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继承前期外宣传统,利用香港中间地带展开国际宣传。《中国文摘》的创办,试图从"超然"立场代表中国知识分子向世界展示中国,宣传中共的政治主张、经济社会治理经验和中共领导人的国际形象,为国共内战打造国际舆论。海外宣传为西方世界传递了不同的中共形象,引起了西方世界的积极回应,在整体中西意识形态对抗之外开辟了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罗长春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1):44-46,50
解放战争初期,由于中共在华中地区的宣传动员不力,当地农村妇女参与革命的热情不高。中共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成功地动员了大量农村妇女参与到革命队伍中。农村妇女们有力地支持了解放区的各项革命活动,从而保证了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3.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在同日伪军进行军事、经济等斗争的同时,还开展了激烈的对敌文化战,它大致经历了宣传动员、对敌政治攻势和群众性文化战三个阶段.参战主体从军队、专业剧社扩大为边区全体军民,宣传重点从动员群众、瓦解敌伪军逐渐发展为积蓄力量、准备战略反攻.并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它充分发挥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有效地弥补了边区物质方面的劣势,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力,既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对解放战争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党报宣传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舆论工作的重点。《冀中导报》作为冀中区的党委机关报,以宣传党中央的政策方针为己任,始终坚持把党的指示精神作为核心指导,自觉自主地反映和指导党的各项实际工作,借社论表明党报的无产阶级立场,以系列报道弘扬军民“抗蒋”主旋律,在冀中区的思想宣传阵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报的宣传实践不仅实现了广泛的群众动员,增强了冀中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还间接引导了国统区的民主运动,赢得了国统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好感,是冀中党报宣传工作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5.
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工作,向根据地妇女宣传中共政策,而妇救会的宣传动员工作在组织发动妇女积极参加抗战、服务抗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提升,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定的组织基础。面对党的中心任务和革命发展形势变化,中共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纯洁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和纪律建设等方面的新作为,进一步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建设,从而夺取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全面考察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的历史经验,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于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的大型日报,它关于宋庆龄的宣传和报道是非常多的。这些报道主要集中在她于妇女运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救助灾民等方面的活动与贡献。《新华日报》之所以凸显宋庆龄,原因主要是:她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其言行蕴含着中共的政策及主张;她能在国际社会发挥政治影响力。《新华日报》不遗余力地报道宋庆龄所带来的宣传效应非常明显,既增强了《新华日报》的影响力又增强了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相互间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标语口号是进行政治动员和宣传教育的重要媒介,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唤醒民众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引导民众了解和宣传前线局势以及动员民众参与土地改革和解放区建设等功能作用;利用“5W”传播模式分析发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标语口号蕴含着依据政治形势定位目标、契合民心民意制定文本、遵循传播规律优化内容、考量精神力量反思效果等功能密码;新时代应重视并合理运用标语口号的信息传达功能、情感感召功能、柔性管理功能和隐性教育功能,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和启发力。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宣传在中共的宣传工作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时期,中共矢志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积累了丰富的意识形态宣传经验。探索和把握中共在中央苏区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规律,对于提高中共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开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局面,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与感召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报刊成为中共和各抗日群体对外宣传沟通的重要媒介之一。为了将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动员起来共同抗日,晋绥边区的报刊以“抗战”为主题,巧妙利用宣传时机,塑造典型形象,通过发表文章、刊登图画、连载小说等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及时传播抗战主张,报道抗战形势,揭露敌人的侵略行径,鼓励民众积极参军参战,并争取大批日伪军投降、反正。晋绥报刊的宣传实践推动了边区的建设发展和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其中所体现的坚持中共领导、走群众路线、重视队伍培养等工作经验也为当前的党报党刊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广大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地实践着自己的参政权利,呈现出参政主体多元性、参政方式多样性等特点。边区妇女参政对于促进妇女自身的解放和发展、增进广大妇女对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感、加快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以及保证边区的和谐和稳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甘宁青民族地区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战场,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与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正确制定、宣传和执行了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发展民族经济文化等民族政策,并针对少数民族群众、俘虏及上层爱国宗教人士等开展了多方面的民族工作,终于赢得了甘宁青各族人民的普遍拥护与支持,打垮了马氏军阀势力,完成了对这一地区的解放,为顺利进军新疆、解放整个西北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放手壮大人民力量的方针,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在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的洛川会议所制定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中,就已经包含了"放手壮大人民力量"的内容;此后,这一方针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至中国共产党的七大,正式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的方针。这一方针的重点和中心内容是发展武装力量。它的形成和制定,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获得巨大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2月10日,南充和平解放,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南充解放前夕,形势异常严峻,中共在南充的活动不得不长期处于地下并且异常艰难,但为了南充的和平解放,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南充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发动宣传舆论攻势、开展统战及策反等工作,维护了南充的社会稳定,对促成南充的和平解放、对四川乃至全国的顺利解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主张发动人民群众进行全面抗战,动员广大妇女参与抗战也在任务之列.从妇女运动总方针到边区婚姻法规的颁布施行,中共中央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陕甘宁边区的封建婚姻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改革内容主要涉及婚姻自主,妇女的家庭财产权利和妇女的家庭地位等方面.从陕甘宁边区婚姻制度改革的窗口,能窥探到妇女运动的积极效应,当然也暴露出了战时背景下这一改革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一条主要线索,指引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道路。经典影视《恰同学少年》展现了毛泽东一代新青年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五四运动前夕,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党宣言》,创办工人夜校,为中共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电影《开天辟地》生动传神地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催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开天辟地大事,从此以后,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掀起了高潮,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也蓬勃地开展起来。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井冈山》向世人展示的是开辟农村革命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道路,大大有别于俄国十月革命城市中心暴动的道路。虽然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与白色恐怖,但井冈山星星之火二三十年间在中国大地燃烧,最终汇成燎原之势,三年解放战争,最后由农村包围城市,解放了全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武汉会战时期是国共合作抗战御侮的高峰。在这次会战中,国共两党在要不要全力保卫武汉、武汉会战前景如何、武汉会战是持久消耗还是速战速决及对会战失败如何评价等问题上形成共识;同时又存在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作战方针及运动战和阵地战作战形式等方面的分歧。国共两党军事上的共识和分歧源于双方共同的民族利益和不同的阶级利益。双方以民族利益为重,求同存异,共同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的整党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并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影响深远。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形势的变化是整党运动的深刻根源,党组织不纯以及土地改革的深入是整党运动的内在动因及直接动力,延安整风运动的积极成果,也给此次整党运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论刘少奇对石家庄解放和城市接管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家庄是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华北首获解放的重要城市。就伟大的解放战争而言,石家庄之战算不上大仗恶仗;就作战的规模和投入的兵力而言,石家庄之战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就其在整个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来说.解放石家庄.其影响超越了战争本身.也超越了石家庄本身。因为.此刻正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要从武装夺取政权转向经济建设和治理国家。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斗争是非常熟悉的.但对如何管理经济和治理国家是缺乏经验的。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直接指挥和领导了石家庄的解放和城市的接管.并取得了十分宝贵的城市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是中共认识抗日战争的重要理论。对这一理论的形成,目前史学界尚无系统论述。从1937年开始,这一理论的提出,经过了区分正面战争和游击战争、初步提出两个战场、回复到正面战争与游击战争、正式形成两个战场的理论四个阶段,使这一理论由框架到丰满完善,成为研究抗日战争史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