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香菱向黛玉学诗 ,黛玉教她“第一立意要紧” ,并且“意趣要真”。香菱写两首《咏月诗》都失败了 ,在黛玉耐心指导下 ,写第三首终于得到大观园众诗人的一致肯定。香菱的成功固然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也是和黛玉的指导有方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之香菱学诗一节中,黛玉教香菱写诗提出作文第一立意要紧的观点,这是写作的基本理念。古往今来的名篇佳作无不是首先以其精深、博大、厚重的立意主旨而深深打动了读者。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3.
汤振 《教师》2008,(2):101-102
《香菱学诗》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从民文学出版社1992版)第四十八回。标题是编者加的。选文给读者塑造了两个主要人物形象:黛玉和香菱。黛玉不愧为一位饱读诗书、深谙教学艺术的好老师;香菱不愧为一位聪颖灵秀、极富悟性的好学生。  相似文献   

4.
“天山共色”是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一个句子。《与朱元思书》被选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寥寥144字就描绘出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  相似文献   

5.
魏磊 《课外阅读》2011,(4):219-220
初中阶段文言文中写景抒情类文言小品所占篇目不在少数,八年级上册的《三峡》、《湖心亭看雪》;八年级下册的《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都是写景抒情类文章的名篇。在教学过程中,对此类文章的教学有自己的一点感触,下面以《三峡》为例,谈一谈写景抒情类文言小品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香菱学诗》出自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第48回。黛玉教香菱学习作诗,黛玉用心教,香菱刻苦学,从一个作诗的门外汉,到最后做的诗竞“新巧有意趣”。这其中,黛玉的‘墩学方法”给抛们的教学带来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曹飞 《快乐阅读》2011,(25):140-141
梁陈之际的吴均以写景小品文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梁书》本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之吴均体。"《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书"即书信,这篇短文是他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这封书信几乎通篇都是写景,写了富春江上秋天美丽的景色,也许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要把观赏到的领略富春江上的独特景色告诉朋友。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第48回中的"香菱学诗"部分,是颇有情趣并蕴涵深意的一个情节。香菱从白手起家写诗,最后做的也算新巧有意趣,细细推敲,黛玉教诗的思想和香菱学诗的过程会给我们的写作教学带来不少的启示。一、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真正点燃"兴趣"的火花,并使之燃烧起来,是做事成败的关键。香菱开始学诗动机只不过是心里羡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一课,设置了这样一道研讨与练习题: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你觉得其中哪些内容对你的阅读或写作有启发?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认为体会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对学生提高写作,学习古诗词确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徐艳 《语文天地》2012,(11):50-51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人尽皆知。黛玉首先给香菱讲解格律诗的基本常识,接着指导香菱在阅读中积累揣摩,指定阅读教材——《王摩诘全集》五言律诗一百首,老杜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青莲七言绝句一二百首  相似文献   

11.
张军 《教师》2013,(28):65-66
写景类文章多以描述地理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古迹为中心,发现美、感悟美多为写景类文章的主题。以往,学生已学过不少写景类文章,但是,在学了多篇写景类文章后,我们发现,学生能读能背,也掌握了写景类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却没有形成写景文"类结构"。为了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和学习能力,我在统观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了第三单元的《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和第七单元的《雾凇》,这四篇典型的写景类课文组成了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学做诗,黛玉没有宣讲做诗的道理,而是叫他去揣摩背诵王摩诘、杜甫、李商隐等名家的几百首作品。香菱在黛玉的指点下进步神速,不到半年,诗就做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黛玉的为师之道、香菱的学诗经验让我深受启发:语文学习没有捷径但有方法。仅凭课本的百十篇范文,仅凭教师的讲解来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学好语文,必须让语文学习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引领学生由课本延伸开去,阅读大量的课外诗文,积累大量的语言典范,感悟语言规律,培养自己的语感,形成丰厚全面的语文素养。这里说的…  相似文献   

13.
阅读《香菱学诗》(见上海高一语文教材),如果把重点定在强调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或是强调黛玉是诲人不倦的好老师,这显然是把这篇课文脱离于整个《红楼梦》之外,仅仅去揣摩课文本身表面的情节,而没有重视作品"个性"的审美价值。《红楼梦》是曹雪芹的政治宣言,因此要把这篇课文看成是整部小说的节选,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一、解读人物个性化的性格。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一个小人物的  相似文献   

14.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这些论述道明了立意的重要性.文章立意首先应求准,进而还得求新.新奇的立意,独到的见解,能使作文个性鲜明,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精神上的鼓舞.  相似文献   

15.
徐连梅 《课外阅读》2011,(10):347-347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有一段黛玉教香菱学诗的精彩描写,不仅展示了黛玉高超的诗歌才艺,她教香菱学诗的方法更为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好的记叙文更容易出彩,而且,记叙文写作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只要你写出记叙文的"个性"则可。下面,笔者以第十五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部分获奖作文为例说明如何凸显记叙文的个性。一、立意:会当凌绝顶《红楼梦》中林黛玉指点香菱学诗时说:"词句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同理,写记叙文头等重要的是"意"。立意独特,想别人所未想到的,发  相似文献   

17.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用骈体形式写给友人朱元思一封书信的节录,是一篇清新自然的写景散文。作者通过简练传神、富有情韵的彩笔,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图画,读后令人  相似文献   

18.
集体把握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韵律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阅读本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重点揣摩写景的技法,咀嚼蕴涵其中的人生况味。  相似文献   

19.
<正>在缤纷多姿、气象万千的《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无疑是最美的片段之一,它出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册之中。要学写诗,当然要先读诗。中国的诗歌浩如烟海,读哪些,怎么读至关重要。香菱拜黛玉为师,在读诗时二人有这样一段对话:香菱道:"我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切有趣。"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  相似文献   

20.
张勇 《成才之路》2012,(12):87-87
千古文章意为高,这里的“意”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自居易在《与元九书》里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这里的“实义”就是说文章的中心好像花木的果实。可见,写文章突出中心尤其重要。换句话说,一篇好文章首先应该中心突出,观点凸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