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注重感知数学材料能力的培养陈松坡小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的过程一般是:感知──表象──抽象。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是在这样的认识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但是,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忽视感知过程,忽视感知数学材料能力的培养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学新知识,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是沿着“复习旧知——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消化巩固——具体运用”的规律向前推进的,认知程序的编排只有与此相适应,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为目标,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人脑对学习材料感知、理解、分析和整合的过程。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既要依托原有的数学教学思路,又要拓宽数学教学的前奏,在呈现数学习题之前先呈现数学问题,以让学生有一个从数学问题走向数学习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感知能力,以及抽象能力与建模能力,而也只有有了这些过程,问题解决能力才会自然形成.  相似文献   

5.
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取的绝大多数数学知识是在形象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表象从而形成概念的,冈此,小学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即操作——感知——表象——概念——应用的过程,借  相似文献   

6.
李良泉 《教师》2013,(15):76-76
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由模仿性学习到独立性学习再到创造性学习,由被动地学习到主动地学习再到积极探索,由"不会学"到"会学"再到"我要学"。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阅读与思考,学习运算与运用。一、激发学习的兴趣——感知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理解数学书面语言(文字、符号)的能力,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形成终生受用不尽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其实质就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数学材料的过程。学生阅读数学材料(通常是教材)的方法,其实施过程为:“初读——精读——研读。”一、循着知识脉络初读,重感知数学教材中的公式、法则、性质、概念等,往往只揭示基本的推理和步骤。初读教材,要循“序”而读。沿着教材所揭示的知识发生,发展顺序追根  相似文献   

8.
如何用整体的观点认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规律,从整体上进行改革,是人们思考和研究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改革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 在教学论和教学法著作中,对概念教学的过程一般都表述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系统化。这是从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过程来理解数学概念教学过程的。的确,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一、追根溯源,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知识的发生过程、公式、定理等的探索、发展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观点。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不仅是知识形成的必要前提和准备,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现行教科书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概念——公式——范例组成的纯数学系统,学生看不到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探索过程,只看到完美的结论。至于它们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操作,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因为儿童的认识规律是“动作感知——产生表象——形成概念”,学生的理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直观感知。小学生年龄小,知识水平低,抽象能力差,在学习数学概念时感到很抽象,难懂,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经历和体验,初步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观察,深化概念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数学运用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初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遵循“感知——表象——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进行比较、分析,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3.
准确掌握小学数学概念,才能为数学体系这一"摩天大楼"的建造添砖加瓦,才能为学生判断推理能力的形成、逻辑思维活动的展开铺平道路,才能为计算题和应用题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撑。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可以采用的策略有巧设游戏活动——感知概念;动手开展实验——理解概念;回顾生活经验——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为例,引导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的认识过程,提高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对于所呈现的相同数学材料所收集的信息也不同,这与他们感知数学材料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可以通过扩大需被感知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差别、加强形式化能力的训练、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作用等教学策略来使得学生更有效地感知数学材料中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感知,而形成对数学问题的抽象、表达和运用能力。这只有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获得。要达此目的,教师必须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提倡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能力,这对数学的认识和数学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笔者认为数学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重学生感知过程中的素质教育 教学中的数学知识,原本就是人类经过长期的、大量的、艰苦的实践积累起来的知识。数学课的教学要遵循“认识从实践始”的认识规律,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对概念、公式、原理的感知,而形成对数学规律的认识。 例如:求废料三角形中截得的长方形面积最大的解法。(如图1,BC=2Ocm,AD=16cm)  相似文献   

17.
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感知、记忆与反思.分析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是学生不断更新自己、完善自己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能力的途径有: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给予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指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观念.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人脑对学习材料感知、理解、分析和整合的过程。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学习材料主要包括教材中的课程资源与教材外拓展的课程资源,如主题情境图、  相似文献   

19.
张旺旺 《甘肃教育》2014,(11):80-80
正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和能力。一、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小学生一般通过"感知——表现——抽象——概括"这一过程来理解和掌握概念,为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人脑对外部材料感知、理解、分析和整合的过程。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学习材料的选择不仅影响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抽象与应用过程的理解,还直接影响学习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