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采用双手皮纹测试观察法,对40名优秀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指端纹型、各类指端纹型频率、指端纹型对应格局、指端嵴纹总数等7个皮纹单项指标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优秀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在许多单项指标上,有别于普通人群和其它项目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少年运动员肤纹综合评价及肤纹单项指标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河南省体科所耶紫苑等研究制定的“皮纹综合评价评分标准”对省体工队、省体校、福州市体校445名少年运动员进行肤纹选材,并对其肤纹综合评价及单项指标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省体工队男女运动员的肤纹综合评价及单项指标均好于省体校、市体校男女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建立速滑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对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体能训练监控与训练效果的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速滑运动训练的实践出发,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确定评价速滑运动员体能指标的范围,采用特尔斐法筛选出速滑运动员体能评价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百分位数法确立各个指标的权重及评价等级,将单项评价和等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速滑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为速滑运动员进行竞技能力实际状态的检查和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安徽115名运动员(男54人,女61人)的皮纹进行了研究。调查分析了指纹、掌纹和拓纹。结果表明:运动员的皮纹参数与对照组间有若干统计学差异。这些皮纹特征为运动员选材提供了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皮纹特征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安徽省体校95名运动员(田径57名,柔道38名)的皮纹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指纹,atd角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柔道运动员的弓型纹、双箕斗纹出现率较高,尺箕纹出现率较低,atd角偏大。上述结论可供柔道运动员选材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182名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肤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肤纹特征为没有不成纹和四五指挠箕,双箕斗明显增多,atd角均值明显小,大小鱼际双侧正常率高。提示,肤纹能为运动员选材提供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7.
研究对象:参加全国少年篮球比赛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的502名少年运动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专家访问法、捺取指纹法、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与分析1.我国优秀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皮纹特征(1)各型指纹分布:少年篮球运动员指纹以箕型纹(L)最多,斗型纹(W)次之,弓型纹(A)最少。篮球运动员双箕斗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高达40.94%的少年篮球运动员具有双箕斗。在诸种纹型中以双箕斗的结构最为复杂,研究认为它与人的智力高低、体质强弱、运动能力的优劣等有密切关系。(2)总指嵴线数(TFRC):统计表明我国优秀少年篮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手纹特征及其综合评价成绩。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皮划艇运动员手纹特征与运动技术水平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并观察到,皮划艇运动员手指端白线和斗型纹总数出现率均较高,尤其是拇指端白线和斗型纹(特别是双箕斗型纹)出现率均较高的现象;联系到拇指在人体劳动和运动中抓握功能及地位,提示,这种特征可能与握桨或抓握动作有关。  相似文献   

9.
人体皮纹学早已在医学、司法部门得到应用,近十多年来,在体育界开始研究和应用,其应用依据是根据皮纹具有遗传性、个体差异性和终身不变性等特点。由于皮纹取样简便易行,对人体无害,易于推广。在体育界,以往主要是对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皮纹特征进行研究,而对皮纹与人体潜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对人体皮纹的表现特征与体能等方面有何内在联系进行探讨,以寻求对运动员选材建立一个新的指标参考。1研究对象对227名少年队员测试(神经类型测试表,并肤纹测试,男144人,女83人),另对50名男女青年运动员测试了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
优秀足球运动员具有明显的皮纹组合特点,因此皮纹可作为遗传选材方面的一个参考指标。在用皮纹选材时,应把皮纹综合评价指标作为初选指标,把优秀足球运动员的皮纹特点指标作为再次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参加六届全运会举重决赛的运动员83名的皮纹图型。按皮纹学的常规研究方法,并结合运动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析了17个区的手纹形态特征。并与全国普通人皮肤的综合数据,从9个皮纹指标进行了对比。发现优秀举重运动员尺箕出现率低,斗纹出现率高,并且大于8个的斗形纹个数也比普通人多;未见有弓形大于7个的个体,而且,指纹系数和TRC(总指纹嵴数)与取得名次同步。其次I_3、I_4区真实花纹出现率高;而Th/I_1、Hy区真实花纹出现率则低于一般人。这些特征可  相似文献   

12.
朱红伟 《冰雪运动》2009,31(6):10-14
为了使我国速滑运动员选材的指标更加科学,评价方法更加规范,对近几年我国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并采用对各地速滑运动员选材情况进行调查的方法,发现我国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与指标的研究处于缺乏科学系统性的停滞状态,速滑选材仍以经验选材为主。提出速滑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不仅要应用多学科的测评方法,而且要对多学科测评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根据速滑选材各阶段的任务和目的,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选材测试指标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高校速滑运动员和我国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指标,发现高校速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与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除身高外,其余四项指标差异不显著,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校速滑运动员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与成绩的相关性较高。指出应加强全年系统性训练外,在平时训练中应注重与运动成绩相关性较高项目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子女皮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运动员子女的皮纹研究表明,他们与优秀运动员的皮纹有一致性,而与非运动员子女的皮纹指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皮纹将一般人群区别开来,这对运动员初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比较了历届冬奥会我国和其他国家短道速滑奖牌成绩,以及2010冬奥会中国、韩国和欧美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基本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韩国是目前短道速滑男女整体实力最强的国家,加拿大、美国、中国次之;中国男女项目发展不够均衡;欧美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身高和体重数据要大于亚洲国家的韩国和中国,韩国运动员的体重指标要明显小于中国运动员。建议我国应学习韩国短道速滑先进的开展、普及和训练理念,进而促进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全面、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6.
人体手掌和手指的皮纹具有遗传、种族和个体差异以及终身不变的特性,被广泛用于司法部门和临床医学某些遗传性疾病的诊断。近10多年来,皮纹的研究和应用逐渐移植到体育界,苏联已将皮纹应用于运动员选材,但种族不同,不能参考,而在同一种族内人的皮纹和指纹排列组合有人群特点,对羽毛球、乒乓球和赛艇运动员的皮纹研究以及他们之间的皮纹比较,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对运动员皮纹观察、分析的目的是(1)运动员皮纹和普通正常人群的皮纹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若二者有差异便可利用皮纹作为一个选材的内  相似文献   

17.
运用心理测量与评定法,对我国130名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控制指标构成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指标是由反应准确性、状态调控能力、信息加工状态能力、直觉反应能力、预判能力等5个方面构成;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控制水平与运动成绩提高是相关的,优秀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结构与所掌握的技战及运用效果是一致的;所建立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结构指标是合理的;研制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的综合评定标准具有简捷、合理、实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芳梅  丁日明  董扬 《冰雪运动》2003,(1):68-68,89
通过对速滑运动员的肺活量及最大摄氧量的测试,针对速滑运动员的特殊姿势进行呼吸特点的研究,给出速滑运动员呼吸指标,使速滑运动员的呼吸更合理,氧供应更充足,从而起到增大最大摄氧量的作用,提高速滑运动员的有氧氧化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乳酸脱氢酶的合成受遗传基因调控,不同速滑项目运动员LDH总活力无显著性差异,LDH同工酶含量的差异影响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为此我们对速滑运动员进行了LDH同工酶谱的测定,结果是长距离速滑运动员血清LDH_1和LDH_2百分含量相对较高,中短距离项目运动员LDH_4和LDH_5百分含量相对较高。LDH同工酶百分含量可作为中短距离和长距离速滑运动员的选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监控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后的身体反应状态,对提高短道速滑项目科学化训练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采用实验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短道速滑队的优秀运动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接受专项负荷刺激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心血管与免疫系统、骨骼肌系统与组织损伤和内分泌系统等指标都会发生变化,机体的各项机能会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专项特征;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对负荷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并表现出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特征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