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造词法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但是将造词法研究开创性地列入汉语词汇研究系统却始于1956年,由孙常叙先生的《汉语词汇》中首次提出并加以研究。在造词法的体系中,修辞造词较之一般造词法有增添色彩意义的作用,而从现代汉语词语及新词语的造词方法看,仿词和简缩是最强的造词方式。文章就来谈谈修辞造词之一——仿词造词与仿拟修辞的关系,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阐释:仿拟与仿词造词的简介、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等。  相似文献   

2.
汉语新词造词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铁 《集宁师专学报》2003,25(3):19-26,30
文章在共时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新词的造词法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探讨。指出:一,研究汉语新词的造词法,首先要确定描写对象,不能不作分期地把所有的词拿来一并分析;二,研究造词法要选准角度,要把词的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不能只从形式或意义的一个方面来研究;三,现代汉语最主要的造词法是缩合法,这是汉语词汇发展到双音节词占优势时汉语造词呈现出来的特点,它受汉语发展的规律和发展阶段的制约。此外,文章还对以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仿拟从修辞手段发展为造词手段的现象,要点有四:汉语重意合的特点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对新事物、新现象进行指称的需要与旧有造词手段造词的有限性和滞后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仿拟发生功能转变的外部原因;联想和类推的思维方式则是认知上的理据;历代文人用典、化用是仿拟造词法形成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从语法、修辞、语音等层面看,新词语的创造方法主要有5种:语法造词法、修辞造词法、简称造词法、借音造词法和激活旧词法。新词新义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的时期,汉语新词中出现大量的仿词。从仿的结果看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词多仿的团群式,一种是一对一的单一式。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追求语言表达的形象化和幽默化是新词中仿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一些仿词可以折射出人们对社会的一种态度。大多数的仿词是语言词汇中的过眼云烟,只有少数会留下来。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远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既可能要将词类加以转换.又可能要在词量上加以增减。增补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减词法也可以称之为省略法。省略是指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不译出来,因为其在译文中是不言而喻的。换言之,省略是删去一些可有可无的,或者有了反而嫌累赘或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  相似文献   

7.
“仿词”本是一种修辞法,它是指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的某个词或词素(语素),临时仿造新词语的修辞方式和手法。从功能上看,仿词可分为修辞性仿词和构词性仿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自主-依存分析框架解释了仿词现象的认知机理,即仿词是一个在交际意向性的制约下和相邻/相似关系的作用下,通过拈连把自主成分和依存成分连通起来的认知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广告中成语的仿词现象非常普遍,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广告仿词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对待广告中成语仿词的利与弊,目前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看到广告仿词带来的各种有利影响而全盘肯定,另一种是看到广告仿词的负面影响而全盘否定。实际上,这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语言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十分有害。广告仿词的综合效应是利大于弊,对于其导致的不利影响,应通过积极引导来减少和弥补。  相似文献   

9.
原语同仿语反义的成语叫做反仿成语。可分为两类:一类由语素换用构成,一类由语素变序构成。反仿成语在修辞上具有明显的对比作用。不少成语存在反仿成分,这是客观世界存在相反相对事物在词汇上的反映。反仿成分的固化程度高,定型的已有相当时日的常用反仿成分不应拒之“典”外。运用仿拟辞格创制新词的方法可称仿拟造词法。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语言丰富多彩,词法关系比较复杂.在进行英汉翻译时,译者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本文就对等译法、具体译法、抽象译法、增词译法、省词译法、合词译法、转性译法、换形译法八种词法翻译方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现代流行语的仿词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流行语是目前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形成方式是仿词.这种修辞方式使现代流行语含义明白易懂,表达新鲜活泼,幽默风趣.有些还有强烈的讽刺性。仿词类型丰富多彩。是现代流行语中颇受欢迎的一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表达中套用汉语规则和习惯而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中式英语主要表现在词汇和句法方面。积累和模仿是减少中式英语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象形文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而几乎所有的古人类文化遗迹中所发现的文字都是从最直接的视觉传达方式开始的。拟形和拟意是象形文字的两大表现特征。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象形文字的视觉传达方式对于现代视觉传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模仿心理是人类的本能,外模仿、复制模仿、内模仿是书法模仿的三种心理品质,通过书法模仿 心理研究,可以清晰看出:模仿心理表现出鲜明的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15.
模因与交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模因主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传播和发展。模因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任何想法、说法或做法都有可能成为模因。模因以框架的形式储存在大脑里,它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激活。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也寓于模因之中。语言模因可以有活模因和死模因之分,语言选择和使用的过程就是各种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者有可能随时随地构建语言模因并传递语言模因所蕴涵的意义,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的大脑具有模仿性。本文最后指出,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能否获得成功,不仅要看听话人是否准确解读了说话人隐藏在逻辑形式背后的语用意图,更要看听话人的反应或行动是否符合说话人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复制手段包括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本文以模因复制方式分析TEM8优秀作文中的一些语段,得出结论:模因论可以指导TEM8写作,背诵、模仿、联想等手段不但不可摒弃,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17.
新手教师教学模仿容易陷入不足与过度的双重困境,主要表现为虚假模仿和浅表化模仿、僵硬的行为照搬和他主的教学判断。新手教师轻视教学模仿的价值,盲目自信、坚韧性不足、模仿失效等因素导致模仿不足;夸大教学模仿的作用,教学自卑感、独立性差、行为固化等则易引发模仿过度。要突破教学模仿的双重困境,新手教师需理性认识教学模仿、准确把握自身特点并选择适合的模仿对象,在模仿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优化、自主建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装帧设计的表现需要创意的独特性与模仿的创造性,才能不断符合现代人们日益增高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书籍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之一,不仅仅要求封面、版式、插图、材质,设计创意的新颖和谐、美观,印刷装订的精良考究等,更应该是在装帧艺术设计构思时如何将这些复杂的设计要素合成,构造成流动的具有渗透的新的书籍形态,这样,书籍装帧艺术的整体视觉美才能建立,这也正是当代书籍装帧艺术所要追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诗歌难译,非不可译,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衍译”。本论文从东西方的角度阐述了“衍译”的由来,界定了“衍译”的性质,根据诗歌翻译具有的种种不确定性,提出诗歌翻译的最佳途径是衍译。衍译不是归化,而是最大程度地追求互文性,让译诗保持原文的精神和形式,让译者真正做到“一仆两主”。作者以所教学生的诗歌翻译为例,以说明“衍译”是如何在诗歌翻译教学中得到实践的。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的乐舞与原始人类生活具有直接的关系。劳动中的节奏是形成乐音动态形式的基础,巫术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音乐的形成。人类社会能摆脱原始社会大踏步地走向现代,靠的是善于思考的大脑和灵活的双手,因此,音乐起源于模仿是音乐起源于劳动与巫术活动之后的必然命题。史前先民在制作模仿鸟兽的哨音时,一方面开发了人类最早的音乐听觉感知力和双手的灵巧性,另一方面又从这种鸣晌模仿中获得了听觉的愉悦,演绎出今天音乐的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