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往研究发现,大量MOOC学习者中途退出,课程完成率非常低,这个现象一直困扰着MOOC授课教师和MOOC平台所有者,低课程完成率不是期望的目标,也不利于MOOC的持续发展,许多授课教师和研究者试图改变这种状况,这个现象也因此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分析在此背景下哪些因素对学习者的课程参与和课程完成产生影响,并基于分析结果给出建议,本研究以"学堂在线"(xuetang X)平台的"电路原理一"课程数据为基础,使用Tobit和Logit两个定量分析模型,分别对MOOC学习者的课程参与和完成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动机越强,学习者在课程讨论区和Wiki表现越活跃,即课程参与度越高,同时更有可能学完课程;课程注册时间越早,学习者越容易完成课程学习,也会较多地参与课程讨论;相对于非高校学习者,高校的学习者在讨论区中表现更活跃;个体课程参与度对其他学习者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这些发现对于MOOC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线学习支持服务是影响MOOC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结合ACSI模型和ECM模型,构建学习支持服务对MOOC课程持续学习意愿的影响模型,以273位MOOC课程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确定变量间结构与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和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显著影响MOOC课程持续学习意愿;期望确认、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显著影响MOOC课程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并以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持续学习意愿;期望确认对感知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MOOC课程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为促进MOOC课程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理解学习者MOOC课程学习的体验和需求,是促进MOOC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学习者评论数据挖掘,可以揭示学习者情感体验与课程质量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为分析不同学科课程的差异提供有效支持,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为此,开展了基于学习者视角的MOOC课程质量影响因素研究,首先以文本挖掘技术为基础,客观地从MOOC课程学习者评论数据中提取出课程管理、课程设计、学习平台、学习任务、学习材料、课程教师、课程内容及学习体验八个课程质量影响因素。其次,构建了基于学习者满意度和关注度的KANO分类模型,以评估课程质量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并对两类课程进行差异性分析和对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对人文社科类和自然课程类课程的评价在课程设计、学习材料、课程教师、课程内容及学习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学习任务在两类课程中的评价均为最低;并且通过可视化揭示了不同类别课程的KANO模型分类结果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不同学科课程的特点,提出课程优化建议,对MOOC课程质量的改进与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吸引了众多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在课程讨论区学习者进行课程内容交流讨论,共享资源。参与课程学习的人数规模庞大,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比较复杂。对MOOCs讨论区中学习者交互频度和交互结构进行分析,能够探究学习者在MOOCs平台上学习时是否引发大规模交互、是否提高交互效果的情况。本文选取Coursera平台上某门课程的学习者交互活动为案例,使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结果发现,从参与人数和发言看,MOOCs学习交互属于大规模交互;学习者在交互中更注重交互内容的共享和分析;部分学习者在交互中能够达到深度交互,而大部分学习者的交互程度属于浅层交互;在学习交互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于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引导边缘位置的学习者参与交互方面的作用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类MOOC逐渐应用于教师培训,为更好地进行教师教育类MOOC的迭代与优化,文章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互联网+”时代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慕课为例,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对课堂讨论区学习者的学习收获与课程建议两个版块进行研究,来探究课程对学习者的帮助程度、学习者对课程的需求情况,最终得出课程的相关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6.
MOOC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热点,而移动教学平台是MOOC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基于用户体验蜂窝模型构建MOOC学习APP体验框架,以学习者视角体验国内外MOOC移动终端。研究发现,移动MOOC平台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在整体功能完备性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从学习者视角提出优化建议,以构建强交互、重体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加强讨论区功能,建立实时互动功能;优化界面功能模块,明确目标定位;完善学习导航,明确学习任务;关注无障碍学习,满足终身学习需求;规范版权归属,保护用户隐私;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9,(1):107-113
基于学习者视角,文章首先提出了包含个体特征、学习环境、交互程度、学习成就、满意度等五个因素的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假设模型;随后在清华大学针对48门混合式课程(含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满意度假设模型进行了检验、修订,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最后对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中各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交互程度、学习成就对满意度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个体特征、学习环境通过交互程度和学习成就的中介作用,对满意度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总影响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交互程度、个体特征、学习环境和学习成就。文章研究所得的实证结论,对于提升学习者满意度、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2017,(2):86-91
MOOC平台在提供优质课程资源的同时,也为用户间的知识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文章对果壳网MOOC学院的用户注册数、选课情况和各版块发帖及回帖等相关数据做了统计与分析,指出MOOC学院在知识共享方面存在对用户学习及知识传播缺乏激励机制、课程缺乏实验机制、用户间交流方式单一、版块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果壳网MOOC学院应引入收益驱动模式、增设在线语音学习室、增设虚拟实验室、增设个人资源空间、增设课程原创版块及课程实践版块等,为果壳网MOOC学院更好地实现知识共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以学习者为中心理论的视角,基于“院校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构建了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习成效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依据国际高等教育实践、结合质性访谈,综合设计了大学教育环境、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习性投入及其学习成效量表。以上海九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抽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探究学习成效各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学教育环境对来华留学研究生“认知成效”的影响完全以学生的学习性投入为中介产生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对“情感成效”的影响,相比于其他环境变量的完全间接效应,课程教学环境发挥了更多的直接效应。尽管校园文化氛围对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学习成效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但课程教学和科研训练的环境仍是影响学习成效增值的核心。来华留学研究生在科研训练中的投入最能正向影响情感成效增值。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中国大学MOOC平台课程《计算机网络之基础链路》讨论区的两个阶段:开始阶段和整个阶段的教师和学生言论为主要数据来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内容分析法进行纵向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在慕课讨论区中,缺乏核心参与者的有效组织和引导,慕课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分散,对知识的交互认知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在慕课讨论区发展过程中,教师对交互网络的影响力渐渐减弱,呈现出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趋势,学习者交流的话题也从寻求社会情感的支持为主逐渐转变为寻求知识的共享与论证。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建议从成员交互、有经验人士的参与、自组织建设、组织和引导等方面来促进慕课讨论区的建设,以提高慕课学习者的交互水平。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的推进加快了慕课的发展,在慕课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合理利用这些行为数据可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微课设计与制作》慕课中综合讨论区学习者的交互行为进行分析,从交互网络的密度、中心度、核心-边缘、凝聚子群等方面反映学习者学习情况。结果表明:慕课讨论区中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比较松散,学习者流动性较大;知识掌握仍停留于表层,没有内化;学习者之间缺乏学习情感投入。因此,需从管理层面、讨论区形式、共享性方面加强慕课讨论区建设,以提高慕课学习者交互的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联通主义学习是在开放复杂网络环境中以教学交互为核心的一种学习。cMOOCs教学设计与xMOOCs的教学设计非常不同,主要采用问题支架的方式促进学习者深度交互和联通,但当前对于问题支架促进交互深度规律的研究还十分匮乏。本研究从课程设计者视角出发,运用主题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国内首门cMOOC"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4.0主题学习周中的35个问题支架以及围绕问题支架的278篇博文和786条讨论区回帖数据开展分析,构建了联通主义学习中基于认知参与度的交互深度多层级分析指标,探究了问题支架类型与学习者交互深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情境式、比较式、头脑风暴式、总结反思式和情感态度式五类问题支架中,情境式问题支架更有助于学习者深度交互;学习者基于博客问题支架的交互深度高于论坛问题支架,博客更适用于情境式和总结反思式问题支架,而论坛更适用头脑风暴式支架;问题支架编排应由浅入深、内在联系、螺旋上升,避免学习者交互停留在浅层次。研究对c MOOCs的课程交互深度提升、相关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MOOC学习者的视角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506名MOOC学习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MOOC学习者对于同伴互评的态度趋于正向,其相应的自我效能也较强,因此同伴互评能显著影响MOOC学习者的自我效能,并且同伴互评的次数越多者,其自我效能越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慕课数量和规模已居世界第一,进入了质的提升阶段。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是当前慕课研究的重要任务。创新引入体验价值理论,构建了“社会交互—体验价值—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路径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使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发现,一是MOOC社会交互的正向价值进一步被印证;二是功能体验价值、情感体验价值和社会体验机制对持续学习意愿有影响;三是体验价值在社会交互与持续学习意愿的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改善MOOC平台社会交互设计以及提升交互质量和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学习交互对在线课程质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592门线上一流课程为对象,对课程背景信息、课程讨论区和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中国大学MOOC课程学习交互状况,比较不同情境下的学习交互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大学MOOC课程学习交互总量大但极不平衡;教师参与交互少且反馈不及时;参与课程评教的学生比例较低;学习交互频数在不同学科、院校、教学目标、视频类型和评分标准上存在差异,人文社科课程的学习交互状况普遍好于理工科课程;专科院校开设课程的学习交互状况比本科院校更好;有教学目标表述的课程学习交互明显优于没有教学目标表述的课程;实地拍摄和课堂实录类型课程的学习交互不如可汗学院式等多种技术手段结合的视频课程和演播室实录课程;当评分标准中讨论分数占比在20%-30%之间时,学习交互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数据挖掘软件Weka,对北京大学2015年在Coursera平台上线的一门课程中学员的网上学习行为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对全体学员和有学习成绩的学员的学习行为分析结果均表明:学员的学习成绩与课程网页浏览次数、平时测验总成绩、论坛发帖数、论坛回帖得票呈正相关关系。对无学习成绩的学员学习行为分析结果表明:他们的论坛讨论参与度不高,不重视平时测验。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他们不关注考试成绩和证书,只关注学习过程。基于以上数据挖掘结果,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建议MOOC课程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论坛的发帖,重视课程网页和课件的设计,同时可考虑改进平时测验的内容和方式,关注学习者的需求,以便引起学员注意,让学员积极主动地完成测验。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2017,(3):118-125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使用的深度是影响MOOC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将MOOC和数据挖掘结合起来。文章深入到学习者的MOOC学习过程中,基于数据挖掘的思路,以"电路原理"课程为例,分析了可用于监测MOOC学习过程的三个关键指标:学习者过程学业表现的测量指标、学习者过程学习投入的测量指标和学习者遭遇学习困难后的学习行为指标——这些指标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学习者的过程学习情况。文章的研究,可为数据挖掘与在线教育的有机结合和教师干预学习者的过程学习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我调节学习是成功的在线学习的关键,教师支持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性支持因素,对在线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基于327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线学习者感知的教师支持处于中等程度,其自我调节学习水平不高;教师支持对在线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教师的自主支持和认知支持直接影响在线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而情感支持通过自主支持和认知支持起到间接影响作用。基于此,在在线学习中,需要加强对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诊断和干预,构建以自我调节学习为导向的教师支持体系,优化教师支持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在美国快速发展之际,其在我国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文章提出了推进MOOC发展的关键视角:学习者、资源、平台、学校。文章并从这四个方面整合分析了我国MOOC发展存在的以下问题:网络学习者情感缺失的通病仍然存在;学生流失率高;兴趣激发与作弊阻止难以甄别;资源上MOOC教学模式的实质性创新有待加强,课程存在局限性;平台上存在跨国文化的学习障碍,发展同质化;学校发展MOOC不均衡,校际竞争激烈等。文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包括创建实体化学习群体,加强学习支持服务、适度增加"学习成本",完善评价监督机制;创新MOOC课程教学设计,加强MOOC课程准入和退出机制;平台增加语言选择功能和跨文化背景介绍,建立平台标准;以及构建校际联盟等。  相似文献   

20.
MOOC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国内外MOOC快速发展,然而学习中断现象严重。虽然一门MOOC的注册人数动辄几千,甚至上万,但真正完成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的人数非常少。关于MOOC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目前较少。本研究基于TAM3模型建立了MOOC学习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本课题通过网络和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网络问卷使用问卷星发放,对清华大学的在校生面对面发放,并使用SPSS17.0、AMOS21.0等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信效度检验、路径图分析、变量间总效应计算等。研究表明:学习者MOOC学习意向与学习行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主观规范和有用性感知与学习意向呈显著正相关;易用性感知与学习意向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主观规范、地位、学习适用性、学习绩效与有用性感知呈显著正相关;结果展示性与有用性感知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娱乐性感知、客观使用与易用性感知呈显著正相关;外部支持、计算机偏好与易用性感知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计算机焦虑与易用性感知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在所有原始变量中(不包括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主观规范对学习意向的影响效应最大。对有用性感知影响最大的变量是学习绩效感知,对易用性感知影响最大的是学习者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研究还发现,计算机焦虑对易用性感知的影响被MOOC使用经验显著调节。研究建议加大MOOC宣传力度、鼓励学习者参与、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等对策,改善学习者MOOC学习行为,提升MOOC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