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课文后练习的编排看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对五十多年来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后练习题编排的分析中,可划分出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3年):课文后的练习从无到有,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传授。第二阶段(1963~1978年): 课文后练习简约、明确,强调“双基”训练。第三阶段(1978~2000年):课文后练习从简单走向繁复,注意体现训练过程,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第四阶段(2000 年~):语文课改的根本点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体验、感悟和积累,强调语文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汉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是汉语文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关于助读系统的语言表述是人们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以高中汉语文教材为例,从多个角度对汉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语言表述进行评价。鉴于汉语文教材中助读系统的重要地位,正确的语言表述评价会指导教材编写者,并引导教材的使用者,让助读系统更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震霄 《现代语文》2005,(5):118-120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育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狭义上的教材指的是语文教科书.语文教材一般认为具有如下几个基本要素,即:课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的要素系统对中学生的写作要求未能具体、合理地体现出来,缺乏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重视教材助读系统的设计,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化学教材是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工具,助读系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以新鲁科版必修教材为例,对教材的助读系统进行分析,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如何使用助读系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语文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刷新,从致力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到培养素质、提高素养,对语文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认识渐趋完善。30年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1991年),主要特征为培养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第二个阶段(1992~2000年),主要特征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语文训练;第三个阶段(2001年以来),主要特征为提高语文素养和加强语文实践。30年来小学语文教育在课程、教材、教法、教学评价与教学研究等诸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和检讨。  相似文献   

6.
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要素,具有“便教利学”的功能.然而,教学实际中助读系统的有效利用情况堪忧.助读系统部分内容的位置不当,多寡不一等问题,以及教师教学中对助读系统弃置不用,用之不当等现象突出.究其原因还在于人们对助读系统进行构建的理论准则认识不清.文章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认为:建构主义为助读系统的构建提出了要求;建构主义理论为助读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标准;建构主义理论是助读系统各材料要素呈现顺序和呈现方式的准绳.经过以上分析,以期对助读系统的完善和教师的有效使用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语文教育重视对学生思维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新课改后,我国的语文教育同样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中国的语文教育在实现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发展上还有待提高。本文将立足于对《美国语文》和我国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这两套教材的助读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存在的差别,并从中挖掘《美国语文》对我国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编排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教材助读系统是指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一系列材料,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文提示、注解、题解,作者介绍等。精心设计一套详细完备的教材助读系统,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依据。可是我们现行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却在逐渐弱化,并且还有专家倡导助读系统要从简,认为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材的助读系统究竟该不该简化?建立怎样的助读系统才真正有利于学生阅读?近日笔者阅读了同心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美国中学语文教材,将其助读系…  相似文献   

9.
在素质教育的视角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是培养学生素养的基本学科,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文章主要论述的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其与高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相辅相成的关系,并针对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提出高中语文助读系统的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续本刊2002年第11期) 2000年秋季,实验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国家级、省级实验区内,有两套初中语文教材在同时运作.一是初二、初三年学生继续使用2000年版的九义初中语文试用修订本教材(简称修订本教材);二是新入学的初一年学生,开始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简称实验教材).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裁决,是人民大众意志的选择,也是共产党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18.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