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暴风骤雨》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解放区文艺界涌现出来的长篇土改小说的代表作,两部小说是对土改政策进行形象化阐释的典型文学文本,两者之间的互文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题选择的时政化;素材处理的典型化;形象配置的阶级化与情节结构的线性化;创作方法的集体化。上述几个方面不仅决定了解放区长篇土改小说表现的范围,而且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解放区长篇土改小说对现实生活的开掘深度。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中的果报故事不能简单地以宣扬封建迷信视之,它是作者的有意为之,包含着劝善惩恶的积极内涵,由最初的自神其教转变成为作者弘扬和阐释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形象化文本。同时,因果报应不仅成为故事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而且成为小说的一种情节结构模式,在小说叙事方面起到了结构作品、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的《少女的港湾》是一部经典的少女小说,本文运用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代表人物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的情节分布理论分析《少女的港湾》,从主题的选择、情节分布与主人公这三个方面观照这部作品之优美动人之处。  相似文献   

4.
德国19世纪印象主义作家奥托·尤里乌斯·比尔鲍姆的长篇小说《褒国的美女》改编自中国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改编的小说没有采用传统小说的模式,利用情节和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而是采用了戏剧语言的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塑造人物性格和展开故事情节。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原著的悲剧主题,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5.
论《汤姆·琼斯》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小说的叙事结构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亨利·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即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汤姆·琼斯》的叙事结构包括情节框架的设计和人物场景的安排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休闲时光     
休闲时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该书写于1980年,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有重大的影响。知识分子中非常流行的“媚俗”概念就是由这本书引发的。昆德拉的小说把空灵的诗意,哲理的探索,与形象化的情节融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7.
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将自己的全部小说分为三类:传奇与幻想小说、机巧与实验小说、性格与环境小说。其中第三类小说因为以作者虚拟的威塞克斯为背景展开情节而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小说”汇集了哈代全部小说创作的精华,引起世界文学评论界的极大关注。威塞克斯小说主要包括《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作品,这些小说都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这是评论家和文学史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无论从故事情节的展开、场景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意象和典故的运用上,都充分体现了哈代以《圣经》为其创作的源泉和主要表现手段。本文以《圣经》为视角,主要通过对小说人物、场景、情节和思想的圣经原型剖析,来解读苔丝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罗曼·罗兰称茨威格是一个"灵魂的猎者",茨威格擅长探索人物精神世界的和描绘人物心理活动。巧妙的构思、戏剧性的情节、悬念的设置以及形象化的语言使其小说有着强烈的文学魅力和艺术特色。通过着重分析其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环境描写对主题思想的体现,揭示了当时社会道德标准对妇女情感的抑制以及女性内心主体意识的复兴。  相似文献   

10.
徐从海 《考试周刊》2009,(39):76-76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小说情节开展要合乎情理,令人可信,就要周全考虑情节发展的合理性因素。《我的叔叔于勒》充分展示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精妙构思,在诸多细节方面作了必要交代,铺演情节具有合理性,令人可信,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1.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而小说巨大文学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说主人公杰伊.盖茨比的成功塑造,笔者应用心理分析方法对作品的人物、主题、情节、作者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2.
导演巴兹·鲁赫曼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但电影的主线情节、影片氛围、人物形象和叙事等方面与原著颇有出入.导演对情节的把握失误,将“美国梦破碎”的主题庸俗化;情节的高潮部分以及一些细节的处理也不够严谨.其中既有自身才能的原因,也有迎合市场需求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The Great Gatsby is a signifi cant classic in American literature.The Great Gatsby tells the love story between young Gatsby and rich Daisy.From the moment they loved each other,they cherished their pure love;to the moment Daisy hurt Gatsby twice,fragile love and crushed American dream came into their life,which indirectly led to Gatsby’s death.Daisy Shadow has swallowed Gatsby’s soul and destroyed his whole life.The sarcasm of the novel also makes people try best to find a good or proper ending to Gatsby,while so many possibilities lead to nothing proper.  相似文献   

14.
The novel The Great Gatsby was written by F·Scott·Fitzgerald.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Part one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novel and its background.Part two is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s-Daisy,Gatsby and the narrator Nick,especially the function of Nick.Part three is an analysis of the disillus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from Gatsby.The last part is the educational enlightenment reflected in The Great Gatsby.  相似文献   

1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悲剧色彩的作品.通过挖掘和分析小说中作者在人物、色彩两方面象征手法的熟练运用,讨论了小说家赋予这些象征实体的深刻内涵,阐释了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作品主题的深化等方面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各种消费现象,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追求享乐和财富的种种生活方式,展现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繁荣期后,开始从传统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变.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表现的各种消费现象及人物命运对现代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爵士时代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不懈地追求着心中的梦想,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梦想最终破灭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盖茨比自己,都对他梦幻的破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美国梦"幻灭是美国文学作品里惯常的主题。《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反映这一主题的代表作。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部小说来揭示"美国梦"虚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侯莹莹 《海外英语》2014,(11):183-184
The Great Gatsby tells a romantic tragedy between Gatsby and Daisy. Throughout the novel romance and mediocrity are closely mingled together. The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mixture of the both that lies in Gatsby and Daisy as well.  相似文献   

20.
"美国梦"幻灭是美国文学作品里惯常的主题.<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反映这一主题的代表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部小说来揭示"美国梦"虚幻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