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学术治理逻辑对研究生教育的多样性构成挑战,在专业学位教育实践中出现了偏离“应用导向”的“学术漂移”。以新制度主义理论的研究视角和分析范式对“学术漂移”何以可能予以深入解析,认为“制度同构”是解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向“学术”扩展的理论,强制机制、模仿机制和规范机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偏离“应用导向”的动因。要实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术漂移”的治理,应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应用导向”,完善研究生教育的分类与多元治理框架;超越路径依赖,构造适切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制度矩阵;变革知识价值观,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组织场域实践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博导选聘制度是我国高等学校的一种学术制度。在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最初阶段,原有的博导选聘制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制度在一些高校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完善和创新我国的博导选聘制度,既需要确立先进的科学理念,又需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3.
一、博导固定资格制存在的问题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称“博导”)的水平是影响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博导队伍的水平又取决于博导的遴选机制和遴选后的激励机制。这些方面,国内外大学都有自己相对成熟的规则。依据国情,中国有自己的办法。这种办法可称之为具有教授职称才能被审批为博士生导师的、永久性的固定资格制。当教师晋升为教授后,根据条件和名额,逐级审核、批准,即可获得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资格。如果没有特别变故,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权利就一直拥有下去,“博导”的资格将会伴随其直到退休。由于特有…  相似文献   

4.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如何保证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涉及学术基础、物质条件、交流环境、经费支持等许多因素。其中,生源质量和导师质量是最具活力、最为能动的因素。要通过改进博士研究生选拔录取方式,使真正适于学术研究、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进入博士研究生队伍。通过改进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机制,使真正适于学生发展、具有指导素养的教师进入“博导”队伍。抓好生源质量和导师队伍建设,同时优化环境条件,就能使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本…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异化”背景下的一项社会性命题,它包含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性反思和人文思考。对研究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去教育异化”的积极作用,可以提升研究生对学术的责任和忠诚,塑造研究生的智慧和品质,传承和创新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审视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其异化的外在表征为:"导学关系"异化为"劳资关系"、"交往关系"异化为"控制关系"、"合作关系"异化为"生产关系"、"相长关系"异化为"冲突关系"。依据异化劳动理论的4个规定性,发现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异化遵循着研究生与教育本质相异化、研究生与教育过程相异化、研究生与教育成果相异化的生成逻辑。因而,为了实现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本真回归,需要发挥师生的学术共同体机能,重塑理性求真的学术精神;搭筑平等对话机制,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加强师生科研成果管理,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每一位导师都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和促进创新创造的使命,他们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责任人。“构建学术共同体、做学生引路人”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的必由之路。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营造和谐的大学文化,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础和制度支撑。文章首先界定“研究生-导师学术共同体”核心概念,然后指出“研究生-导师学术共同体”构建对研究生的学术指导、个人发展、学术资源、专业网络和学术声誉等方面具有重要帮助,最后探讨构建“研究生-导师学术共同体”应遵循的三个原则,即“求同存异”“兼容并包”“模范引领”。  相似文献   

8.
认为导师、研究生关系具有经济性质,这是由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导师与研究生的群体特征、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以及现行学术评价机制共同决定的。经济性具体表现为:导师、研究生为科研项目形成 “准雇佣”式合作关系,并产生博弈;导师、研究生互为价值载体,互相产生品牌价值等方面。指出导师、研究生关系的经济性要求重构二者身份认同知识谱系,形成契约意识,规范行为边界,加强制度建设,使导师、研究生关系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吉林大学“博导”选聘改革近日完成,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下岗”——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博导”是人们对博士生指导教师的习惯性简称。当前绝大多数高校中实行的“博导”选聘制度存在弊病,制约着学校的学科建设。由于以往对“博导”选聘制的改革一直停留在新聘“博导”的层面上,“约定俗成”的“博导”终身制被看作“雷区”未予触动,导致一些被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机制现状的调研发现,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机制的组织领导机制的指导协调功能不够强,运行机制满足不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要求,反馈分析机制也不健全。经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从组织领导机制、运行机制和反馈分析机制三个方面,对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科研能力为导向: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在目前以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在我国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机会有限的客观现实前,依托课程体系所涉及的选课制度、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及教学氛围等因素强化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实现研究生教育“学术探究”本质的回归,是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呼吁中国的“GR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基本上是“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一脉相承的应试教育的产物。20多年前,当我国恢复中断了长达12年之久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时,现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对于扭转“文化大革命”以来高层次人才缺乏、青黄不接的局面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也为我国亟待建设的各个领域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人才。然而现行研究生招生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于其间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应届考生的合法考试资格是否应受到质疑?在考研大军中,应届考生一直占主体。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九…  相似文献   

13.
《云南教育》2014,(11):5-5
《中国青年报》消息 长期紧跟在“教授”职称之后的“博导”头衔,在天津大学将进入历史。近日,天大在纪念该校研究生院建立30周年大会上推出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其中对导师评定制度做出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4.
当前,研究生教育存在一些比较混乱的局面,包括招考过程的“潜规则”、研究生培养目标模糊、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学术近亲繁殖、师生关系异化、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师生比过低、研究生教育布局不合理等现象。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研究生教育进行治理:重新定位研究生教育目标,改革研究生教育内容,进行研究生教育管理改革,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研究生教育法》制定,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认为研究生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养成主要有环境润育、制度他律和主体自律三种途径,整合这三种途径可形成一种养成机制。要使养成机制有效运行应从环境润育——重点在于建设优良学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学术风气;他律养成——重点在于建设德性学术制度,形成“全面、合理、公正”的学术制度体系;自律养成——重点在于培养研究生的“四自”素质,形成自律养成行为等这三个方面入手,促进三方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行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越来越暴露出与市场经济和现代教育制度不相适应的弊端,是一种“行政选拔”型的制度。研究生招生要从“行政选拔”走向“专业选拔”,国家要简政放权,实行宏观调控和监督,招生单位自主招生和考试。具体而言,(1)建立专业性的考试管理机构与体制,要成立专业性的国家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招生考试的决策,下设“招生考试中心”和“招生考试研  相似文献   

17.
导师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对加拿大三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分析,发现其研究生导师制度呈现出“合作与差异”并重的特色,表现在:导师角色上,以多方引导人、共同责任人为定位;导师职责上,重视规范职责与协商职责并行;导师时间上,提倡全程参与研究生教育;导师指导效果保障上,多维度促进导师专业成长。研究结果对我国研究生导师制度建设的启示如下:探索“自我询问”机制,引领导师理解自己;尝试“期望协议”,明晰师生的主体职责;落实导师合作小组,拓展指导效果;深化“分类指导”细则,关注学生多样性;打造规制、引导、自主“三合一”服务体系,促进导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内涵,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多元性、复杂性等特征。从研究生教育关系层次视角,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应由内、外部机制构成,其中内部机制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外部机制包括政府的引导机制、建设机制、准入机制、监督机制、服务机制,社会组织的协作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以及学术组织的学术指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对比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学术统计特征与我国经济学研究及教育现状,推知,中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希望寄托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群体上。如果再维持现行学术评介机制和制度28年不变,中国人很有可能在2068年之前无缘诺贝尔经济奖。  相似文献   

20.
日常教学是研究生学术指导的关键环节,多人多轮重复指导、团队学习氛围较弱、共生指导力闲置等问题长期困扰着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引入共享指导正是破解这些问题的一道良策。共享指导是指导师团队利用网络平台为研究生个性化配置学术指导服务的一种学术指导实践,其理论框架的五个构成要素是:学术指导服务的供给池、需求池、匹配机制、协同消费与个性化指导服务体系。研究生共享指导具有四大优势,即搭建了竞争机制,营造了压力氛围,构筑了指导网络,填补了研究生日常学术指导的真空。抓住研究生共享指导的三个关键节点——供需池构筑、供需连接点搭建与学习体验追踪开展实践探索,及时发现问题、矫正完善,是优化本模式的持续行动。面向未来,学术道德边界问题、学术指导资源永续生产问题、线上线下指导一体化问题成为研究生共享指导深入推进面临的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