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丽英  钮鹰 《早期教育》2001,(15):29-30
生活中的科学是指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内部所蕴含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道理。在南师大教授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启动实施了“生活中的科学课程研究”这个课题。旨在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着眼于幼儿身边的有趣的科学现象,精心选择生活中的科学为教育内容,引导幼儿经历“生活”,扩充幼儿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李佩艳 《吉林教育》2006,(10):48-48
新编《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通过“观察大树”、“寻访小动物”和“寻找淀粉的踪迹”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科学。那么如何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精神,上好新编《科  相似文献   

3.
Q问Q答Q科学     
除了向我们提问题,还可以向其他读者出“Q问Q答Q科学”的问题呀,大家可以来个比赛,看谁出的问题既好玩又新鲜。我们会选出好的题目用在“Q问Q答Q科学”这个小板块里,记得答案也要一起告诉我们哦。如果能留下一个联系电话就更好了,请放心,我们绝对会保护好大家的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4.
在陈丹青眼里,鲁迅无疑是“好玩”的,但大先生的这种“好玩”,是一种寓庄于谐、大智若愚的好玩,是一种人格的张力和维度,是“好玩”中的至高境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好玩”中走过来的,尽管这种“好玩”不能与鲁迅先生的“好玩”相提并论,但它同样是我们成长的养分,  相似文献   

5.
陈娟 《山东教育》2009,(10):42-43
设计思路 本活动是根据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预设产生的,贴近幼儿生活,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纲要》精神。“纸蜻蜓”的折法很简单,但转落起来又美丽又好玩,它还会因为某些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孩子们掌握深奥的科学知识——“纸蜻蜓”旋转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他们的心灵世界是蕴藏着巨大的探究潜能的,他们对所接触的任何事物都有兴趣去探究。所以我们应该让科学教学中的观察、制作、实验、探究等活动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吸引学生一步步深入科学探究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教学》2004,(5):46-47
“实验铁人赛”是索尼探梦科技馆常年举办的一个实比赛项目。比赛的宗旨就是用我们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设计新颖有趣易操作的实验,向孩子们解释生活中的科学道理或者演示科学原理。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科学课程实施的途径很多,但是大多都是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活动来实施的。现如今,仍有很多的幼儿园重教学,轻游戏!谢尔曼认为科学是有规则的游戏,因此可以把科学变成好玩的游戏。  相似文献   

9.
浮沉子是科学教学中的一个经典实验,即好玩有趣又有探究意味。有教材在“沉和浮”的资料库中介绍了利用笔帽和橡皮泥制作“浮沉子”的方法,但这种制作方法不易调节,且橡皮泥时间长了也会“化”在水里。我们找到了一种材料,制作更简单的浮沉子——吸管浮沉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刘菊慧 《学周刊C版》2010,(11):133-133
科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创造新生活”。以“生活”为基石的科学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持久,有利于学生建构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可是在实际的科学教学操作中,往往忘记了这一条“真理”,科学成了生活的副产品。我们总是在生活中寻找科学公式,需要的时候提出来;不需要的时候忘记它;没有把科学教学真正地融人生活。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科学活动,享受真正的科学生活呢?这将是科学教学获得解放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教学》2005,(4):50-51
“实验铁人赛”是索尼探梦科技馆常年举办的一个实验比赛项目。比赛的宗旨就是用我们身边的随手可得的材料,设计新颖有趣易操作的实验,向孩子们解释生活中的科学道理或者演示科学原理。  相似文献   

12.
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对周围的科学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但受其年龄及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观察的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吹泡泡”游戏既好玩又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很喜欢。注意力容易.集中,也能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因此,我们以“吹泡泡”游戏组织活动,引导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游戏情境中,通过自主操作与观察,感知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教学回归生活,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紧密融合,积极创设生涪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潘清境中,让科学课程充满生命活力,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成人教育科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研究课题。毫无疑问,在思考成人教育科学体系以及它的发展之前,首先有必要回答“什么是成人教育科学”这个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几乎在任何文献、著述和资料中,都没能看到有关“成人教育科学”概念的专门讨论及其定义表述。这样就使“成人教育科学”概念分析首先具有了它的创新意义。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科学”隶属于整体的“教育科学”,而“教育科学”概念又是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概念的派生。因此,我们试图从“科学”概念着手,经由对“教育科学”概念的阐述,进而来尝试着推导和阐明术语“成人教育科学”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5.
在陈丹青眼里,鲁迅无疑是“好玩”的,但大先生的这种“好玩”,是一种寓庄于谐、大智若愚的好玩,是一种人格的张力和维度,是“好玩”中的至高境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好玩”中走过来的,尽管这种“好玩”不能与鲁迅先生的“好玩”相提并论,但它同样是我们成长的养分,人生的财富。  相似文献   

16.
科学创见     
即使科学进入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使世界已经铺满了鲜花和橄榄枝,我们也无法回避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与认识……  相似文献   

17.
如何处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问题之一,近年来专家呼吁基础教育应该与儿童的生活相融合。当幼儿教育应该“崇尚天性。回归自然”的观点得到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广泛认同后,该如何做,便成为从观念到行为转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本探讨的是将“教育回归生活”落实到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享受科学’为核心,让科学课堂更富人情味:让科学课堂返朴归真,走出因追求新奇而造成的虚伪美丽;让学生把探究当作内心需要,成为认识生活,服务生活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小学科学的老师们在“区域性大众教研活动”中共享集体智慧,追寻科学教学的理想境地。一路风尘,一路收获,时过几载,课改之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些好玩、新颖的杯具,可不是网络上盛传的“悲剧”哦。有了这些有创意的杯具,喝水的时候心情也会好不少,“悲剧”就变成了生活中的小小“喜剧”。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07,(7):4-27
彤彤姐姐: 在做本期杂志之前,我们向大家发出了出题的邀请。条件是必须出一些很有趣,很好玩同时也很难回答的题目!以下同学积极参与了出题的过程,他们出的题可能是平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题目,可能有的题目对于大家是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