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述了朱熹与浙江书院的交往,认为朱熹讲学促进了浙江书院的发展,分析了朱熹频繁出入书院,积极讲学于浙江各地的原因,以及朱熹如何利用书院达到他的政治理想,最后,探讨了朱熹留下的遗迹对书院发展的影响和朱熹对书院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为纪念和祀奉这位大师,紫阳书院应运而生。南宋末,在朱熹故里徽州,当地人士与官员一道建成了第一个与朱熹有直接关系的徽州紫阳书院。明清时期,徽州人外出经商,为怀念故土圣贤,以表不忘根本,亦在汉口建成了紫阳书院。  相似文献   

3.
校联欣赏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白麓洞书院讲学时,曾为书院题写了三副对联。  相似文献   

4.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座落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中国古代最早成为讲学场所的书院。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宋淳熙年间,朱熹在此讲学,并为书院确立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此后数百年各家学者兴办书院时所效法的模...  相似文献   

5.
朱熹与中国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与中国书院李才栋朱熹(1130─1200)是我国近古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与书院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后人往往把白鹿薪传当作朱子学脉的同义语,1982年檀香山国际朱子会议期间,冯友兰先生纪庆诗就是这样吟唱的。...  相似文献   

6.
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后,在总结前人办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订立了《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提出了“明人伦”、“穷理”、“笃行”、“修身”的书院理念。此理念既体现了封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又反映了朱熹对书院教育的认识和基本主张。它对南宋及后世的书院学规,日本、韩国等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近现代中国的大学理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也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宋时期,书院大盛。这个时期的书院有两大特点,其一,书院与理学家讲学发生了密切关系,如白鹿洞书院是朱熹讲学之地,象山书院是陆九渊讲学之地;其二,若干书院除进行讲习外,还成为纪念理学大师的所在。例如婺源的紫阳书院是纪念朱熹的,鹅湖书院的建立则是为了纪念朱熹、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等人的“鹅湖之会”。 鹅湖书院建在铅山县的鹅湖山麓。鹅湖山距县城十五里左右,它东望怀玉、西瞰象山,风景秀丽。山上有湖,相传晋朝有一位姓龚的人曾经在此养鹅。因此,后人名之为鹅湖山。 “鹅湖之会”是由吕祖谦发起的。当时南宋统治者面临着民族的危机和尖锐的国内阶级矛盾。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哲学家纷纷向统治者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杰地灵话创新》第二册第2课。【教学目标】1.了解江西书院教育的概貌和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程,掌握朱熹对白鹿洞书院的重要作用。2.了解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文化内涵、教育方针以及学生守则。3.认识《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古代书院教育的重  相似文献   

9.
白鹿洞书院始于北宋。仁宗皇祐末(公元1054年)毁于兵火。一百二十五年后,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由朱熹兴复。全祖望在《答石痴征士问四大书院帖子》中讲:“自金源南牧,中原板荡……岳麓、白鹿以张宜公、朱子而盛,而东莱之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各家之徒偏天下,则又南宋之四大书院也。”朱熹兴复或者说重修白鹿洞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白鹿洞自此以中国教育史上最著名书院的形象树立起来,对后世学校教育,特别是书院的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之始末,本文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杰地灵话创新》第二册第2课。 【教学目标】1.了解江西书院教育的概貌和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程,掌握朱熹对白鹿洞书院的重要作用。2.了解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文化内涵、教育方针以及学生守则。3.认识《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古代书院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今天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朱熹是我国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在闽北创设了云谷、紫阳、考亭这三所很有影响的书院,进行了一系列成绩卓著的讲学、研究、育人活动,推动了闽北地区书院的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杰地灵话创新>第二册第2课. [教学目标]1.了解江西书院教育的概貌和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程,掌握朱熹对白鹿洞书院的重要作用.2.了解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文化内涵、教育方针以及学生守则.3.认识<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古代书院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今天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修复书院振兴理学--朱熹与白鹿洞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为后世所宗,在国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学者。他对南宋和后世书院的贡献,主要是通过兴复白鹿洞书院,为书院确定方针、建立制度、置田建屋、延聘名师、充实图书,并亲自参加教学工作,和学生一起质疑问难,不仅为南宋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树立了榜样,为其后历代书院所遵循,甚至对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朱熹将理学引进书院,书院弘扬理学,理学家自己办学,弟子又办学,书院以扩大理学为范,在理学的指导下,发展更快,其他书院亦效仿之,从而推动全国书院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4.
试论佛教对朱熹的影响何明栋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宋代已是很为兴盛。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朱熹,虽然是以倡导理学著称于世,热衷书院教育留名后代,但在其一生行业实绩之中却强烈地表现出所受佛教的影响。本文拟从朱熹的哲学思想、教育方法、修身理论等方面加以探讨,以就...  相似文献   

15.
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的初始动机是要将其办成官学,①这既与理学书院长期在野讲学得不到朝廷政治认可有关,更与有宋书院官学化的"主动"特征相关联。文章以吕祖谦《白鹿洞书院记》为蓝本,分析了朱熹将书院主动"官学化"的政治因素和政体原因。得出了追寻政治上的"教化权力"与"治统"、"道统"形式上分立,本质上却高度和合的政体文化背景是宋朝书院官学化和朱熹欲将白鹿书院"官学化"的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16.
紫阳学派     
《黄山学院学报》2006,8(4):161-161
紫阳学派是朱熹理学的别称。紫阳山位于歙县城南,朱熹的父亲在歙县读书时,经常到山上游玩。后来朱松任福建尤溪县尉,经常想到读书时游紫阳山的乐趣,便刻了一方“紫阳书堂”的印章,时时把玩。朱松去世后,朱熹便把“紫阳书堂”四字制成匾,挂在书房,又自号“紫阳”。后来学者于是称朱熹为“紫阳夫子”,称其学派为紫阳学派。朱熹去世后,宋淳祜六年(1246年),徽州知州韩补之又以朱熹号“紫阳”,在紫阳山建书院纪念朱熹,理宗赵昀赐额“紫阳书院”。  相似文献   

17.
朱熹对中国教育所作的贡献,再怎么夸张也是不过分的,在私人讲学方面尤其如此。“讲学”,是朱熹恢复(使用)并使之流传的许多种术语中的一种。新儒学兴起后,讲学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被视为代表私人书院的最理想的方法而受到欢迎。朱熹是使书院的理想复兴并给它重新定义的首要人物。在重建白鹿洞书院的过程中,他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的教育制度的开端,但是,书院却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种影响深远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8.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宋初,其时曾得到朝廷敕赐,但规模尚小,生徒不多,办学时间甚短,影响亦有限。白鹿洞书院成为海内最著名书院,实自朱熹兴复始。一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三月朱熹以秘书郎差知南康军来南康,不久即出榜征询有关白鹿洞书院遗址等情。同年秋,朱熹亲自察看了长期废坏的白鹿洞书院遗址,决定加以修复。随即发谍分派军学教授和星子知县筹措兴复诸事。  相似文献   

19.
朱熹<白鹿洞赋>一经问世,即刻在书院引起学子吟诵传唱,历代名流多有追和之作.书院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机构,兼具传播媒介的职能,其集吟诵、传抄、碑刻等传播手段于一体.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的巨大影响、<白鹿洞赋>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科举制度对书院课艺的要求是该赋得以广为传播并成为文学经典的深层动因.书院语境下的文学传播具有理学化、单一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肇始于五代而盛于宋,朱熹起了很大作用。朱熹的哲学被奉为官方哲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工具。而他所创办或讲学于斯的书院,却培养了不少英才;他的思想体系也从不少有识之士,如明末清初启蒙学者中吸取养料。这就有必要根据历史事实,分析研究南宋书院究竟有哪些优良传统、朱熹思想有哪些积极成份值得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