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高中阶段有时会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来检验二氧化氮气体,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使用的是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湿润后,二氧化氮遇水会产生具有氧化性的硝酸,也可能会氧化碘离子。针对此问题,通过化学实验来探究到底是二氧化氮还是生成的硝酸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实验结果表明:该过程中,是二氧化氮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氮和溴蒸气都是红棕色的气体,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通溴蒸气,溴可把碘化钾里碘置换出来,生成的碘单质遇淀粉变成蓝色。 2KI+Br_2=2KBr+I_2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遇二氧化氮气体,同样也会发生反应。 NO_2+2KI+H_20=N0↑+I_2+2KOH这是由于二氧化氮具有氧化性,可把碘化钾里的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也变成蓝色。因此,无法用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来鉴别这二种气体。  相似文献   

3.
以铁钉作阴极、石墨棒为阳极,在U型管中做电解饱和食盐水演示实验。在引导学生观看两极产生气泡,并用酚酞试液滴入阴极区变红,用湿润的Kl-淀粉试纸放在阳极管口变蓝,启发学生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后,为了防止学生误认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一定是H2、Cl2和NaOH,促  相似文献   

4.
卤素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5题,共45分.1.不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色的物质是().A氯化钾;B溴水;C碘酒;D氯气2.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应为:2Br- Cl2=Br2 2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B氯气是还原剂;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3.检验集气瓶中氯气是否充满的正确方法是().A将干燥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瓶口;B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于瓶口;C将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放在瓶口;D将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瓶口4.下列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盐酸与铁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行对比实验方法,对淀粉碘化钾酸性溶液变蓝色实验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演示淀粉碘化钾变蓝色实验时,最好选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滴加2~3滴2.0 mol/L的硫酸溶液,且试管要密闭,不同温度下该实验现象的对比明显。改进后的实验, 安全简便,时间适中。  相似文献   

6.
1 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化学1(必修)37页设置了氯气的性质的演示的系列实验:①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蘸在玻璃棒上,并将试纸靠近集满氯气的集气瓶口,观察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7.
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本)P2页指出:氯气有毒,有剧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粘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剧烈疼痛和咳嗽,吸入较多量的氯气会中毒致死。而高中化学第三册(选修)课本P63页实验24用石墨棒作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时,对生成的氯气未作任何处理,而是直接逸散到教室里,既造成环境污染,又严重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笔者对此实验作了如下改进,效果较好。图1  取一根两端带支管的U型管和两支小试管及带橡皮塞的导气管,进行如图1所示连接。通电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阳极上有大量气泡产生,湿润的红纸条褪色,湿润的KI淀粉试纸先…  相似文献   

8.
实验可以“答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一时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例如,高一课本第114页第4题“怎样鉴别二氧化氮和溴蒸气?”,有的学生的答案是“Br_2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兰而NO_2不能”。初步看来这个答案也有一定道理,但 NO_2也是氧化剂,在课本上也可以看到 NO_2与 Br_2的氧化能力差不多,但 NO_2能否氧化 KI 呢?这就可以通过做实验给予  相似文献   

9.
1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化学1(必修)37页设置了氯气的性质的演示的系列实验:①将湿润的淀粉一碘化钾试纸蘸在玻璃棒上,并将试纸靠近集满氯气的集气瓶口,观察实验现象;②将有色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氯气中,观察实验现象;③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一支充满干燥氯气的试管中.将一根光亮的铁钉和一团湿润的棉球放入另一支充满干燥氯气的试管中,观察铁钉表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卤化银在光的照射下发生分解的性质叫感光性.在教学中,我这样做卤化银感光性的演示实验,效果很好.一.实验操作1.AgCI或AgBr的制取:把硝酸银溶液跟适量的NaCI或KBr溶液反应,产生的沉淀用滤纸过滤,将沉淀在暗处阴干,就得AgCI或AgBr.2.把附有约1克AgCI或AgBr的滤纸放在玻片上展开,用润湿的碘化钾淀粉试纸贴在直径为6cm表面皿的凹面上,将表面皿倒盖在AgCI或AgBr上,凹面朝下.3.将玻片放在阳光下曝晒,片刻后,AgCI或AgBr变成黑色,有银析出;Cl2或Br2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成蓝色.卤化银感光性的演示实验@陆英麟$广…  相似文献   

11.
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试纸有: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醋酸铅试纸等。试纸一般是用滤纸浸泡不同的指示剂溶液,晾干后而制得。试纸一般是用来检验一些溶液的性质或判断某些物质是否存在的。在试纸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2.
“电解”的概念,在不同版本的中专化学教材上,都是采用电解氯化铜溶液的演示实验引入的.实践证明:1.实验时间太长.使用四节干电池,电压为6V时约需8分钟;2.现象不明显.接通电源3分钟后,阳极碳棒上才出现较多气泡,8分钟后才可使管口上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稍有变色,阴极碳棒上只有底部覆盖少量铜,必须取出碳棒才能使学生看到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3.
李嘉 《化学教与学》2014,(2):63-63,53
在使用MnO2对H2O2的催化制氧的实验中,将制得的氧气通入到了淀粉碘化钾溶液,结果发现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异常现象。对此作者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对此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并做出了合理的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14.
原理:当潮湿的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时,可生成臭氧、磷酸和亚磷酸.臭氧化学反应活性很高,可将PbS氧化为PbSO。,把KI氧化而析出I。实验方法和现象:将新切开的白磷数小块置于盛有少量水和碎玻璃的试管底部,使白磷半面沉入水中,半面露在空气中,然后套入带有湿润的碘化钾试纸和用硫化氢熏黑的硝酸铅试纸的胶塞,盖紧.几分钟后,使有臭氧生成,碘化钾淀粉试纸显蓝色,用硫化氢熏黑的硝酸铅试纸,由黑色变白色.实验优点:操作简便,省时易行,内容新颖,把制法和性质的实验处于同一装置中进行,便于观察,是一个带有创新的综合性实…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电池实验微型化且便于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笔者把有些典型电池实验改在试纸上进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实验步骤:在桌面上铺一片塑料薄膜,在薄膜上放一小片试纸(或滤纸),在试纸中间滴上约3滴电解质溶液,再在湿润处压上附有导线的两个电极,两电极相距约1-2厘米.若是电解池实验,所加电压是3伏,若是原电地实验,把两电极的导线相连.约1-4分钟后取下两电极,观察两极区的颜色变化.二·实验结果:笔者设计了五个典型电池实验,结果如下.电极反应:①4OH-41,=ZH。O+OZT@ZH++Ze=H。T②ZI--Ze=Iz④…  相似文献   

16.
教材上做此实验,是按三个反应、六个步骤、一个操作(革取)来进行的.笔者将此实验设计在“两管”(即U形管、玻璃管)之中完成,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对比性强,现象明显,且无有毒气体逸出,可谓一样多得.一.实验装置:见左图一一.实验操作:1.向U形管中加入Zg左右高锰酸钾粉末,2.取一根sxl50mm的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在图中“4、5、6”处贴上滤纸小旗,分别滴3滴饱和NaBr溶液、饱和KI溶液、淀粉碘化钾溶液(从上到下).3.另取一同样的玻璃管,两端各塞入一小团脱脂棉,分别滴入饱和NaBr溶液和淀粉碘化钾溶液,并各接一橡…  相似文献   

17.
从两篇文章的疑问出发,借助实验探究和理论计算,发现碘化钾淀粉溶液遇氧气不变色是因为氧化生成的I2在碱性溶液中歧化生成IO3-。定性分析了碘化钾的氧化反应速率与歧化反应速率的大小和影响因素,发现碘化钾淀粉溶液遇氧气是否变色取决于上述两个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  相似文献   

18.
淀粉—碘化钾试纸是中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试纸,它的作用是用以检出气体氧化剂特别是游离卤素(Cl2、Br2),作用时变蓝色,一般是自制自用,据了解,很多中学实验员或化学教师是这样制备的:将可溶性淀粉和KI直接溶入冷水中,将滤纸浸入,取出晾干.这样制得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氧化剂(Cl2)等不是变蓝色,而变黑色,给学生造成了错觉,笔者经过反复多次的实验,认为以下的制法是比较好的:将4克可溶性淀粉与20毫升左右的水搅和,在搅拌下向其中加入250毫升的沸水,再加入1.5克KI和1.5克Na2CO3·10H2O,然后用水稀释至500毫升,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用Cu—Zn原电池,铜棒做电极,硫酸钠溶液做电解液(滴入酚酞溶液)的实验内容作了改进,做原实验时很难看到溶液有颜色的变化;而改进后的实验用Cu—Mg原电池,石墨做电极,碘化钾溶液做电解液(加入少量淀粉溶液和酚酞溶液),做此实验时立即可看到溶液颜色的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明显度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借助pH传感器实时测得电解CuCl2溶液过程中两个电极附近溶液pH的变化。实验过程中发现阴极附近溶液pH>7呈碱性,阳极附近溶液pH<7呈酸性。基于这个发现查阅资料从微观角度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实验过程中,利用阴极析出铜的同时,也有气体析出这一异常现象,开展了趣味实验——在气泡中长大的“铜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