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朗读的要求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三个学段朗读目标具体表述的时候,还是略有区别的。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习用"到"用"再到"能用",在具体达成度上是有不同要求的,这里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对不同学段的朗读要求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对孩子的朗读是以"有感情地朗读"为评判标准的,尤其是低段学生的朗读拔高要求,过高的要求使得课堂的朗读教学变得急躁、盲目、无所适从。基于低段年级的朗读现状,从正确朗读的角度,阐述低段学生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好地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小学三个学段对学生朗读分别提出了如下要求: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面看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差别,但是体现了对学生朗读要求的循序渐进.突出了朗读训练的重要性。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3.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的三个学段都明确提出了朗读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因为通过感情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4.
正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仅有益于学生积累素材、培养语感,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强调要加强朗读,并将之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朗读的目标要求在各学段的表述分别是这样的: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  相似文献   

5.
正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多次出现"朗读"一词,在"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各个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再次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  相似文献   

6.
方飞 《教师》2009,(23)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中高三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正力显了新课程提倡的"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7.
谈朗读教学     
李莉 《成才之路》2013,(23):59-59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语文教学在朗读上的要求一样:"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8.
<正>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的语文教材重大改动之一就在于强化诵读,明确地增加了背诵的数量。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视的地位。那么,如何应用有感情地朗读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呢?一、应用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说,我认为语感  相似文献   

9.
陈敏 《广西教育》2012,(1):82-83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关于朗读,《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区别仅仅在于“学习”、“用”、“能用”这几个字上,然而,要让学生从学习模仿到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三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1~9年级各阶段朗读训练都有明确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相似文献   

12.
黄丹青 《家长》2023,(21):125-12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朗读是一个把“无声”的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文字的过程,强调脑、耳、口、眼的协同,是一种创造性阅读活动。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读得流利、正确、富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流利、正确、富有感情,这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低段学生的朗读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小学语文低段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现状,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1~9年级各阶段朗读训练都有明确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第三学段(5~6年级)到第四学段即初中各年级提出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习"到"用"再到"能用"虽用词略有差别,但真要落到实处、训练到位,不下真工夫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很重要,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语文教学,以讲代读仍大有人在,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使得课堂空气沉闷,导致学生朗读能力差。语文老师应充分认识朗读的重要性,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每个学段都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课堂为学生学习言语搭建了平台,而朗读是学生感知言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在语文课堂上,常见这类现象:无论读什么类型的课文,学生朗读时总是拖沓无力,没有精神,抑或是速度越来越快,"赶起了火车",在场的语文教师并没有对此类现象产生重视或进行干预。还有一种现象,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大部分学生依旧是双眼无神,如同"小和尚念经"般敷衍了事,待学生读完后,教师急急忙忙就开展下一环节的教学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个学段就阅读方面提出的共同要求之一。可大部分教师只重视了朗读的"正确、流利",而忽视了"有感情",甚至认为能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年级学段中有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是在平时的朗读教学中,教师总是草草地结束了朗读,缺乏有效性的指导,这样,学生的朗读错误率高、读得不流利、没有感情等情况时常发生。朗读要怎么指导呢?教师应当重视指导低段学生在读准、读通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朗读指导,优化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17.
颜雪冰 《考试周刊》2014,(12):58-58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而且要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何为"有感情"?应该是能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会读者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果仅仅是力图表现作者之情,而少自我之情;或者是自我之情澎湃,而无视作者之情,则皆不能谓之为"有感情"地读。文章围绕对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的指导方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且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欣赏和评析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朗读不只是简单地见字读音,而是一种语言艺术再创造的过程。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作为低年段的语文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朗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基础,而重点和难点在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从技巧入手,如告诉学生:这句要用欢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朗读教学的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级教师孙双金说"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我认为"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教学的规范,也是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效指导的三部曲,必须循序推进,步步为营,才能奏出低年级朗读教学的和美乐章。一、指导正确地读—"磨刀不误砍柴功"用普通话正确地读,是学生朗读课文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最低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