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中山一生倡导和实践民族、政治和社会三大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始终立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实际状况。其民族革命由最初狭义的反满发展到反清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其政治革命是主张“破”与“立”的结合,提出了“权能分开论”,本文对此作出新解。关于孙中山中国式社会革命的措施,如“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等,本文亦有新的看法。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可称为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三民主义》系列演讲是孙中山思想的结晶,其近代化思想亦包含其中。孙中山在演讲中对中国近代化的前提、核心和最终目标等作了全面具体的阐述。另外,他的“毕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于一役”、试图融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想,则是其设想的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倡导“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以振兴中华,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明,但坚决反对全盘西化;主张通过发展要商业以富国强兵,但设想通过实行“社会主义”以避免资本主义弊端而后来居上,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虽然具有很大的空想性,但不乏真知灼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新三民主义,即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重新“详阐”的三民主义,是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革命思想体系,它在毛泽东同志关于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体系中也占有十分显要的地位.毛泽东同志在论及“新三民主义”时,曾多次指出它是“新民主主义的新三民主义”,“按其基本性质说来”是“新民主主义的纲领”,诸如此类的提法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三文章中,就多达9处.如何正确认识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性质,正确理解毛泽东同志的这个具体结论,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律.本文试图通过对新三民主义理论本身的剖析,提出点个人看法,若有文不达意之处,敬请指正.新民主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主张.1948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十分明确地指出: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它是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孙中山所认知的世界潮流,即西方民主政治和社会制度东渐潮流,特别是看到资本主义弊端很多,两极分化严重,他赞同的争取社会主义的潮流;他的主义独到之处,就是顺应这两股潮流,形成民生史观的思想路线。文中论证了“毕其功于一役”能使中国走上非资本主义的道路,从孙中山的人格力量、革命周期、内容、步骤、方式、历史根源、现实比较等方面,论证了“毕其功于一役”具有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的合理内核,孙中山由此导出国共合作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具体政策。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为救国救民而奔走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孙中山在摸索中建构了一整套思想学说,集中体现为三民主义。他自称:“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1]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振兴中华的责任心使孙中山建构了三民主义学说。孙中山申明,他的三民主义是“集古今中外的学说,顺世界的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一个结晶。”三民主义的确如孙中山所说,是集合了古今中外的学…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宪政的论述,是对革命实践经验积累和理论探索的凝结和升华,是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提升和超越,具有丰富的内涵。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蕴含社会主义宪政的“基因”,社会主义宪政是对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完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率先接触、学习、宣传、提倡社会主义。他的“三民主义”正是他接触西方社会、研读社会主义之后所得出的改造中国的方案。探讨孙中山与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这一问题,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认识革命先驱为推动革命的探索与奋斗.从而认识中国最终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周毓英是1930年代中国法西斯主义思潮中的关键人物,他创办《社会主义月刊》鼓吹法西斯主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在其法西斯主义宣传中强调“阶级协力”和“社会主义”,主张专制独裁;他通过所谓“阶级协力”的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否定共产主义阶级革命学说,打通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关系.周毓英“阶级协力”的社会主义观,集中袭用了社会主义思想系统中反对阶级斗争者的观念,积极迎合了国民党“清党”反共后当政者反对阶级斗争、追求专制独裁却又不敢公然反对三民主义为社会主义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思想由改良而向革命,在政治生涯的起始阶段,他的美国观对他影响不大。而宋耀如受到美国文化的十年影响。在孙中山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宋耀如的美国观有直接影响。孙中山在转向革命共和之后,提出三民主义,并把三民主义与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结合起来,作为革命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1.
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通过人民革命,夺取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在建设过程中,吸取资本主义的肯定性成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的"跨越峡谷"理论第一次指明了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列宁关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争取民主革命领导权的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一国首先胜利论,指引俄国、中国等一些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第一步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市场经济思想、科教兴国战略和自主发展原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上述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必将指引中国实现第二步目标,从而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完全胜利.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论证了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必然性,把当代中国社会定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作为与资本主义共时态的“跨越式”社会主义,不同于与资本主义历时态的“替代式”社会主义,不仅要建设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主体社会主义,还要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最早接触、研究并热情宣传社会主义的人之一。孙中山社会主义理论即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旨归是消除资本主义弊端。这一理论是20世纪初中国人追求和探索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峰,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日本共产党对"日本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日共对新世纪形势作出了判断,提出“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民主改革”是日共新世纪通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认为通过和平的议会手段,在21世纪早期建立多党执政的“民主联合政府”,继承资本主义的“全部价值成果”,在资本主义宪法框架内进行民主改革,逛而迈向日本式的社会主义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文明优秀成果"等方面实现了"桥梁理论"的创新;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政策与"和平赎买"政策的实施,通过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合法性,实现了"桥梁理论"的实践创新。这些理论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民主革命之初起之际,西方社会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社会主义被视为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孙中山等人主张在中国民主革命的期即同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土地国有,节制资本,以免将来社会革命之发生,而梁启超等人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将来的事,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充分发展资本主义,以抵御国际资本的大量侵入,两派各执一见,展开激烈论战,传统观念认为,孙中山一派的观点是可取的,进而斥责梁启超反原社会主义。史实距今100年了,冷静反思,应该有一个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邓小平为解决中国和平统一问题提出的,也是他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产物。它的提出,既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又在利用方式上发展了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生前根本没有正式使用过“卡夫丁峡谷”一词,这个词也不能正确表达他的思想。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意思是避免资本主义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俄国农村公社在种种前提条件下,可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但并不是跨越资本主义直接进人社会主义。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的“跨越理论”或者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也无法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是跨越资本主义提供理论依据,与此相反,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否定了“跨越论”,而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缩短阶段的观点形成了有力的互证。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互相补充”的思想,找到了首先胜利的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在没有得到胜利的西方无产阶级帮助下,获取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阶级的变化及其意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是我们认识和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级本质的科学依据。但是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一个占人口多数的新中间阶层在社会主义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它成为社会改良主义最重要的群众基础,20世纪末第三条道路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风靡一时就是明显的例证。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终生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而奋斗。他创立了举世闻名的三民主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权思想,在中国近百年人权思想史上耸立起一座丰碑。重新认识孙中山的人权思想,对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观和当代人权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