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绘事后素”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绘事后素”辨赵代根《论语·八佾》第八章: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何谓“绘事后素”?在今人的一些《论语》注译本中,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诗无达诂。说诗而曲解本义、穿凿附会者,自古及今,实不鲜见。然而我们对于曲解、附会之见却不能一概斥之为虚妄荒诞,弃而不睬。有时情况往往是这样:说诗者以歪曲之意,却以成就无心插柳之功。正所谓歪打正着、捕鱼得珠。孔子解《硕人》曰:“绘薯后素”即其一例。 《论语·八佾》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郑玄注曰:“绘画,文也。凡绘画,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情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案考工记云,画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古代,“素”本指白色丝绢或白色,又指原本土质,“本色”、“本性”、“根本”、“本质”等《说文》曰:“素,白色丝织品也”。《逸周书·克殷》载:“及期,百夫荷素质之旗于前。”这里的“素质”与“素”的含义相承,由“素”的含义发展而来。《论语》里《八佾》言及“素”,本意表白底色,引伸为人的基本素养。文中说,“子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后世朱熹对此明确诠释:“礼必以忠信为质,犹绘事必以粉素为先”,…  相似文献   

4.
李玉婵 《教师博览》2023,(26):16-17
<正>《论语·八佾》里有一段著名的对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大意是,子夏问孔子:“‘美的笑容,真好看啊;美的眼睛,黑白传神;素粉打扮,绚丽多彩。’这是什么意思?”孔子答:“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尽管对语句的解读各有差异,但人们从这段话中,梳理出了“素以为绚”和“绘事后素”两个重要的中国传统美学原则。前者强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后者则强调先有美质再增文饰。  相似文献   

5.
“绘事后素”是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的一句话: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怕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笔者认为,“绘事后素”说的是一种绘画技法,而绝不是一些人所说的在白色的材料上作画。且看目前几家有代表性的注释。先看杨伯峻《论语译注》的解释:子夏问道:“‘有酒涡的脸色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流转得媚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道:“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道:“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孔…  相似文献   

6.
1.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矛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文论选》一卷本十一页,《论语》节选(原注)⑧巧笑倩兮三句——上二句见《诗·卫风·硕人》。“素以为绚”可能是散佚了的诗句。倩,面貌美好;盼,指眼里的黑白分明。素,白底,绚,文采。⑨礼后乎——是不是礼在后呢?这里没有具体说出后子什么。朱喜集注认为后于忠信。另说指仁。齐田按:这两个注,距离原文的真正涵义太远。这一段话有两个问题要注清楚,硕人这首诗的主题,它和‘礼’有什么关系:第二,古代绘画的工艺过程如何,它怎么能比喻“礼后乎。”我们先看看《卫风·硕人》这首诗的小  相似文献   

7.
《论语·八佾》: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对于这段对话,古今学者作了很多训释。各家之说,莫衷一是,都建立在各自的训诂考据基础之上。训诂学诚然是探幽访古的响导,但它也有局限性,只能从字形字义上  相似文献   

8.
《论语·八脩》:“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段孔子与子夏的对白颇为后人疑议。究其原因,乃在于其有多重阐释,实为解释学之经典范例,试刍议之,以为引玉之砖,引为学者们所注意。子夏被孔子认为是弟子中可以与之“言诗”的,孔门四科中,子夏被列为“文学”之属。《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朱氏彝尊《文水县十子祠堂》记曰:“徐防之言:‘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  相似文献   

9.
“绘事后素”典出《周礼·考工记》:“凡画繢之事,后素功”,是古代一种普遍的绘画工艺规范。《论语·八佾》中,子夏问诗,孔子以“绘事后素”为喻言礼,古人注释多以“先素质”或“后素功”为争论的焦点,并未对“素”做出清晰且详致的解析。通过对先秦绘画工艺中“素功”的考证以及相关文本具体语境的分析可知,“素功”实为用“极色(传统多用黑、白两色)”点、勒、勾、描,以修整画面的一种手法。孔子以“素”喻“礼”,指出“仁”是“礼”的核心内容,“礼”是“仁”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子夏读到《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巧妙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啊!)的诗句,问孔子这句诗含义是什么,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花,作画必须先有洁白的底子)子夏深受启发,脱口而出:“礼后乎?”(“礼”产生在后吧?)他联想到人们先有生来的天性,“礼”是后来所设的规范,礼必须建立在“仁”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陈亢①问于伯鱼②:“子有异闻③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④而过庭。日:‘学《诗》⑤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⑥。’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礼》,无以立⑦。’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⑧其予也。”——《论语》  相似文献   

12.
<正>在史上著名的那段对话里,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盈盈粉脸笑窝隐现,美丽的眸子顾盼流转,就像白底上色彩绚丽的画,这句诗该怎么理解呢?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意思大约是说,先有质地洁白的画布,才有了色彩绚丽的画。天性颖悟的子夏立刻明白了:“那么礼仪是在有仁德之心之后才能产生的了?”这样脑洞大开的联想深得孔子赞许。其实,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化妆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论语·八佾》曾看过京剧。剧中人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戏子的真面目被隐没在重重浓墨,重彩之后,看得到故事,看不到真实。平日里,有很多人偏爱化妆,用重重脂粉堆砌出一个完美的自我,然后把它应用到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以朱熹和郑玄为代表的两派对《论语》中“绘事后素”之“后素”在解读上截然对立。前者解“素”为“粉地”,名词,解“后素”为“后于素”,即布好粉地然后在上面作画;后者解“素”为“以素粉勾勒”,动词,解“后素”为“后素之”,即绘画中“布完众色之后以素粉分布其间”。二者均没有充分关注孔子“起予者商也”之内涵,亦没有将“绘事后素”之语义与整个对话语境结合起来加以审视。基于对《论语》“绘事后素”章节文本结构的逻辑分析,从对话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参悟双方意图,推敲其“言外之意”,认为占据学术主流的“朱派”观点理据不足,“郑派”则对“后素”的本义作出了准确判断,惜乎对“素以为绚兮”的解释仍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5.
“相”是个会意字。《说文》:“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段玉裁注:“目接物曰‘相’,故凡彼此交接皆曰‘相’.”一、副词(xiāng)  相似文献   

16.
张卫星 《教师》2011,(31):90-91
中庸是传统儒家的核心思想。欲把握“中庸”的精义,有必要先揭示孔子所说的“过”与“不及”所包含的意旨。《论语·先道》篇记载着孔子和子贡的一段问答:“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孔子认为做任何事,“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因为它们都背离了“中庸”,...  相似文献   

17.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这样一句话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而公子亲数存之。”对“鼓刀”一词 ,教材解释为 :“动刀宰杀。”如此作注 ,实似是而非。翻开古籍 ,不难发现 ,古时屠者多鼓刀。如屈原《离骚》载 :“吕望之鼓刀兮 ,遭周文而得举。”又《战国策·韩策》载 :“聂政曰 :‘嗟乎 !政乃市井之人 ,鼓刀以屠……’”凡此等等。其中的“鼓刀” ,王逸的《离骚章注》作 :“鼓 ,鸣也。”姜亮夫先生在《楚辞通故》中注 :“‘吕望之鼓刀兮’ ,此鼓字 ,王叔师训鸣 ,释其义也。以训诂言当训击 ,即击鼓之引申义 ,专言则指击鼓 ,通言则凡击皆可曰鼓。…  相似文献   

18.
《楚辞》中的“兮”字,原是楚国的方言。郭沫若《楚辞·离骚》注译:“‘兮’,古音读‘啊’”。孔广森《诗声类》云:“‘兮’,古音当音‘啊’”。自此以后,十多年来各类古典文学选本对“兮”字的注解,都依照他们两人的说法,注云:读“啊”或“呵”。如新近出版的程嘉哲《九歌新注》云:“把其中(指《九歌》)的‘兮,字都按古音念成  相似文献   

19.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时习”教科书注释为“时常地复习”,句子可以翻译为:“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笔者认为教材对“习”字解释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不太确切,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揣摩。  相似文献   

20.
芄兰之支,童子佩。虽则佩,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虽则佩,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这是《诗经》中历来被认为难解的篇章之一。概括历代研究家的观点主要有两种。最早的解说是讽刺说。出自《毛诗正义》其曰:“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郑玄注曰:“惠公以幼童即位自谓有才能而骄慢于大臣。”孔颖达亦疏曰:“《左传》曰:‘初,惠公之即位也少。’杜预云:‘盖年十五六’。”这种解说很明显是把诗的主旨拉到所谓德礼之上,他们一方面生硬地将诗去套现实,违背了诗歌艺术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又找不出可靠的历史依据,因此不能自圆其说。所以这种观点被许多人怀疑和否定。朱熹《诗集传》就说:“此诗不知所谓,不敢强解。”说明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