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年教初三,年年会接触到一批陌生的学生,于是每年秋季开学初的第一堂语文课——“绪言课”也就成了我给学生的第一个见面礼,“第一道菜”。元代乔吉曾概括剧词写法应为“风头、猪肚、豹尾”,即文章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虽然他说的是对写文章的结构、层次要求,但对语文教师而言,讲课亦应如此。一堂课可以这样,那么这开学初的第一节语文课,语文教师是否也能把它做成一个学期的“风头”呢?须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啊!绪言课上得生动,上得活泼,上得有特色,可以让教师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播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是师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沟通知识的桥梁。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怎样恰当地运用它,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探讨。一、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极为丰富,且每一方法都有其成功之处。具体使用哪一种方法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切不可墨守陈规。道理很简单,教学方法是手段、是工具,就象木匠手中的各种工具。首先,要因课而异。所谓因课而异是指不同的课程要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切不可生搬硬套。实际上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在某一课程的教学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其他课程不…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课才算得上一节好课 ,这大概也是一道不易找到标准答案的题目。且不说众口难调 ,就是众人的口味“调”得一致了 ,还有个“教无定法”的问题。但有一点恐怕大家都得承认 ,这就是师生之间能形成和谐而有机的配合 ,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最终还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大概也是上好一堂课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说到“配合” ,有一个问题恐怕先得理理清 ,这就是到底是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 ,还是教师配合学生的学?按传统的看法 ,恐怕认为学生配合教师的居多。即便在今天有关某堂课上得成功与否的讨论中 ,我们仍可以听到诸如“教师教得得法 ,…  相似文献   

4.
课堂不仅是传承知识的场所,也是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因而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主张教师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魏书生老师则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而要创设其乐融融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具备高超的教育艺术,还要学会巧用幽默这支“神笔”,把课堂点缀得活灵活现、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5.
误区一:缺乏正确的评课思想有些园长认为,评课就是给教师的课挑“骨头”。他们认为,越能挑出“骨头”,越能说明园长有水平。有的园长甚至认为,对那些“不听领导的话”的教师,即使课上得再好,也要找出几个问题来压一压他。这些园长将“评课”当作自我显示、打压教师的手段,这种评课的动机是错误的。因为评课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教得好,哪些方面教得不好,进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误区二:过分关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主题描述 曾经有幸零距离聆听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与一线教师交流,吴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把课上得更厚些”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记得当时吴老师用北京市一名青年教师的课例来阐释,将“把课上得更厚些”的思想形象地层层呈现给我们。两年来“,把课上得更厚些”一直指导着我观一线教师的课。  相似文献   

7.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一、课要上得质朴实效时下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孩子的课文还没读上几遍,教师便开讲起来。或教师自己“唱独角戏”,或任由孩子“东拉西扯”,或多媒体“一灌到底”,或师生“才艺展示”……真可谓“热热…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的是语文,学生学的是母语。”因此,我们当然要关注师生教与学的活动。看课,就要看教与学。“泛语文”的做法不可取,哗众取宠的“表演”更要摒弃。  相似文献   

9.
一百个教师教同一篇课文会有一百种课堂情景,这是语文课多姿多彩的一面。它是符合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是师生在不同教学背景下生成不同课程内容的必然反映,是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应有状态。但是,无论课堂怎样多姿多彩,语文课毕竟要成为语文课。有一些课曾经红极一时,后来饱受诟病,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一味追求新鲜的同时,忽视了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的决定性作用,把语文课上得不像语文课了。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师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的一部分,要增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活”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活”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语文.首先姓“语”.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别的学科,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内.把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我想用如下三个“味”来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2.
笔者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一次优秀课评选活动。课后,笔者在同部分听课老师进行交流时,不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教师教得不错,可惜学生配合得不好。”言下之意是课上得不好是因为学生不会“配合”,并非教师教得不好。这就奇怪了,新课标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其量不过是平等中的首席罢了,怎么会冒出学生配合老师的问题呢?是不是这句话的  相似文献   

13.
一、追求思想品德课堂真实的意义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样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本色。真实是课堂产生活力的基础所在,更是思想品德课堂的生命,惟有真实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的价值得以体现和提升。1.求真是实现师生人格互动的需要真善美是人类永恒追求的最高境界,其中“真”是基础,“善”是枝叶,“美”是结果。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真经”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让学生追求真善美,首先教师自己要追求真善美。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育人中更要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4.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让学生真正地做到享受课堂。那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上课是教师把教学设计面对学生付诸实践,说课是教师把教学设计面对教育工作者进行说明。应该说,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质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说课是教师研训乃至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一般来说,说课要说明一堂课“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教得怎么样”这样几个基本问题。我们认为,教师们在说课的时候往往“怎么教”说得比较多,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教师应把“教为中心”变为“学为中心”,把“师为中心”变为“生为中心”.教师应注意避免一刀切,搞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应合理使用教学媒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切不可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是否得当.教师还应处理好课堂内外的关系,切不可认为课上学会了就一劳永逸,课下就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了.对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话题很多,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来读到一些特级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颇受启迪。特级教师确实有他们的独特之处。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都能象他们一样,认真刻苦地探索语文的特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课就一定上得好。这样,孩子们该是多么幸福啊!特级教师究竟“特”在哪里呢? 教书和教人如何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知识教学的关系呢?北京市景山学校特级教师马淑珍在一堂识字课上教“骂”字,确实教得不一般化。讲了字形、字音  相似文献   

18.
每次听谭亚叶老师的课,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兴奋,让人沉醉于教师用高超的技巧,来找到教学的突破口,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实现师生的互动的过程。和以往的课一样,这堂课上得也很精彩,整体上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学生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该是教师教的有效。课上得好不好,关键在教师。从教师教学实践的角度来分析,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并倾听)、有效激励。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一套传授知识的本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青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设计的六步课堂教学结构的第一步是“定向”.所谓“定向”也就是要求师生首先确定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魏老师把“定向”放在第一步,可见它的重要.那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有哪些功能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教学体会,就教于同仁.一、定向功能.所谓定向功能,就是指师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给教师教、学生学指明了方向.因为有了教学目标,课堂上教与学的方向明确了,能避免教师教的随意性,能克服学生学的盲目性,符合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