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抗战时期,广西省临时参议会与省政府之间形成了激烈的冲突,其原因是:由于省临时参议会和省政府对于省临时参议会的性质、职权的认识不统一;省政府对省临时参议会的决议案实施不力加剧了双方的冲突;省临时参议会议长李任仁与省政府主席黄旭初在学理、政见、利益上的一系列矛盾,构成了民意机关与政府机关对立的深层原因。冲突的存在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民意机关的省临时参议会制度尽管从表面上已经建立,但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新旧社会结构及其形态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承转"的社会力量。在中国社会20世纪40年代,由地方社会精英转型而来的县参议员在历史的推动下悄然地担负了这一使命。这一时期县参议会的具体构成人员就是参议员,县参议会社会具体作用之主体也是县参议员,故县参议员直接关系到县参议会具体运作。但在县参议员选举过程中,常受到国家权力的代理者、地方社会势力的强力干预。  相似文献   

3.
国民政府成立后,依照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结合西方议会制度,逐渐在全国施行县参议会制度,自下而上建立起与各级行政组织相对应的参议会组织,形成了一套齐头并进、互不统属的双规制。在法制规定上,参、政二者平等并列,互相合作和监督;在实际运作中,县参议会对县政府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权力监督。但由于诸多原因,二者之间不仅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权力监督体制,反而加重了地方社会政治危机,致使权力监督产生异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政权组织仅设置于县,而县以下社会公共事务则主要依靠"士绅"来承担。近代化过程中,士绅再也无力继续承担地方各种复杂的公共事务,传统社会功能体系逐渐解体。这样,县参议会作为社会功能的制度化机构随之产生。1939年9月国民政府开始推行"新县制",从而在地方社会中形成一级独立的权力机构和群体——县参议会和县参议员。新县制时期,县参议员群体进一步制度化、组织化,但是,由于社会过渡性的特征以及国家机构组织化的变异和国民党政治的腐败,使得参议员群体随之也发生"蜕化"。  相似文献   

5.
民国后期,省参议会是反映民意的重要机构,而议长又是省参议会的核心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东各派势力为了争夺广东省参议会议长之职,争相派出代理人.各派为了集团利益明争暗斗、不择手段.在首届广东省参议会议长选举中,充满着派系较量的意味,同时也深受金钱活动、权势支配、地域观念的影响.最终林翼中由于获得国民党中央的认可和陈济棠的全力支持成为了首届议长.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地方自治运动。本文通过对20世纪40年代绥西县级民意机关——县参议会情况的考察,分析研究国民政府基层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基层社会中的国家权力影响、基层社会与国家政权互动关系,从而达到从整体上认识当时绥西地区政治社会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就某一具体区域(省、市、县等)而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密切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信息、资源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全面服务;同时,区域内的政府、企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为边区广大人民提供了一个参政议政的舞台。农民是边区人口的主体,是抗日战争的主力,从而也使参议会具有浓厚的农民特色。由于参议会中的农民特色,保证了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建设农村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有利于快速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建设对策与措施是将经济性、多样性、交互性作为建设目标;建立健全农村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机构与队伍。建设天网、地网、人网结合,省、县电大和教学点互联互动的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探索学习支持服务途径与形式,拓宽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10.
《学周刊C版》2015,(31):152-153
传统的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合作与互动作为新的教学因素被添加进数学教学新探索的要求之中。本文据此分析了鼓励合作精神和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并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分析,证明了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及各省、自治区信息化工作的重点。然而对西部落后地区多数县级政府而言,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较为薄弱,提出西部落后地区县级政府建立政府部门统一的计算机网络交换平台、数据信息中心建设的意义、现状及方案。  相似文献   

12.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探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中,最为重要的是投入体制和管理体制。投入体制的核心是建立一套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投入机制.为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创造一个好的基础。安徽省是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省,也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问题暴露最早最充分的省,剖析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状况,分析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困境的原因在于:县域经济不发达,地方财政匮乏;政府对教育投入总量严重不足;中央、省、市、县、乡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严重失衡;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义务教育体制的严重扭曲。尽快建立和完善规范的中央、省、县三级合理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合理调整中央和省级财政支出结构,以法律形式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中央、省、县三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不仅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困境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最大的教育不公平现象。2005年全面废除农业税后,县级财政收支及县级财政义务教育收支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义务教育支出占县级财政支出的大头,挤占了对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工业经济、支农等方面的投资,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二者呈负相关增长。鉴于此,笔者呼吁义务教育经费由县统筹上升为省统筹,加大中央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中央、省(市)、地方政府分项比例义务教育经费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政府的粮食管理政策与效果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认为战时广西政府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粮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需和民需,对坚持和支援抗战胜利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拟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调整,北洋政府、参议院、地方政府、社会舆论等对此进行广泛的讨论。讨论中达成一致意见的是减少前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层级,分歧是废省存道抑或废道存省。经过两年多的酝酿讨论,北洋政府于1914年5月以法令的形式,宣布地方设立省、道、县三级行政制度。  相似文献   

16.
向现代教育的递嬗——三十年代湖南对私塾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档案馆所藏的档案资料为主 ,对 2 0世纪 30年代湖南省改造私塾的基本情况进行疏理 ,主要叙述了湖南私塾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及其存在的弊端 ,阐述了湖南省政府和教育厅对私塾改造的主要措施及各县市政府对改造私塾的落实情况 ,最后分析了私塾改造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7.
山西电大要在省政府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搞好系统建设。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当地电大的领导和支持,电大系统要抢抓机遇,度势发展,全面提升电大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年,广西处于旧桂系军阀统治之下,近代司法制度初步创立,司法队伍开始形成,大量民事、刑事案件得到了较为公正的处理。近代司法制度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权利,维护了社会的公正,也反映了当时广西社会各方面的情况。但由于法制不健全、司法队伍力量弱小及旧桂系政府的腐败,在执行司法制度时也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重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应以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产品作为基本理念,以国家财政为公共财政作为制度背景,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区分地区差异,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建立东部、中部、西部分地区分级负担的政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在东部地区的7省、直辖市,建议实行以县级和省级、直辖市级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在中部地区的12省,建议实行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在西部地区的12省、自治区,建议实施以中央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20.
桂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桂西行政变革大致经历以下阶段,从秦汉至唐宋,中原王朝在那里实行"羁縻"制度,元、明、清诸朝,中原王朝在桂西则实行土司制度,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民国,中央政府逐步对桂西实行"改土归流",从而实现行政管理的一体化。桂西的羁縻、土司制是一种有别于郡县体制的制度设计,包含了柔性治理思想的制度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封建王朝的民族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