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欧阳军 《小学时代》2011,(11):22-27
澳大利亚茂密的树林中,成千上万只凤头鹦鹉正在天空盘旋。这里就是著名的‘鹦鹉王国”啦。 这里的鹦鹉数量庞大,品种繁多,有凤头鹦鹉,还有王鹦鹉、无花果鹦鹉、折衷鹦鹉、环颈鹦鹉、虎皮鹦鹉、淡水玫瑰鹦鹉等。仅凤头鹦鹉就有好多种,如黑尾凤头鹦鹉、黄尾凤头鹦鹉、虹彩凤头鹦鹉等。为了吸引配偶,鹦鹉家族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羽毛要尽...  相似文献   

2.
话说鹦鹉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鹦鹉,还没有统计过,鹦鹉在我国有记载的共有七种。 红领绿鹦鹉在香港、澳门一年四季都能见到。灰头鹦鹉生长在四川、云南。花头鹦鹉生长在广东、广西、云南,短尾鹦鹉生长在云南、广东。长尾鹦鹉在  相似文献   

3.
谈自立     
刘兮 《现代语文》2004,(2):42-42
记得以前曾看过一篇文章,当时吸引我去读它仅仅是因为它有一个新颖的标题《虎皮鹦鹉·小皇帝》。文章提到作者邻居家养了一只漂亮的虎皮鹦鹉,由于是邻居从小养大的,所以邻居和虎皮鹦鹉的感情很深。但邻居最终还是把它放回了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才是它真正的家。哪知不过几天,作者竟在后院里找到了虎皮鹦鹉的尸体,经解剖才知,原来虎皮鹦鹉是被活活饿死的。这使作者联想到了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已逐渐培养出了一个个骄横霸道的小皇帝,而他们就只能在家中行使古代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利,有朝一日走出家这个庇护圈,他…  相似文献   

4.
蓝色金刚鹦鹉Biu和他的主人Linda生活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镇上,他俩一直认为Blu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只蓝色金刚鹦鹉。可是有一天,他们得知在遥远的巴西里约热内卢还有一只雌性的蓝色金刚鹦鹉Jewel。为了让蓝色金刚鹦鹉的族群得以繁衍,  相似文献   

5.
鹦鹉笑话     
一一个小伙子在生日那天收到一份礼物,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可是很快他发现这只鹦鹉满嘴脏话,非常粗鲁,根本不懂礼貌。他决心改变鹦鹉。每天对它说礼貌用语,教它文雅的词汇,放轻柔的音乐,可是一点用也没有,鹦鹉仍是满嘴下流话。他生气地冲着鹦鹉喊,鹦鹉冲着他喊得更响。有一次,他气极了,把鹦鹉扔进冰箱里。几秒钟后,他听到鹦鹉在里面扑腾、叫喊、咒骂。突然,冰箱里安静下来了,一点声音也没有。半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声音。他担心鹦鹉给冻坏了,马上打开冰箱。鹦鹉平静地走出来,乖乖地站到他胳膊上,用非常诚恳的口气说:“很抱歉我惹你生气了,以…  相似文献   

6.
嘴硬的鹦鹉     
笼里的鹦鹉很霸气,主人几次放进小鸟,都被鹦鹉啄死了。主人很生气,可鹦鹉很得意。于是主人放进一只鹰,想杀杀鹦鹉的威风。等主人下班回家一看,笼子的壁上挂满了鹦鹉的羽毛,鹦鹉被鹰整得一丝不挂。看见主人鹦鹉还嘴硬地说:“这小子,真厉害,我准备脱光了膀子再上。”嘴硬的鹦鹉  相似文献   

7.
鹦鹉的故事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明: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200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4门语言,售价400元。  相似文献   

8.
今年,酷爱养乌的叔叔得了一只聪明伶俐的鹦鹉,他非常喜欢,只要稍有闲暇,就会流连在鹦鹉笼子跟前,逗弄鹦鹉或者教它说话。  相似文献   

9.
《小学时代》2009,(6):18-18
鹦鹉说话.宠物主人该是最高兴的吧,里面少不了主人辛辛苦苦地教导。不过,美国马里兰州的布篆恩威尔森作为一对鹦鹉的主人,实实在在地享受了鹦鹉说人话的好处——已经14年不能说话的布莱恩在鹦鹉的唠叨下竟然开口讲话啦!  相似文献   

10.
鹦鹉老板     
有一个老人非常寂寞,看到邻居家养了几只鹦鹉就想自己也去买一只。有一天,他来到鸟市,这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鹦鹉。他看到一只鹦鹉前面标着: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200元。他又来到另一只鹦鹉前面,这个鹦鹉前面标着: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400元。这个人犯难了,买哪一只更好呢?两只鹦鹉毛色都光鲜,非常可爱。他又在鸟市上溜达,看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最后,他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他想:这样的鹦鹉有谁愿意买呢?但他凑近了一看标签,吓了一跳,标价800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  相似文献   

11.
有些看似迥然不同的鸟类实际上是久违的亲戚,比如鲜艳的蜂鸟和褐色的欧夜莺。有些鸟类从未被联想在一起,但的确是近亲,例如鸣鸟和鹦鹉。其他行为习惯相似的鸟类.比如隼和其他食肉猛禽,则可能在基因上毫无瓜葛。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特点,从黑格尔到德里达,西方学界形成了一种偏见,认为中国没有理性,没有哲学。前辈中国学者在物质、制度和思想层面上都发现了中西文化存在着若干异同,但他们忽略了理性在中西文明中起到的作用。理性有不同的内容和类别。不同的理性类别组成不同的理性结构。虽然理性的爆发是轴心时代中西文明的共同特点,但它们表现出来的理性结构却不尽相同。古代西方的理性结构包括逻辑理性、自然理性、实践理性/道德理性、审美理性,但缺少历史理性,其理性结构以纯粹理性为主导,逻辑理性居于统治地位。中国的理性结构包括历史理性、自然理性、道德理性,有逻辑思想,但却未发展出逻辑理性,其中历史理性占有支配地位。逻辑理性主宰了西方的思维,历史理性引领了中国的思维。这种理性结构的不同是中西思维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中西文明之别,关键也就在于理性结构的不同。西方文明中逻辑理性占主导和中国文明中历史理性占主导,其根本在于二分法的不同。中西的二分法之不同,其部分原因则可溯源于各自语言之不同。语言特点不同,是中西文化不同之源头。  相似文献   

13.
Kako (1999) requests new studies of linguistic continua between humans and nonhumans. I question the value of such stud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determining whether any component of language is uniquely human. I argue that training of specific constructs (e.g., closed classes) may not provide appropriate data, and that whether a particular species lacks or has human-like syntax likely results from specific ecological/evolutionary pressures. Social factors purported to drive intelligence and communication in primates likely exist for nonprimates such as parrots; moreover, Grey parrots demonstrate rudiments of supposedly uniquely human abilities: supralaryngeal vocal tract control, anticipatory coarticulation, and sound play.  相似文献   

14.
日本江户、明治时期,不论是儒学教材还是汉语口语教材都是以汉字写成,我们统称之为汉语教科书。在不同层次的汉语教育中,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和白话通俗小说的内容都有涉及,它们进入教科书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文章就这一现象对古代日本汉语教科书与中国古代小说之间的关系做一概述,得出结论:在日本,汉语教材不仅是中国古代语言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传播方式,并且这是一种有自我发展能力的高层次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5.
魏晋六朝是中国文学走向自觉的时期。抒情成为了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而此际诗歌之抒情,受玄学影响,具一种透澈明净的特点。这种特点虽然因为诗人人生轨迹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但一直影响了六朝以后的中国诗歌和诗论。  相似文献   

16.
与西方基于逻辑思维的文论术语体系迥异,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擅用意象性的话语,从而造就了术语运用的包容性、技法命名的形象性和风格描述的意会性,其细微处的深度表现力往往超越了定义与解释;同时,中国古代文论在文体批评、方法探求和体系建构上亦自成体系,呈现出中国文论话语的丰富色彩。而这些,都源自中国的文化类型、思维模式和语言精神。这向我们昭示了中西文论分野的根源和融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从日语的词汇来看,现代日语中仍然保留着许多汉字及汉语词汇,而且许多词汇除发音与现代汉语不同外,字形却相近或相同,我们就把汉日语言中这些词汇称为中日同形语.中日同形语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汉语和日语中的汉字词汇,虽然都使用了汉字,但是这些汉字用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必定也会产生一些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遗失物制度的发展并非一脉相承,而是承续与断裂并存,并在制度上呈现过截然不同的形态,然而细究其本源,其实质并无不同,其目的都是维护和强化社会秩序。"道不拾遗"是我们理解中国传统遗失物制度的关键所在,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特性,即法律与道德趋于一体。  相似文献   

19.
名著是中国古代小说在域外传播的主流,但它们在不同国家传播的情况不尽相同,一些二三流作品的传播有时超过了其在本土的影响,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小说域外传播带有随意性、偶然性以及名著文化含量高,传播难度大等原因造成的。中国古代小说对接受国的文学创作有所影响,其中被改编以适应接受国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而中国古代小说在译为外文时,除了文学翻译本身的限度,在文化上也存在着不少误解与遗漏,这在非汉字文化圈表现得更明显。由于文化传统与观念的不同,中国古代小说在域外的解读,还产生了许多与本土不同的歧见。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是国内较早研究复辅音声母的语言学家之一。他主要从拟声词、连绵字、谐声偏旁、一字二音、方言、邻族语言、异族译音等方面,运用推理和比较的方法,证明了古汉语中存在三类复辅音。陈独秀的研究明显受到高本汉、林语堂的影响,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