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猎户》,是吴伯萧同志于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日写的一篇散文,原收在他的散文集《北极星》里.他在这个集子的《多写些散文》(代序)中,怀着对社会主义祖国赤诚的热爱,号召人们继承祖国优秀的散文传统,多写些散文.他还说,我们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值得写的事物太多了.从壮丽的河山到无尽的宝藏,从增产粮食到林、牧、副、渔,从工厂、矿山到长江大桥,……哪一方面都需要我们歌唱.至于勤劳勇敢的人民,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就更值得我们千遍万遍地颂扬了.”吴伯萧同志,不仅是个积极的倡导者,而且是位辛勤的实践者.《猎户》,就是以真挚的感情、娓娓动听的笔触写下的劳动者的颂歌.文中高度赞扬象猎户这样一些劳动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和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2.
古代作者,行文贵曲折有姿。袁枚说:“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并引诗为证说:“‘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洵知言也。”(《随园诗话》)梁章巨在《退庵随笔》中也说:“朱子尝言:‘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袁简斋亦言: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虽是戏言,亦是有致。”特别是古典小说家,更注意以曲折的故事情节来引人入胜。茅盾同志在论《水浒》的结构时,曾经谈到其情节结构的特点:“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并以林冲的故事为例,指出“故事一开始就指出了那个决定林冲命运的问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材中,周立波的《娘子关前》、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吴伯萧的《难老泉》、《猎户》、王蒙的《论废厄泼赖应该实行》等部分名家作品中的语言庇瑕较多,教材编者、语文教师应该注意。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只赏析、不指瑕,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难免会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4.
贵曲“曲”是文艺创作的特征之一,一切有成就的文学艺术家在创作中都力避平直、板滞,而着力在曲折翻腾上下工夫。古代诗人、文论家有着许多这方面的论述:“文章贵曲折斡旋”、“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贵曲者,文也。”(袁枚《随园诗话》),“文章要有曲折,不可作直头布袋”。(王遗山),“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可成章。”(黄山谷),“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司空图在《诗品》的《委曲》一则中  相似文献   

5.
一走进《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人们看到的是“一带翠嶂挡在面前”。贾政解释说:“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尽入目中,更有何趣?”宝玉也题词道:“曲径通幽。”正是这“曲径通幽”,让人感到一阵曲折幽深别有洞天的欣喜。脂砚斋说:“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这就启示我们:文章的结构布局同园林的布局一样,不可太直太露。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也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换言之,文章只有写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6.
1、总体设计在淡素平易的语言之中,包含着深刻独到的思想,是吴伯萧散文的一大特点,《猎户》亦然。惟其淡素平易,虽列为精讲课文,仍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惟其蓄意深刻,又需在自读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予以点拨,引入深微。加之,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吴的两篇文章:《记一辆纺车》和《菜园小记》;此次对文章的分析,要避免泛泛而谈,集中于主要问题,和对吴文的较全面的认识之上。另  相似文献   

7.
情节是构成小说最重要的因素。《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优秀短篇小说集,作品不仅追求神奇怪异、荒诞不经、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且以简洁精练、以少胜多的手法营造凝练集中的情节,笔法多变、千姿百态。独特的情节艺术处理手法使《聊斋志异》成为我国庆节小说的典范。本文从简洁精练、曲折生动、神奇怪异三个维度对其情节艺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当代文坛上,吴伯萧是一位始终专一地致力于散文创作的著名作家。他的散文独树一帜。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标志着作家个性风格的成熟,《猎户》也别具特色。它们都素淡深逮,具有一种淳厚而自然的美。散文要求真,吴伯萧的散文不论是抒写对延安生活的怀念,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人物的赞颂,总充满着真情实感。这三篇散文既是他在不同历史时期战斗生活的剪影,又是他思想感情的升华,尤其是怀念延安生活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蕴藏着一种内在的情感,显得深沉而厚实,这是因为他写的是亲身见闻、亲身经历,当年的延安生活,充实、壮丽,充满着希望和朝气,艰难困苦压不倒共产党人。作家在抗日战争爆发后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故事情节往往曲折多变,出人意料,甚至让人匪夷所思,欲罢不能,这就是故事巨大的魅力所在。写文章也应该如此。毛宗岗在评价《三国演义》时说:“文章之妙,妙在猜不着。”这“猜不着”不就是情节起伏,构思奇妙吗?《水浒》中写李逵先后杀死四只老虎,手起刀落,毫不费事,真个是英雄,但是却远远不及景阳岗武松打虎那么引人入胜,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就是武松打虎写得波澜起伏,险象环生,能紧紧抓住读者。所以记叙类文章的构思应有情节和情感的水位落差,造成遏止、积蓄、冲击、突破,以形成一波三折,从而产生曲折生动的艺术美,达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似看山不喜平.清代文人袁枚说得好:“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这里的“曲”就是指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悬念迭出,跌宕起伏,妙趣横生。这样的文章张弛有度,吸引人,好看。芦芙荭的小小说《一只鸟》就是这样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1.
《项链》的形式美表现为曲折之美和起伏之美。《项链》的曲折之美首先体现在情节设计上。《项链》全文不过四千字,却写得变化莫测,让你不时感到有意外的别有洞天的发现,其原因之一是情节安排曲折。情节曲折是小说引人入胜的必由之路。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对“曲折”孜孜以求。金代大诗人元遗山和清代诗论家袁子才,都主张诗文宜曲不宜直。评批《西厢记》的金圣叹和评批《红楼梦》的脂砚斋,都说到“文章之妙无  相似文献   

12.
“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脂砚斋语)中国山水园林的妙处全在“曲径通幽”。中国的文学也素来讲究曲折。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由此而知,“曲”是使文章结构精巧的重要特征之一。文章在情节的展开和场面的刻画上有些变化,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才更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而这种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曲折多姿、引人入胜的写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波澜”。在叙事性的文章中,要写出事件的波澜,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善于利用…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文章的情节设计或结构安排上,最忌平铺直叙,像流水帐似的。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说过,“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把情节写得曲折、跌宕才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4.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古今佳作,是因为作者驰骋想象,使文章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文似看山不喜平”,《促织》贵在以情节  相似文献   

15.
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说:"为文不知用旋转之笔,则文势不曲。"清代文人袁枚也说:"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他们都是在说写文章尤其是写记叙文最好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跌宕起伏。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时而落崖惊风,时而小桥流水,引得读者随着情节的起伏、人物的悲  相似文献   

16.
<正>文似看山不喜平,清代文人袁枚说得好:"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这里的"曲"就是指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悬念迭出,跌宕起伏,妙趣横生。这样的文章张弛有度,吸引人,好看。芦芙荭的小小说《一只鸟》就是这样的好作品。一、悬念法  相似文献   

17.
清代文人袁枚说:“凡做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这就是说写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使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  相似文献   

18.
清代文人袁枚说:“凡做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这就是说写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使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  相似文献   

19.
结构·人物·我——《猎户》简析(正标)……《语文学习》82(12)P29《猎户》备课指要(松树)……《语文教学通讯》83①P45《猎户》备课札记(王在沈涛)……《中学语文教学》83③P21《猎户》的思想意义(吕洪年)……《语文战线》83①P22《猎户》备课手记(归翰章)……《语文战线》83①P23《猎户》教学提示与板书参考(容晴)  相似文献   

20.
《草船借箭》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处处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集中体现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一切以大局为重的大将风度。一个“借”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