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典文学璀璨夺目。文言文作为文学艺苑中的一大瑰宝流传至今,但因年代久远,词义发生了很多变化,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文言文教学教什么,怎样教,如何减轻学生心中对文言文的恐惧感,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由于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比较少,学生的阅读量有一定的限度,学生要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也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轻学生心中对文言文的恐惧感,培养其学习兴趣,尽快拉近文言文与现代知识的距离,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古今汉语联系法,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怎样联系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新探。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8,(43):34-35
传统的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低效"甚至是"无效"教学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新课改以来,我大胆实践,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导入、积极改变学习方式、借助信息技术等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文言文教学的主动性,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刘华 《语文天地》2014,(5):17-18
2011年《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文言文阅读与所有经典文本的阅读一样,都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时都应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思维和情感体验活动中,加深对文言文文本的理解、体验、感悟、思考等,接受文本中蕴涵着的美好情感的熏陶,获得文本中先人智慧的启迪,享受个性化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与此同时,教师要珍视学生  相似文献   

5.
许多语文老师在教文言文时,常会感叹,文言文难教,学生厌学,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且未能把握文言文的本质特点。其实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很多,每个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在"阅读兴趣"中,好奇心是一个重要的心里因素。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令人厌倦的课堂变成多元化、创新化和科学化的生动的舞台,使学生进入角色,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性,有表现自我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笔者认  相似文献   

6.
一、让兴趣和爱好激发初中生的阅读欲望学生们普遍认为学语文是件枯燥的事情:提及文言文、作文就头疼。大量的阅读理解与繁琐的赏析,渐渐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甚至让他们对语文学习心生反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爱和快乐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知识,从而使他们变得更有想象力。其实,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激情、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7.
张乐伟 《语文天地》2012,(11):36-37
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偏重教学的知识性,而相对忽略了它的人文性。这一误区导致文言文教学非常枯燥,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致高中三年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实际上,只要稍稍改变这一倾向,结合适当的教学篇目,完全能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并切实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言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文言基础知识,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1郾详细介绍作者。介绍作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教师在介绍作者时往往流于形式。我在课堂教学时,对  相似文献   

9.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做一点准备,就会发现,文言文阅读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仔细分析,文言文难在它的语言较现代汉语简洁、干练,语法也与现代汉语不一致。学生学习时要对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进行掌握,这些工作琐碎而沉重,读懂文言文文段很关键。有时学生看到文段后,迅速浏览上一两遍,还是不能很好的把握内容要旨。这时可以借助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一道选择题来把握文段内容。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  相似文献   

10.
2001年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从上可见,新课标对于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要求是相当具体并注重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但长期以来,学生视学习文言文为难事,一谈到学“之乎者也”便大感头痛。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语文学习阶段,教师应将文言文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很多初中学生都觉得文言文难学,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倒装句等文言常识及用法,都是学生学习起来的"拦路虎"。所以,要提高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及运用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张乐伟 《语文天地》2012,(21):36-37
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偏重教学的知识性,而相对忽略了它的人文性。这一误区导致文言文教学非常枯燥,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致高中三年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实际上,只要稍稍改变这一倾向,结合适当的教学篇目,完全能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并切实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教学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因为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学生在小学接触了比较简单的《揠苗助长》《刻舟求剑》等文章,对文言文有一定的好奇心,初中阶段既要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又要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历久不衰的经典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所以,承上启下的重任让初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现实的文言文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还是文言文学习的"八字宪法",逐词逐句的串讲至今仍是文言文教学中的普遍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文言文在新教材中篇目占一定的比重,但文言文教学实践始终是教师的一个难题,学生对文言文更是"谈古色变",普遍存在厌烦和畏难情绪。如何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是语文教师思索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疲于应对,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一定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法与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这  相似文献   

16.
徐玲 《文学教育(上)》2010,(10):144-144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但因为隔着语言的障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怎样调动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可以尝试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交给他们,以培养他们的自读能力。 (一)先讲单元基础知识 要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了解文言文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结构,了解古今词汇的差异。课本每单元后都有单元基础知识和训练,所举例子  相似文献   

18.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阶段加强文言文的教学,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文言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结合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一、开讲激趣法初中文言文是初中学生刚接触到的,如果教者一开始就把文言文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会有不小的阅读难度,他们会视文言文阅读为畏途,进而失去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兴趣属非智力因素,却是学习初中文言文的先决条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承载着我国2500多年悠久的历史,浓缩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凝聚着无数先贤们崇高的道德和非凡的智慧。所以说,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课堂"活"起来。这才是使文言文教学走出僵化、呆板境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