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片断一】(师生共同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师:怎么来测量圆的周长呢?都需要什么工具?生1:可以用绳子测量。用绳子先绕圆形物体一周,然后用尺子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生2:也可以采用在尺子上滚动的方法。先在圆形物体周长的某部位做个记号为起点,对准0刻度,开始滚动,一直滚到有记号的地方,它走过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师:概括得真好。下面请小组合作测量自带学具的周长。  相似文献   

2.
提出问题 ,寻求策略 ,解决问题 ,是“问题解决”的精髓。下面是运用“问题解决”思想 ,教学“圆的周长”的一个片断。师 :现在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请同学们利用自己的学具圆 ,动手操作 ,大胆实践 ,看看测量圆的周长有哪几种方法?师 :(学生测量完后)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生1 :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来量出它的周长。生2 :用线绕圆一周 ,拉直量出它的长度。生3 :把圆环截断拉直量出它的周长。师 :这些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师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教师拿出一个系有小球的绳子不停地转动 ,形成了一个“虚圆…  相似文献   

3.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老师问学生:“怎样量5分硬币的周长?”学生通过预习会回答:“用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便可知道此5分币的周长。”教师在肯定此方法后又提出:“怎样量啤酒厂的圆形大水池周长?”可能学生会说:“用皮尺绕水池一周.即可量出水池的周长。”教师继续提出:“用绳子绑住粉笔头旋转一周.形成的轨迹也是圆.又怎样量此圆的周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教例一〕圆周长的计算。(河南省实验小学刘可钦老师设计)在学生理解了“圆周长”的含义之后。师 :(拿起学生的学具圆形硬纸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圆的周长呢?生1 :我们可以用细绳绕圆一周 ,然后放开细绳 ,量出长度就行了。生2 :先在圆边上做个记号 ,从记号开始 ,把圆在纸上滚动 ,再到记号结束 ,量出两个记号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师 :(出示一个软布剪成的圆片)这个圆的周长该怎么求呢?是啊 ,前面的方法都不行了 ,怎么办?学生在经历了片刻的沉默后 ,有人发言。生3 :可以把它对折 ,再对折 ,折成若干等份后 ,量出弧长就行了…  相似文献   

5.
师:(出示一个圆形铁环)谁有办法量出这个圆的周长?生:把圆环拉直后测量。(学生实际操作。)师:这种方法叫做“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师:(继续出示一个圆纸片)谁会量它的周长?生:(思考、讨论)可以通过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的办法来量出它的周长。师:想得妙!?..  相似文献   

6.
<正>学校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五年级小周老师执教《圆的周长》。上课铃响后,老师出示圆形茶杯盖。师:"这个圆形的周长在哪里?谁能上来指一指?"(一生上台指)师:"如何知道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生1:"用棉线绕茶杯盖一圈,拉直棉线在直尺上量一下就知道了。"师:"很聪明的办法。其他人还有不同办法吗?"生2:"把茶杯盖直接放在直尺上滚一周,就能滚出周长。"师:"也是一个智慧的办法。"生3:"老师,他们的办法书上都有,不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借助于学具操作,不仅可以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发展,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时,首先请学生测量出一分币、二分币、一元币的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周长后。我接着提出“圆形水池的周长怎么测?”迫使学生另辟蹊径,想出“绳测”的方法。这时我又将一个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形成圆,问:“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测吗?”实践证明:“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那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浪化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  相似文献   

8.
上课开始 ,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教师提问 :“圆的周长是否也与圆内某条线段长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呢?”先出示可剪断的铁丝圈 ,将其剪断拉直 ,采用化曲为直的办法 ,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周长 ,再给学生硬币、瓶盖、圆铁板等不能剪开拉直测量周长的圆形物体 ,要学生寻找测量周长的方法。学生可能用绕线或滚动法 ,得出几个具体圆的周长。此时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既不能拉直也不能滚动 ,要求学生观察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量有关。学生通过讨论 ,发现直径越长 ,周长越大。之后 ,测量前面几个圆的直径 ,与所量得的周长比较 ,计算出各…  相似文献   

9.
1.理解圆周率概念。(1)全体学生摸摸自己的学具圆,边摸边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2)电脑验证:蜗牛爬行围成圆周轨迹并闪烁这个圆的周长。2.探讨圆周长的测量方法。(1)四人小组利用学具一起研究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圆的周长。(2)请个别组的同学演示交流测量方法。①绳绕圆周测量;②把圆放在尺子上滚动测量;③把圆环截断拉直测量;④布做的圆可以对折或再对折测量;……小结:上面几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具体做法不同,但是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教师打开教室吊扇,扇叶旋转形成一个“虚圆”。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 教学“圆的周长”时,在教师的“精心”启发下,学生终于想出了多种方法:①用一根绳子缠绕圆形物体周长一圈,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形物体的周长;②在圆上先做个记号,再将这个圆放在米尺上滚动一圈,观察所滚过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③在胶带起始的地方做个记号,然后把它拉直剪断,用尺子量出胶带一圈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④把圆形纸圈剪开,再拉直,量出纸圈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⑤把纸片对折、对折、再对折……量出弧长,再乘份数,就可以求出圆的周长……在探索“圆周率”时,引人了“龟分”思想,介绍我国古代《周髀算经》中的“周三径一”、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杰出贡献,以及欧洲数学家欧拉对圆周率π的命名等等.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合理猜想1.认识周长公园路线图师:上星期六,叶老师带着侄儿小明到公园玩,来到公园入口处,公园里有圆形和正方形两条路线,我在入口处等,让小明选择一条路线能尽快回到我身边,你们觉得小明会选择哪条路线?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正在学习初中数学的圆这一部分时,学生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思考题:取两枚大小相同的硬币,将其中一枚固定在桌上,另一枚沿着固定硬币的边缘无滑动滚动一周,那么滚动的硬币自身转了几圈?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常常这样认为:两枚大小相同的硬币相当于两个等圆,一个圆在另一个圆的圆周上滚动一周,两个等圆圆周上的点恰好完全重合,那滚动的圆当然也自转一圈了.而实际上正确答案是2圈.老师们在解释正确答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有趣的题目,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要做对它还真不容易呢。取两个伍分的硬币,B硬币平放在桌面上,A硬币“立着”紧挨着它的圆周慢慢向前滚动。当A硬币滚到原来的起点时,问A硬币转了几圈? 很多人不加思索地说:“转了一圈。”也有人若有所悟:“两圈。”究竟转了几圈呢?应该是三圈。显然,A绕B作了一周圆周运动,为一圈。而A因与B等圆周长,A又是滚动的,所以A绕自身圆心转了一圈。那么第三  相似文献   

14.
圆周率这部分内容,学生不易理解。课堂上,教师拿出一个较大的圆盘,请二位同学用米尺量出这圆盘的周长和直径,再算出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然后,再请二位同学拿一个圆板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算出它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最后,再请二位同学拿伍分钱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再算出它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通过计算学生们惊讶地发现:这三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断]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三角形、四边形、半圆形硬纸片):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周长,那它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工具袋里的工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量一量它的周长。有困难的可以互相合作。(没等教师说完,学生就开始紧张地测量了。教师巡视指导。大约三分钟过去了,学生渐渐举起手来。)师:看来大家都量好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量的?生1:我选的是三角形,我用直尺分别测量出它的三条边的长,加起来是42厘米,这就是它的周长。生2押我们选的也是三角形,不过我们是用皮尺绕三角形一周量的。师(教师故作惊奇状):这行吗?说…  相似文献   

16.
现象: 探究"圆的周长"时,在教师的"精心"启发下,学生终于想出了多种方法:①用一根绳子缠绕圆形物体周长一圈,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形物体的周长;②在圆上先做个记号,再将这个圆放在米尺上滚一圈,观察所滚过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③可以把胶带起始的地方做个记号,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断】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吗?生1:沿正方形的边走一圈就是正方形的周长。生2:正方形4条边的总长是正方形的周长。生3:从正方形的一个点开始绕一圈还回到这个点所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断】 师:你能用自己的活说说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1:沿正方形的边走一圈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生2:正方形4条边的总长是正方形的周长。 生3:从正方形的一个点开始绕一圈还回到这个点所经过的长度是正方形的周长。  相似文献   

19.
量圆的直径     
这是一节九年级的数学课,使用的教材是湘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80页A组第7、8两题的原型.为了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我是这么教学的——师:现有任意的一个圆,你能否用你手上的工具量出这个圆的直径(如图1)?请画出图形,并说出自己做的依据.生1:将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圆周上,两直角边交圆周于A、B两点,量出AB的长,即为这个圆的直径(如图2).师:为什么AB就是直径呢?生1: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生2:我先用圆规找出圆的圆心,然后过圆心任作一直径,就能量出直径的长.师:如何找圆心,请上黑板演示.学生上黑板演示找圆心的方法(如图3).生3:只要任作一条弦,再用圆规作弦的垂直平分线交圆周于A、B两点,量弦AB长就可以了(如图4).师:你的依据是什么?生3:弦的垂直平分线必过圆心.生4:我手上有根绳子,用绳子一端固定在圆周上,然后找到最长的弦,量出弦长即为直径(如图5).师:为什么?生4:最长的弦是直径.生5:把圆对折起来,量出折痕的长就是直径的长.因为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如图6).生6:如果知道了圆的一条切线,过切点作切线的垂线于圆周有另一个交点,量出切点与交点的距离,就是圆的直径.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  相似文献   

20.
案例: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40 页。 师:(学生测量了部分物体的长度后)你们现在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 生:(脱口而出)老师,你能告诉我们您的腰围是多少吗? (其他学生哄笑并大声响应。) 师:(一愣,然后亲切地)当然。不过老师想考一考你们的眼力,你们猜老师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生:104 厘米。 生:40 厘米。 生:60 厘米。 师:估得准不准,还得动手量一量才知道。但今天老师这里只有直尺,没有卷尺,怎么办? (生沉思片刻, 有学生陆续地举起了手。) 生1:跑上讲台,拿着米尺,小心翼翼地围着老师的腰绕了一圈。看一看大约是62 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