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论是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前提,前人依据不同的人性论。提出了诸我教育主张,当我们以发生学的方式,返回生命本身,重新探询人之生存和人之生成,在价值追寻和工作机制层面上,思考教育与人性的关系时,我们将发现,人不断生成着。在各种关系中,人不断追寻自我确证、追寻生命意义感。以此种人性假设为出发点,我们应树立新的教育主体观,应自觉地实现时间、空间和工具的个人意义的生成。并实现教育自身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4.
物质的富足、精神的充实诚然是社会的进步,但社会的进步更应包括“人”的进步———生命个体“人性”的进步。人类发展到今天成为“万物之灵”,不仅仅是因为告别了贫穷和饥饿,更是因为人类不断创造着真善美,不断完善生命意义上的自己。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应当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和使人彻悟人生,成为自己生命的真正主宰!(一)发现生命:突出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一般取决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自我实践活动三个因素,亦即说,人在自我实践中充分发挥遗传潜能,把环境因素内化,使其…  相似文献   

5.
今天教育的重心由“学会生存”转向“学会关心”。学会关心作为21世纪新的教育哲学正在改变着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改变着学校教育和教师教育行为的气质和性格。学校的使命就是用教育关怀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关心已成为教育的一种基本品性。它包含的深刻的哲学内涵,包括:  相似文献   

6.
虚拟社会大学生的生存困惑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生在虚拟的生存空间中发现自我、创造自我、享受自我的同时也存在着现实人际感情被凝固、精神与肉笨被分离、集体归属感消失、自主性被抑制等生存困惑。给网络生存困惑中的大学生以人文关怀,是它的主体性回归的呼唤,是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尊重,也是对人的价值存在的反思。所以,教育者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主体性人格,帮助其走出网络角色迷失;引导大学生学会生活,使其真正感知自己现实的“家园”;重塑大学生的人生信仰,给虚拟社会中的个体的灵魂找一个停靠的港湾;利用网络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调适;社会为大学生的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学校教育者实施人文关怀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学校教学是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人的生命在不断成长,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教学也应不断地生成着.教育生命化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和期待,课堂是师生互动和对话的舞台,课堂教学是师生实现价值的一种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8.
欧玉玲 《今日教育》2007,(5S):25-26
教育是最具有生命活力的事业.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与超越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最能体现人性关怀以及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对生命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了传统教育的两个弱点:“第一个弱点是它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微妙而复杂的作用,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各式各样的表达形式和手段。第二个弱点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在强大的现代性语境下,人的个性体验被压抑,人的自由价值被忽视.教育因此遮蔽了对生命本原性的探寻。  相似文献   

9.
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命关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生存状态研究的实证调查、心理分析和专业发展取向,关怀了学生,忽视了教师;关怀了“类”生存,忽视了“具体的人”;关怀了单一方面,忽视了整体。教师生存方式的扭曲、教育变革的呼唤和哲学研究的启示,要求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命关怀。教师生命本真的生存状态是一种“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曾指出:“人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无机条件中。一切物的要素在教育中都是处于第二位的、是可分的和可代替的,惟有人的要素在教育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不可分的、不可替换的。”因此,教学本质应体现教育对生命的“弹性诉求”,即教育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读者心声     
教育是培育人的实践活动,聚焦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心灵。本真的教育能够练就教师的自我成长,育出高质量的生命群体。《教育科学论坛》2014年第3期中以“心灵关怀:师生成长的生命修炼”为主题的三篇文章,纯朴清新,饱含温暖,含露真情,令我受益颇多,回味无穷。不论是漆英“心灵关怀的校本策略”的分享,还是李志“以心育心”的呼吁,或者是李朝晖“心育之路”的告白,都体现着心灵关怀、师生成长、生命交融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旨在“使每一个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从中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到生存与素质的紧密关系。笔者认为 ,只有立足于人类的生存 ,从生存的角度去理解素质教育 ,我们才能够真正把握素质教育的真谛。人类的生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生物意义上的生存和社会意义上的生存。首先 ,人作为生物体必须在大自然中生存。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没有了生命 ,人类的其他活动根本无从谈起。因此 ,人首先必须培养健康意识 ,养成勤于锻炼的习惯 ,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达到健康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特色文化建设促新建本科院校品质提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特殊方式,它体现了人同自我、人同社会、人同自然多种关系把握的程度。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使教育肩负着更神圣的使命。“学校作为社会制度或文化系统的存在”,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使学校自身的文化与不断发展着的社会文化生态相容共生,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在交往中建构个体--教育交往审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交往是指人们之间的相互往来,相互作用,作为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方式,有着不同的存在形态。同时,由于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因此,人类的交往关系也就体现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教育交往是在教育这一特殊社会领域内人们基本的活动方式,与一般交往相比,教育交往有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表现为教育交往是平等与不平等交往的统一,“手段性”与“目的性”交往的统一,“互动”与“教育”的双重性质,以及教育交往具有着促进个体在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意义上建构自我的特殊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人关怀是对人的生命意义、生存价值以及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关怀,是对自由、平等、科学、民主和人类进步的关注。电视新闻面对最广泛的受众,必须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倡导科学、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本阐述了电视新闻人关怀的重要性,探索在电视新闻改革中加强体现人关怀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对自身的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经过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残酷性的批评,逼迫着资本主义的改良以及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人性、人权、人道、人本的反思,使得今日社会成为历史上最重视人文关怀的社会。从本世纪前半期学校教育要求学生学会数、理。化,到七十年代要求“学会生存”,八十年代要求“学会交往”,九十年代要求“学会关怀”(指人对自然和自身的终极关怀),学校教育已不再是纯粹灌输知识的场所,心理健康教育已成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之在学校教育的系统内部,班主任是最利于…  相似文献   

17.
《怀念狼》是贾平凹在上世纪末的力作。在这部近似寓言的作品中,贾平凹以独特的视角,在看似平常的“寻狼”故事里做深度的开拓,拷问着人类生存以及自我精神的归属,最终走向人类自我生存的生命终极关怀。其目的就是为了找回我们曾经失落的自我,找回失去的精神家园,让人成为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8.
《学会生存》说:“未来的学校要把受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学生应该处于突出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发展。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实现”,也就是说要重视学生在自主过程中的“知、情、意、行”,它要求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办事、学会生存”。这四个“学会”应该作为教师引导自主性学习的目标,同时也是学生追求的一种内在品质特征。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尤为重要。它是强化人本,肯定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能的具体学科,所以它尤其…  相似文献   

19.
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有的对教师生存状态与生命关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调查、心理分析和专业发展三种研究取向上,出现了关怀学生多,关怀教师少;关怀教师“类”生存多,关怀“具体的人”少;从单一方面关怀教师多,从整体上关怀教师少的问题,没有提升到教师生命的高度关怀教师的生存状态。理想的教师生存状态应该是“诗意地栖居”,而“诗意地栖居”是教师自由的栖居、创造的栖居、精神相遇的栖居和自我超越的栖居。  相似文献   

20.
“新基础教育”以面向21世纪、创建中国基础教育新型学校为主要课题,以系统的现代教育观念为基础,强调更新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为每一个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与生命力的勃发创设良好的成长氛围和发展基础;强调更新师生在校生存方式,使之由消极被动的适应性生存方式转变为积极主动、不断自我更新的发展性生存方式。在班级建设方面,我们体会到,“新基础教育”追求的是:“创建民主集体,提升学生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