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薄弱校改造要“四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薄弱校改造作为一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相互配台的综合系统工程,要坚持“四到位”,即政府投入到位、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到位、学校管理改革到位、社会舆论主持到位。目前,在薄弱校改造方面的有效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落实政府行为。这一点强调薄弱校改造是政府责任,主要是指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学校之间硬件的差距,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有:新加坡专门制定学校建设法,用14年的时间,依法建设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使其在学校占地、校园环境、设施设备、教师配备等…  相似文献   

2.
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为了突破难点──单位1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拿棋子活动。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在桌面上摆出4颗棋子,把它平均分成4份,拿走1份。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问:“你拿走了几颗?1份是这堆棋子的几分之几?剩下的是这堆棋子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答出:1份是这堆棋子的,是1个。3份是这堆棋子的,是3个。然后,又要求学生摆出8颗棋子,把它平均分成4份,拿走1份,问学生同样的问题。学生答出:拿走2颗,1份是这堆棋子的,3份是这堆棋子的。接着,要学生摆16颗棋子,同样平均分成4份,又问学生同样的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3.
搞好「四结合」大力加强薄弱校建设天津市宝坻县教委1994年,我县提前6年实现“普九”达标。但农村中规模偏小、效益不高的薄弱校仍然存在,他们与城区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办好每一所学校,使每个学...  相似文献   

4.
一年来治差取得的基本经验据1985年的统计,我市市内九个区的小学有“薄弱校”46所,占小学总数的10.3%,目前已有30所小学改变了面貌,剩下的一些学校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些学校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领导班子基本达到了“四化”要求;教师队伍的建设得到了加强;各项工作都开始步入科学化管理的轨道;教学计划的执行得到了保证;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这一年的治理工作中,各区和各校取得了一些基本经验。各区治理工作的经验有三条:一、领导重视。“薄弱校”过去一直很少有人问津。但这一年,各区都把“薄弱校”的治理列为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5.
据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网站消息,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大臣埃德·鲍尔斯日前公布了一项“边缘学校”(coastingschools)改善计划,并将其作为在治理薄弱校之后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6.
谭烨 《中国教师》2012,(8):47-51
深圳市福田区的梅丽小学是一所地道的公办学校,其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相较于同类学校而言其实难分伯仲,但因其处于"城中村"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并在生源上受其直接影响,许多不明就里的人索性以为这就是一所"薄弱校"。面对着环境与生源的双重挑战,校长李晖东提出了"阳光教育"理念,在他看来,让以流动儿童为主体的学生们感受公平与关爱远比让他们去竞争来得实在。在阳光教育理念指导下,梅丽小学开展了阳光教育的系列活动,并朝着打造阳光班级、阳光课堂、阳光家庭、阳光文化等方向努力着,探索出了一条针对弱势儿童的人本教育之路。时至今日,梅丽小学无论在学生状态、教学成效还是科研成果上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虽然仍是一所"城中村学校",但早已摆脱了留给人们的"薄弱校"印象。本期《治校方略》将为您讲述梅丽小学的那些"阳光"故事。  相似文献   

7.
孟令武 《教育探索》2000,(12):70-70
当前,在基础教育中,存在一批被称之为“薄弱校”的学校。这一现象,是学校建设中的一个引起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薄弱校由于办学条件、领导力量、师资水平比较差,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薄弱校的现状与学生家长的期望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由此出现了沸沸扬扬的择校现象。择校现象又引发出基础教育收取高额学费等诸多弊端,阻碍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不言而喻,加强薄弱校的建设,是制止择校现象的有力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平等原则,充分发挥我国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是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  相似文献   

8.
以“丰盈果实、润泽童心”为核心的“润文化”是厦门市开禾小学在原有“阳光教育”办学传统基础上提炼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薄弱校的特色创建之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丰富“润文化”的内涵,润正文化体系,希望培养的学生不但饱读诗书,面向未来,更能拥有一颗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温暖之心。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一个快速滑动解谜游戏,可以让你的大脑活跃起来,看看你是否能用尽可能少的移动分离黑白棋子。实验条件及材料纸和笔8个黑色棋子7个白色棋子游戏准备(1)首先画1个正方形网格,宽为4个方块,高也为4个方块,确保网格中的方块比棋子大(图1)。(2)用棋子制作1个棋盘图案。在左上方的方块中放置1颗白色棋子,将1颗黑色棋子放在其下方的空格,然后是1颗白色棋子,最后放1颗黑色棋子摆满这一列。  相似文献   

10.
促进农村薄弱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在农村薄弱校帮扶活动中,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充分发挥培训院校优势,调动各类培训资源,立足农村薄弱校实际,打造教师队伍。实践表明,薄弱校帮扶只有紧密结合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实际,植根于学校与教师,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韩大勇 《天津教育》2009,(3):M0001-M0001
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许多地方充分利用当地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或兼并“薄弱校”,或扩大名校的办学规模,使得一些名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这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难度。如何让这些名校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是大规模学校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二十九中学地处市区的偏僻角落。长期以来,可谓好教师留不住,好学生择校,使这名义上的二类学校只剩下三类苗的学生,学校成为“不是薄弱校”的薄弱校。加之学校办学水平、条件的一般化,在校际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学额下降等危机因素也不断增多。这使学校领导、教师走上了彻底改变学校面貌的艰苦奋斗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正有人认为,优质校的校长教师就"优秀",薄弱校的校长教师就"薄弱",并以此来作为交流轮岗的依据。在我看来,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只要对他所教的学生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他的教学就是成功的。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不单纯是由校长的管理水平或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决定的,学校文化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当前,教育的不均衡主要还是更多表现为经费投入上的不均衡,政府对薄弱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薄弱校发展受限条件太多。如果投入上的不均衡不能彻底扭转,只是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校  相似文献   

14.
赵婀娜 《教育》2012,(28):5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努力实现教育公平,这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但是,不能否认,在破解"择校热",促进校际、城乡、区域均衡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短期内难以破解的问题。发现寻找并打造"特色"或将成为薄弱校变强、促进家长理性"择校"观形成的一条有效之路。上海、大连、浙江嘉善、山西晋中等地都已作出"相对薄弱校"通过挖掘自身特点、打造学校特色,进而通过特色吸引大量优质生源、最终发展成为"优质校"的探索。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成立了"新优质  相似文献   

15.
我们十五中学由于种种原因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是一所相对薄弱的学校。一提到薄弱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教育教学质量的薄弱低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虽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努力,但人们似乎更容易从字面上理解:教学副校长分管教学。这就使得作为薄弱校的教学副校长处境有些尴尬。那么如何当好薄弱学校的教学副校长呢?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教育,在当前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棋局中,可谓是一颗重要棋子。可这只棋子如何摆布,却让人难以把握。一、“初等”不知何在.“中等”哪敢自居中等职业教育如何与初等职业教育区分开来,这似乎还是个问题。1996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初、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分别由初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在这里出现的“初等职业教育”不知如何界定?现行的教育机构中,哪些为初等职业教育机构?那些负责短期岗前培训的属“职业培训机构”而不属职业学校范畴?在香港,那种叫“操作工训练课程”的先修中学…  相似文献   

17.
薄弱校这一概念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已经出现过几次,虽然不同时期薄弱校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共性还是非常明显的,即指那些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生源水平、管理机制、办学理念等方面严重滞后,影响长远发展的学校。薄弱校改造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是追求教育民主的需要。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经济社会区域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没有教育的均衡发展,区域共同发展也是不完整的,是不可能持久的。教育的均衡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公平与公正的理念,这不仅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而且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可见薄弱校改造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在山区农村学校负责教科室工作多年,认为学校教科室需要点“鹊桥”情愫,实施“联动策略”,势必能推动农村校教学科研的整体水平,盘活农村薄弱校的教学质量,让农村校的教师乐于扎根农村教育,让农村的孩子不再奔波城市寻觅名校,而是微笑着成长在农村。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学校改进研究是目前国内外教育管理领域研究及政府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英国、美国等政府发起了旨在解决薄弱校教育质量的学校改进行动,也有一大批学者进行学校改进研究。国内伴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伴随着政府对基础薄弱校的改进项目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李培东  胡永平 《辅导员》2014,(20):12-18
两年多来的课改实践让繁峙教育变得更加均衡优质,最先确定的课改校本来是繁峙县中小学校中的薄弱校,在课改整体推进的过程中,这些学校通过改革发展,逐渐构建起各具特色、适合本核实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