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在中国传统社会,国家政权设治于州县。构成县以下的地方社会权力群体主要是依靠社会威望获取的“士绅”。国民党建立政权后,逐渐将国家政权体制深入地方社会,起用当时在籍离职官员和清末民初以来地方自治机关中的新官绅担任公职,从而形成了新权绅阶层。  相似文献   
2.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后,在地方制度上主要实行省县二级制,目的在于通过省厅监督和指导县政,以便加强中央集权。然而,这种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诸多弊端,造成县政政务废弛,纠纷不断,以致最终造成县政乱作为和不作为。此制之所以产生如此不良的效果,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当时地方政治不良,二是县政制度设计存在弊端。国民政府通过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性督导,从根本上来说无法解决省县政府运作机制的规范性和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省制改革是近代中国历届政府所面临的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国民政府实行省政府合署办公制度改革的缘由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从长时段来看,这是近代中国历史趋向过程中的必然;其次,为了消除现行省制中的流弊;最后,国民政府及其内外精英分子的推动。  相似文献   
4.
<正>本书是一部阐述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治家之道的家风普及读物。全书共20章,精选建党以来20名优秀共产党人,着眼于他们的优良家风、家训、家教,提炼家风条目,讲述家风故事。家风是融化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中国人民骨髓里的品格。家风不仅是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民风。  相似文献   
5.
国民政府成立后,依照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结合西方议会制度,逐渐在全国施行县参议会制度,自下而上建立起与各级行政组织相对应的参议会组织,形成了一套齐头并进、互不统属的双规制。在法制规定上,参、政二者平等并列,互相合作和监督;在实际运作中,县参议会对县政府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权力监督。但由于诸多原因,二者之间不仅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权力监督体制,反而加重了地方社会政治危机,致使权力监督产生异化。  相似文献   
6.
学者们已对无政府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对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无政府主义评述仍有缺陷,笔者认为这一时期的无政府主义者对国民革命是持赞成和支持态度的,并没有完全否定国民党的进步性,同时也将中国共产党和军阀作了区别.本文将全面阐述这些观点.  相似文献   
7.
在新旧社会结构及其形态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承转"的社会力量。在中国社会20世纪40年代,由地方社会精英转型而来的县参议员在历史的推动下悄然地担负了这一使命。这一时期县参议会的具体构成人员就是参议员,县参议会社会具体作用之主体也是县参议员,故县参议员直接关系到县参议会具体运作。但在县参议员选举过程中,常受到国家权力的代理者、地方社会势力的强力干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